宁波信润石化储运有限公司 企业 供图
“甲醇要申请保税仓是吧?没问题。目前我们有三个保税罐为其他产品作储存。”
“码头可以卸,加注船的靠离泊也没问题,我们也在规划上二期码头项目……加注船有多大?八千吨是吧,没问题。”
泊位匹配、接卸能力完备、保税仓储服务健全……近日,记者在采访宁波信润石化储运有限公司商务总监刘艳时,亲眼见证了一场业务上的“一拍即合”。
来电方是一家宁波本土绿色甲醇加注企业,想要以信润为仓储和中转平台,开展国际船舶绿色甲醇加注业务。面对客户需求,一句句“没问题”的肯定答复,正是信润“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策略的生动注脚。
作为大宗液体化工品第三方仓储企业,信润堪称行业内的“多面手”。企业一期项目配置了总罐容22.9万立方米的57个储罐,可以接卸、储存的液体化工品高达30余种,在第三方化工仓储企业中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同时,企业还配置了一个5万吨级油品化工码头,在提供仓储服务之余,也具备中转、分拨及外贸服务功能。
“对于信润来说,‘讲诚信,多元化,将服务视为核心竞争力’是赢得市场的关键。”刘艳告诉记者,尽管码头仓储资源不可或缺,但在“去物流成本”成为大势所趋的当下,大宗商品储运行业绝非一片蓝海——
一方面,我国石化产业经过近十年发展,自主化水平持续提高,对化工品的进口依赖度越来越低;另一方面,随着石化产业向精细化、集聚化发展,单个园区就能通过延链补链,完成“从一滴油到一匹布”的转变,此时,中间品的物流和仓储需求则被进一步压缩。唯有向更高附加值的化工品仓储“进军”,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才是未来发展的出路。
液体硫磺就是信润近年来开发的“新赛道”之一。这种常温下呈淡黄色块状、粉末状的工业原料,如果直接运输至堆场储存,很可能导致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如果将其加温熔化至液态,就可以全程通过管道接卸,并在密闭容器中储存,显著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目前,信润库区是浙江省内唯一有资质装卸液体硫磺的仓库。未来,我们还规划了三个低温罐、八个球罐,用差异化的突破持续打开新市场。”刘艳介绍。
信润的多元化,还体现在从“进口”到“出口”的思路转换中。
随着国内炼化一体化项目的不断投产和扩产,国内化工行业呈现出“增产不增收”的局面。此时,出口就成了破解“内卷”、避免同质化竞争的重要方向。
生产液体化工品的厂家,可能会选择合适的港口集港,再将产品“搭伙”出口至东南亚、非洲等市场,码头和储罐就成为了“进军”新赛道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朝着这一目标,信润正着手完善液体化工品返装“出海”的全流程工艺,码头的对外开放也在稳步推进中。企业的二、三期的规划中,还包含了一个1万吨级泊位、一个5000GT液化烃泊位以及一个50000GT的液化烃码头,将“多元”和“开放”进行到底。(记者 张凯凯 通讯员 高林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