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当千年海丝古港的悠远历史与现代化港城的蓬勃活力相遇,北仑这片土地便孕育出独特的艺术气质。7月11日至12日,中国音协合唱联盟交流活动在北仑举办,6场大师课为本土合唱团注入了专业力量。从周大风、姚关荣等音乐名家的艺术传承,到覆盖全年龄段的合唱体系,音乐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
大风起处,皆是宫商。
北仑是著名音乐家周大风的故乡,从山歌渔曲到交响乐章,音乐从未在这里失去光彩。近年来,我区大力推动文化强区建设,丰富精品文化供给,加大文艺人才培养,营造优质群文生态,为文化艺术花繁叶茂培植了沃土。其中,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合唱文化更是发挥了桥梁纽带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北仑合唱队伍的日益扩大,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持续加强,为这项“动听”的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活力;活动规格不断升级,让越来越多的区内团队唱着歌走上国内外合唱舞台,展示北仑人民的自信和精气神。
“老树新枝”共同繁荣
正值暑假,区青少年宫的合唱排练教室里,“红领巾少儿合唱团”正如火如荼地排练着新曲目。“注意气息要稳,嘴角上扬,把声音送出去!”在指挥老师带领下,同学们时而轻声哼唱,时而放声高歌,清澈的童声在教室里回荡。
据了解,“红领巾少儿合唱团”成员是从全区近百支中小学合唱团中选拔出的一批有演唱特长的少年儿童。自2019年6月建团以来,合唱团依托中国合唱协会童声合唱基地落户北仑的优势,不断夯实音乐基础,提升艺术表现力,成为了北仑区青少年艺术教育的亮丽名片。
在北仑,合唱不仅是青少年的艺术乐园,更是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区老年大学大厅里,“枫之声老年合唱团”成员们身着整齐的团服,将一首《追寻》唱得气势磅礴,这支平均年龄62岁的队伍,在动人音符间神采飞扬,重返青春。
此外,还有面向中青年的“北仑合唱团”,这里聚集了各行各业近百名合唱爱好者,自2015年成立以来,坚持每周一次集训,在多场音乐专场活动中,为北仑市民献上精彩的视听盛会。
除这三个区级合唱团以外,北仑还有各类企业合唱团、学校合唱团、社区合唱团等各种业余歌咏社团超百支。广大合唱团员在训练和演出过程中,学会了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也感悟到个人对集体、社会、人生的责任和价值。
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合唱是群众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如何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这门艺术的社会效应?
2020年10月,阎宝林合唱大师工作室落户北仑。阎宝林是浙江音乐学院教授、合唱指挥教学与研究硕导、校学术委员,担任中国合唱协会指挥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协高校联盟合唱委员会会长等职。
工作室成立以来,许多社区合唱团的指导老师在大师工作室的培训下,专业水平显著提升。学成后回到社区基层,将专业知识传授给更多群众。同时,更加专业的教学方法,也吸引了更多社区居民踊跃报名,让群众对音乐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在专业人才的引领和带动下,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专业性得到双提升。更多合唱团在专业人才的指导下走出浙江,走向国际。
去年7月,北仑区红领巾合唱团在“唱响新时代”第十三届中国合唱协会魅力校园合唱展演中,斩获金葵奖、一等奖、优秀指挥奖、优秀钢伴奖四奖大满贯;同年8月,北仑区岷山学校“缪灵之音”合唱团在2024年中国音乐“小金钟”首届全国青少年合唱展演中,荣获少年组中国音乐“小金钟”示范展演合唱团称号。
跨越语言的文化纽带
今年5月12日,北仑区第二十一届中小学艺术节合唱展演在北仑中学举行,来自全区各中小学校的61支队伍,超2700余名师生用歌声回应“民族魂·中国梦——阳光下成长”。这是北仑连续第21年举办中小学生合唱节。
从首个中国合唱协会童声基地的落户,到北仑好声音不断刷新历史佳绩,在北仑,合唱艺术已深度融入城市肌理。北仑合唱团专场演出、北仑区“为人民歌唱”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枫之声合唱音乐会、职工合唱大赛……一系列极具影响力的合唱活动,为北仑文化艺术的繁荣增色添彩。
而高雅艺术进工业园区、合唱文化进企业、合唱文化进校园等品牌活动的开展,不仅实现了合唱活动对企业、校园、社区的全覆盖,也激发了以北仑合唱团、北仑区红领巾合唱团、北仑区老年大学合唱团“枫之声合唱团”为代表的合唱团的示范带动作用。
如今群众合唱已经成为了对北仑文化建设发挥引领作用的一支重要力量,合唱团团员们用歌声唱出了北仑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表达出群众强烈的幸福感、获得感。(记者 叶玉娇 通讯员 唐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