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室外闸口工作人员较以往有所减少;闸口工作人员只需在电脑上点点鼠标,集装箱卡车的各种信息就一览无余;集卡“无感通关”,全程仅需1分钟以内……这都是如何实现的?
答案都是——数字化、智能化。
带着更多好奇,记者来到了宁波港信息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通公司”),一探年货物吞吐量15年蝉联全球第一的超级大港背后的“数实融合”奥秘。
据了解,信通公司创立于2004年7月,为浙江省海港集团旗下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专注于港航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服务,从规划、设计到研发、集成,目前已集成一系列包含智能闸口、智能龙门吊、智能理货在内的智能化产品。
年初,宁波舟山港集团智能闸口系统完成历史性跨越。随着DeepSeek大模型的本土化部署,传统闸口作业中存在的识别效率低、人工依赖度高等痛点得到革命性解决。这项技术应用使港口闸口正式迈入4.0时代,铅封查询单岗管控效率提升2倍,原本需要1人管2道的查验模式变为现在1人可以管4道,为全球港口智能化树立新标杆。
在梅东集装箱码头的闸口处可以发现,每道闸口各个角度都安装了多台高清摄像头,画面接收端则是闸口旁的服务中心电脑上。“如果集卡的每项信息经过检验后都是无误的,就可以全自动过闸,有问题才会进行人工处理,比之前方便多了。”梅东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现在的数字化工具真是越来越‘聪明’了,小模型就像计算器,足够解决某个场景的特定任务,但大模型就像智能手机,功能十分多元。”信通公司智能工程部算法工程师杨子江告诉记者,大模型可以更好地学习样本数据,具备更强的“举一反三”能力,只要肯花时间精力去调校,大模型就会越来越适应港口的工作场景,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字专家”。
“下一步,公司希望能够借助AI的力量赋能全场景运营,以智能闸口为起点,让智能理货、智能龙门吊、智能安防等系统都与AI深度融合,从单点智能逐步迈向全局智能,持续提升港口的运营效率、安全性和竞争力。”信通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曹一谦 毛晨烟 通讯员 周方易 徐睿 陈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