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自贸区综合协调局:锻强自贸新引擎 培育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2-11 08:45:02 来源:区传媒中心 阅读次数:

从开放的区,到最开放的片区。

宁波片区“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集成创新”案例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国家赋权政策成功获批,全国首创“先查验后装运”跨境电商出口前置仓模式被海关总署复制推广……硕果累累的背后,是宁波片区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的生动实践。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提质增效和扩大改革任务授权”,而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如何有效融合“国家所需”与“北仑所长、北仑所能”,聚力实现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开放型经济质量更大提升,开发区自贸区综合协调局蓄势待发。

在提升开放创新驱动力上先行先试

“新春第一会”提出要大抓制度创新,探索更多具有北仑辨识度的创新成果和实践案例。这就要求我们要激活改革动力,聚焦区域禀赋、产业特色、企业需求,不断迈出“首个”“首笔”“首次”等创新步伐,持续提升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水平。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分析研判后形成《下步重点推进改革举措事项清单》,统筹纳入自贸引领行动方案季度清单落实。推动提升战略的本地化实践,及时反映市场主体诉求,协助省市制定新一轮制度型开放文件,体现更多北仑发展元素。

强化部门协同,做好分析研判和承接准备,推动国务院首批制度型开放试点成果落地的同时,紧盯上海自贸试验区等高水平试点经验的复制推广进度,抓好开放试点的本地化转化,确保试点措施接得住、落得了、效果好。

聚焦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等重点领域,加快对接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紧盯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争取进程,推动一批应用场景和实践案例在北仑落地,开展经贸规则的本地化探索。

在增强大宗枢纽配置力上抢抓机遇

“新春第一会”提出要提高全球战略资源配置能力,真正把货物“流量”变成经济“留量”。依托自贸试验区高能级开放平台,宁波片区大宗资源优势持续放大,我们要凭借在大宗商品特色发展上的先天优势,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大宗商品“北仑路径”,为大宗商品全产业链创新注入强劲动力。

构建大宗商品储运与加工、贸易交易、金融服务、运输与海事服务一体推进机制,高标准推进枢纽建设,形成“省市统筹、区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每月开展任务推进调度,定期上报项目进展和工作动态,积极开展评估工作。

围绕大宗商品“储运贸工服数”全过程、全链条,硬件、软件“两手抓”,加快集疏运体系、绿色石化产业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力有色金属等重点品类拓展、大宗商品贸易商集聚和数字化平台引育,加速交易交割及航运、海事、金融、数据等功能提升,强化建设任务落地推进,力争新增3项全国首创性制度创新成果、新增10项省级最佳实践案例。

在推动落地见效凝聚力上提质增效

说一千、道一万,抓紧干是关键。今年,我们将提高创造性抓落实的能力,以点带面打开工作新局面,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改革探索,协同相关职能部门,抢抓重大机遇,锻强发展动能,以实举措落细各项任务。

推动“年度重点改革推进清单+季度迭代更新具体清单+年终标志性成果清单”的闭环管理,动态更新创新任务,及时将“中央复制推广要求、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部门改革和企业诉求”等有效结合,构建“复制推广+自主创新”的创新模式。

发挥案例征集推荐、自贸对外宣传、展示窗口功能等方面优势,利用自贸片区扩区五周年契机,开展改革成效和创新成果全面评估,组织策划专题集中宣传、标志性成果评选等系列活动,打造“案例平台、宣传平台、展示平台”,做优三个平台,扩大改革宣传效应。(记者 郑侃轩 邬知廷 通讯员 孙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