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06002955142U/2024-201279
组配分类 2024 发布机构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成文日期 2024-05-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索引号 11330206002955142U/2024-201279
组配分类 2024
发布机构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成文日期 2024-05-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关于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43027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陈思怡代表:

感谢您对我区职业教育的真挚关切,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北仑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第20243027号)收悉,结合区教育局、发改局和财政局的协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目前北仑已建立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北仑职业高级中学、北仑弘途高级技工学校和宁波市富通技工学校四所全日制中高职学校为主体,以社区教育学院、街道成人学校和20余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补充的职业教育体系,加上600多家大中型企业自行组织的职工在岗培训,基本形成区域职业教育融合型的发展格局。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1万余人,毕业生留甬就业率年均60%以上。宁波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是北仑区域内唯一一所全日制职业中学,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达3500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五年在100%以上。北仑弘途技工学校经过8年办学,2023年3月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成为宁波市首家民办高级技工院校。“三个扶持”民办公助技工学校发展“北仑模式”得到省人力社保厅充分肯定,全省技工院校学籍与资助管理工作年会在北仑召开。就业率常年稳定在96%以上。为提升我区职业教育整体水平,我们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构建职业发展政策体系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职业能力建设领域改革精神,结合北仑实际,先后制定出台《关于高标准建设技能北仑的实施意见》《北仑区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全力推进面向全区的各层级、各种类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积极与区经信局、区教育局、区总工会、区卫健局等12家单位协同推进开展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活动,走访大港、灵峰等重点工业社区人才工作站及区域规模以上企业,市、区、街道社区、企业四级人才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开展各类职业培训活动

1.大力推进新型学徒制培养。深入贯彻职业培训改革精神,进一步加大新型学徒制培养力度,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由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等模式共同培养学徒。

2.推进公益性培养项目。积极发挥宁职院、工匠培训学校、弘途技工学校等第三方培训机构和各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优势资源,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紧缺项目,面向百千万培养工程入选人、高级工以上、企业从事技术领域管理层等培养对象,开展车工、钳工等符合区域发展的紧缺工种公益性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

3.举办综合素能研修班。根据反映比较集中的人才联合培养需求,面向职业教育从业人员和企业职工,围绕模具、汽车零部件等我区重点产业和转型发展的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技术、自动化控制领域先进技术等内容,组织优秀高技能人才赴浙江大学、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单位进行交流学习。

4.支持社会机构培养。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做大做强,大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活动。目前我区建有宁波市五星级培训机构4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10家。为进一步减轻培训机构相关成本支出,疫情期间推出实训中心免费使用红利,实训中心场地设施设备免费开放,引领社会机构进入实训中心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技能培训活动。

三、创新推进载体平台建设

1.搭建职业技能竞赛平台。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推广“以赛代评”人才选拔模式,激励技能人才在竞赛中锤炼在竞赛中成长提升。截至目前,已经成功举办北仑区职业技能竞赛7届,开展各类竞赛100余项,引领和撬动行业内、企业内自主技能竞赛120余项,带动超3万人次踊跃参与技能比武、岗位练兵。

2.加快推进校地合作平台建设。以指引产业升级转型的智能制造、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为主方向,结合北仑数控、模具、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特色,立足区内重点用工企业技能人才实际需求,与黑龙江、吉林、甘肃等5个省份的30余所高职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人才、项目、技术合作交流,不断扩容政校企合作“朋友圈”。同时,充分发挥大庆技师学院、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等合作院校优势资源,组织浙江华朔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旭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区内企业及弘途技工学校与之积极对接开展订单班、冠名班、产学研项目交流等校企合作、校校合作。

3.加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厚植工匠“沃土”,以技能大师作为工作室领头人,带高徒、传绝技,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以“技”破解企业难题。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技能大师工作室45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8家、市级7家、区级28家,形成了技能大师工作室梯次发展的新格局。各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累计带徒1000余人,培训职工5000余人次。

4.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积极落实人社部职业能力改革精神,进一步发挥企业用人主体地位,秉承“谁使用、谁评价”原则,以重点龙头企业为引领,全面推进技能人才水平评价改革,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积极对接申洲集团、宁波钢铁、宝新不锈钢、吉利集团、台晶电子等区内重点大型企业,组织社会第三方机构开展申报政策宣传和操作指导,从申报到开展全流程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

5.建设公共实训平台。作为宁波市“151公共培训体系”中唯一一家市级公共实训中心,一期占地75亩,总建筑面积达28478平方米,总投资2.7亿元。建有智慧工厂实训中心、智慧工厂检测维修实训中心、智慧工厂电气控制实训中心、智慧工厂机器人应用实训中心、钳工实训中心、汽车维修实训中心等六个实训分中心,配备各类先进高端设备设施200台(套),能同时容纳500人开展智能制造、数控加工、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编程、机电一体化、汽修等20余个实训项目。2019年10月正式运营以来,累计面向企业职工、院校学生、社会人员等开展各类培训交流活动超6.6万人次,初步成为各类人才技术进修、技能培训、技艺切磋的首选平台。

下一步,北仑区将聚焦企业高质量发展对职业技能人才需求,围绕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继续加大职业教育的关注和投入力度,为我区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的高技能人才支撑。

一、加快升级政策保障体系

根据中央、省、市最新部署和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要求,对标先进地区,结合我区产业实际,制定出台《技能社会建设专项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7年)》,高标准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北仑区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若干政策》(暂名),为职业人才培养发展提供全方位一揽子政策保障,全力打造职业技能人才生态最优区。

二、聚焦产教融合强化机制建设

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工作,高标准成立由方飞龙书记牵头的北仑区产教融合指导委员会,系统化长效性推进各项工作,作为落实各项工作的统揽性抓手和推动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的标志性成果。聚焦北仑本土产业人才发展需要,整合政府、高校、企业、工业园(社)区场地、设施、设备资源,面向全大市范围开展产教融合赋能。深入推行产教协同育人,发展“政-校-企-第三方机构”四方联动模式,借助高职院校资源,搭建技能、技术、技师的“三技”阶梯式平台,逐步形成“区级+园区+企业”三级联动企业职工培训体系。发挥中职学校师资优势和行业企业场域优势,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

三、规范引导提升品牌专业建设能力

以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契机,建立紧密对接产业升级的学科专业体系。积极搭建产教对接平台,加快推进传统优势制造业向高新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所亟需的专业建设。与行业协会、区域制造业、服务业龙头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紧密对接区域支柱产业,构建“市场-专业-企业-产业-市场”相互衔接的产教产链条,形成以优质骨干专业为重点,带动专业群相关专业,辐射其他一般专业的三环联动的专业建设机制。支持民办技校和知名院校合作共建特色专业,最高给予示范专业建设经费10万元奖励。

四、搭建平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联合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允许职业学校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才及各类高级专业人才兼职任教。启动技能大师进校园活动并组建名师企服队,实现人才资源的双向互通。由院校教师建立产教趋同化的人才评价与共享流通机制,以及跨领域交互任职的兼容机制,推进各类人才的互认互通与便捷流通。同时探索校企教师双向流动机制,组织教师进行企业顶岗实践、岗位轮训、认证培训等下企业提升交流活动,支持教师开展多元化企业服务,不断完善教师下企业学习认证和服务机制,并将其纳入教师职称评审及考核体系。

五、探索建设北仑产业人才学院

依托宁波(北仑)公共实训中心建设北仑产业人才学院,围绕“431”产业等为代表的行业企业人才需求,通过与省内外职技院校开展联合培养、定向引进、项目攻关等多种形式,辅以“技能共富贷”“技能成长贷”等金融扶持政策,形成功能齐备、相互协助的“产教综合体”。推动“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和有条件的协会、园区、工业社区等建设行业性产业人才学院分院,在总平台的支撑引导下,构建服务全产业链、面向全体劳动者、贯穿全生命周期的技能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一核多院数点”的培育体系。

最后,衷心的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欢迎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



宁波市北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