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街道,区直及驻区垂直管理各单位: 现将《北仑区2024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北仑区普法办公室 2024年4月22日 北仑区2024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平安浙江建设20周年,也是北仑开发建设40周年,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意义重大。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新春第一会”精神、服务“三支队伍”建设,大力弘扬法治精神,筑牢法治之基,深入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北仑建设“双一流双示范”作出法治贡献。 一、思想引领实践,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1.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化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引导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者系统深入学习,持续学深悟透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北仑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 2.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时代全民普法工作。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民普法工作的头等大事,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准确深入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 3.推动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纳入党校和干部学院等重点课程,纳入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切实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4.广泛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普法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充分发挥好各街道各部门普法实效,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机关、进党校、进学校、进国企、进社会治理中心、进法律服务机构、进部队、进企事业单位和村社,探索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进文明实践站。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与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深度融合,组织开展宣讲活动,让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二、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专项涉企涉外普法 5.广泛宣传《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加强线上线下联动,加大政府官网、主流媒体、社交平台宣传力度,通过海报、视频等推动条例进园区、进企业、进楼宇。一体融合推动《浙江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浙江省公平竞争审查办法》等宣传贯彻,推动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提升。 6.加强涉企法律宣传和服务。组织动员律师、公证员、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组建专业团队,围绕企业治理结构完善、风险防范化解、法治环境保障等事项,深入企业开展法治宣传、“法治体检”,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诉前调解等法律服务。 7.加强涉外法治宣传。加快建成并投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片区国际商事海事法律服务中心”,以国际贸易摩擦应对、国际经贸规则适用、合同签订及履行等为重点,为企业提供外贸法律建议和指导。探索引进境外(含港澳)高端法律人才,打造涉外法律服务队伍。 三、聚焦重点群体,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 8.助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年终述法制度和年度法律知识考试等制度,坚持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重大决策专题学法制度,组织好公务员学法用法学习、年度法律知识考试、行政机关旁听庭审等工作。 9.助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建设。指导各单位积极举办企业家学法沙龙、高管学法论坛等活动,根据企业家需求“量身制定”企业用工、知识产权保护、上市并购重组等实用课程。对接民营企业等开展相关法律服务,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10.助力“打造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等普法宣传活动,提供相关法律咨询服务。推动企业“法律明白人”队伍建设,探索开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三新”组织“法律明白人”培育。 11.抓实青少年法治教育。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以防范校园欺凌、反暴力、防诈骗、防不法侵害等为重点,分学段分重点分年龄开展法治教育。健全完善全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管理和运行机制,强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组织开展“学宪法 讲宪法”“宪法晨读”“开学法治教育第一课”等系列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12.深化公民法治素养提升。以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为主线,用好用实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针对不同人群靶向施策,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日常工作生活各领域。加强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培育指导,收集学法用法需求、开展针对性普法宣传、进行普法效果评估。在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过程中广泛开展普法工作,有效提升公民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 四、突出重点法律,提升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 13.注重宪法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持续推进宪法宣誓制度落实,不断健全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机制,常态化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坚持知识普及、理论阐释、观念引导全面发力,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月系列宣传活动,有力推动宪法精神深入人心。 14.做好民法典学习教育和宣传普及。组织开展第四个“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月活动,重点针对广大群众关心关注的物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方面内容进行宣传,广泛开展公益普法,大力弘扬平等自愿、诚实信用、权利义务一致等法治精神,推动民法典在我区的有效实施。 15.加强涉民生重大事项法律法规宣传解读。坚持将涉民生重大事项作为普法重点,常态化做好金融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网络安全、扫黑除恶、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妇女儿童保护等法治宣传工作。重点就新近修订施行的行政复议法、民事诉讼法、爱国主义教育法、粮食安全保障法、保守国家秘密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宣传解读。 16.加强党内法规的学习宣传。以党章、准则、条例为重点,集中组织开展党内法规学习宣传教育,注重党内法规宣传同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协调,推动党内法规宣传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广大党员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尊崇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 四、夯实基层基础,提高依法治理能力 17.深化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严格落实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制发的《“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方案》,开展“法律明白人”工作规范年活动,加强乡村“法律明白人”的培育和管理,不断提升“法律明白人”参与法治实践的能力水平。 18.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将法治文化与传统艺术、非遗文化等相结合,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创作戏剧、歌舞、小品、动漫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作品,开展一次优秀法治文艺作品征集、评选、展演活动。发挥法治文化阵地服务基层治理的作用功能,做好现有法治文化阵地维护、修复、更新,开展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和省市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双普”教育基地创建申报工作。 19.扎实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深化法治乡村建设,组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和省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申报工作。集中开展乡村法治宣传教育,总结提升宣传新时代乡村依法治理经验,深入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 五、落实普法责任,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 20.强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进一步推动《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浙江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规定》《中共宁波市委办公厅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强化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 21.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发挥“报网端微屏”作用,开展移动式、全方位、立体化普法宣传,形成传播快捷、覆盖广泛的法治宣传现代传播方式。围绕国内重大活动、重要事件、社会热点等重要节点,及时开展准确权威的法治解读和舆论引导。 22.加强普法依法治理队伍建设。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者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高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等队伍建设,鼓励支持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全民普法工作,推动普法服务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