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3020641955984XH/2024-203974 | ||
组配分类 | 部门工作 | 发布机构 | 区传媒中心 |
成文日期 | 2024-04-0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主题分类 | 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其他 |
索引号 | 1233020641955984XH/2024-203974 |
组配分类 | 部门工作 |
发布机构 | 区传媒中心 |
成文日期 | 2024-04-0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主题分类 | 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其他 |
2023年以来,区传媒中心在区委、区政府和区委宣传部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主题教育总要求贯穿传媒工作始终,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以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为北仑“双一流双示范”建设贡献传媒力量。
一、练好“唱法”,主流声音更美更强
(一)精准聚焦,守牢主阵地。聚焦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制订《关于区委中心工作主题宣传工作机制的方案》,优化沟通对接机制,更加精准有效快速领会和把握区委区政府的工作和宣传重点;研究制定《重大主题宣传报道聚焦研判和实施制度》,靠前研判、全案策划、精准对接,为党委政府参谋助力,为街道部门服务赋能,今年全媒体平台开设专栏30余个;策划并承办“‘八八战略领航发展 用新闻标注蝶变’——‘六促六优’专项行动主题展”,10月9日开展以来,已接待各行各业党员群众共24批团队共计近700人次;在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宁波站、2023年奥运资格赛宁波北仑站、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挂牌三周年等重点工作上,高位策划、群策群力,发挥中心最大化优势,移动优先、多次首发,抢占全国流量大潮。区委主要领导肯定了区传媒中心在亚运火炬传递活动中所做的工作。
(二)突出特色,外宣提质增量。全方位做好对外宣传,提高全媒体优质外宣水平,截至10月,仅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录用的各类稿件和视频300多条,其中,《畅通双循环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引领 塑造发展新优势》等被央视《新闻联播》录用,全方位展示了北仑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动态、进展、成效和经验。
(三)建设品牌,淬炼融媒精品。2023年初成立融媒体品牌工作室--“仑语工作室”,围绕重大主题推出《不拼,何来“一流”!》《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北仑是认真的》《2000亿元!1100余亿元!北仑再定攻坚攀高新目标》等报道20余篇,平均点击量超1万。10月份成立“仑传主播说”,孵化打造主播IP,让仑传主播成为北仑推进“双一流双示范”建设的形象代言人,截至10月底,仑传主播说已推出近150期,在收获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积极实现主播说持续性商业变现。
二、创新“方法”,融媒改革更快更稳
(一)推进机构深度融合,打造全媒体记者队伍。今年1月,中心聚焦提升支撑力、传播力、服务力、聚合力、持续力,以“大部制”“团队化”理念,对内部运作进行系统重塑、流程再造,内设完成5个分中心21个事业部的全新组织架构,指导和管理职能覆盖宣传、技术、产业三大方面。坚持机制创新,加快融合发展步伐,根据中心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统筹事业部绩效考核,建立一体化考核激励机制,调动媒体活力,相继制(修订)定《北仑区传媒中心“五新十力”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北仑区传媒中心优秀紧缺人才内培外引薪酬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融媒体品牌工作室”培育赋能管理办法》等多项引人、留人、用人及媒体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制度(办法),2023年新招录4名事业在编干部,其中90后3名,非编人员招录33人,不断优化全媒体人才比例。
(二)发挥媒体融合优势,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做强做优仑传APP、北仑发布微信公众号“双子星座”,实现传播力、影响力、服务力的全面提升。坚持移动优先、内容为王、流量说话,有效抓住社会热点,激发出新闻内容的互动传播价值,加快推进主力军挺近主战场,今年2月推出北仑柴桥“四川大哥”跳河救人不留名先进事迹,累计阅读量超100万人次;6月底独家推出“休假兵哥哥救人”短视频,全网阅读量超1000万人次,成为现象级传播案例;10月“校BA”中小学篮球超级联赛直播上线,仅仅第一阶段6场直播,已有2.5万人次线上观看,留言1500多条,点赞2.4万,掀起新一轮热潮。截至10月底,仑传app下载用户数突破54万,北仑发布粉丝数突破30万,看北仑抖音号突破31万。省级融媒指数整体都呈现波动上扬的趋势,融合指数总排名进入全市前三,北仑发布WCI指数每周居全市县市区第一,全力保持县市区融媒第一方阵。
(三)强化技术引领趋势,直播实现新突破。中心以融媒技术引领多元报道,延展视野场景、直播形态升级,通过多维度、多方位、多层面、多形态的融媒体直播呈现,以及立体式传播、联动式发布、交互式推广,实现直播报道的新媒体突破和创新性表达。截止目前,2023年中心完成直播160场,其中“2023年北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图文直播单场点击量超过10万,“2023年北仑区义务段学校招生政策权威解读”直播点击量超过20万,中国好声音北仑赛区的7场新媒体直播总点击量超30万。2023年高清转播车完成北仑区两会、体育赛事、商业活动等直播录播30场,在亚运会火炬传递宁波站直播中,采用6+2的方式,2路外来信号接摇臂和无人机,实现8讯道的直播信号,让直播画面呈现更丰富,充分发挥高清转播车拓展功能;180融媒体演播室和400演播室完成“节气小主播决赛”“义务段学校招生政策解读”“知行夜讲堂”等直播录播45场。中心还积极探索媒体领域新技术,对人工智能、XR等技术积极跟进,做好与浙报天目云平台对接工作,努力引进5G编码器、AI机器人、虚拟主播等先进技术。
三、升级“打法”,三效合一聚能发展
(一)以民为本增强服务属性。中心继续坚持把政治效益放在第一位,统筹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事业赋能产业,产业反哺事业”双轮驱动聚能发展,努力实现“三效合一”。做深做实全区公共视频监控一体化项目,强化数字赋能,不断提升公共视频监控一体化建设水平;顺利完成北仑区应急广播系统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前端建设,迭代升级硬件系统,延伸“最后一公里”服务,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基本建成仑传·视觉北仑数字化图库,已联系145名摄影师签约入驻,目前累计上传图片6000余张。2023年,继续实施“北仑区60周岁及以上居民用户免缴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等惠民政策,每年减免费用1600万。7月—8月,推出“仑传冰工厂 清凉一座城”城市大型公益活动,区内众多爱心企业和商家积极响应,300多个“冰工厂爱心点”遍布全区11个街道。
(二)舆论监督彰显传媒担当。以“听民生、知民情、聚民智、解民忧”为主旨,运营北仑民生在线网络服务平台,截止目前,2023年共计收到网友发帖6457件,已办结6327件,办结率98%,市民反馈的急难愁盼问题基本得到回应和解决。6月28日起,仑传客户端开设《你问我答》栏目,在仑传客户端开设“你问我答”栏目,聚焦车辆难停、乱停、入学、就医及房屋拆迁等热点问题,截至10月累计发布民生问答稿件近50条。
(三)多元结合优化盈利模式。以“媒体+”为突破点,牢牢把握媒体资源优势,加强营销策划,夯实存量业务,做强做大政务、服务、商务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努力实现媒体与各领域的跨界融合。2023年,与自贸区综合协调局、北仑生态环境局分局等开展年度合作项目,与新碶街道合作未来社区项目,其中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成就汇报片《在这里,看见开放的未来》,获得市、区领导点赞认可。甬江科创区北仑片区成就汇报片《科创甬江,奔流向海》,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配套短片《蝶变满目新》《春天的回响》等,都在较紧急时间内高质量完成。
2024年工作计划
一、重点做好主题宣传。充分发挥主流舆论阵地作用,内外宣联动推进,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北仑区开发建设40周年等重大主题,发挥县级媒体优势,推出一批更接地气更具特色的主题报道。继续重点打造好“北仑发布”和“仑传”客户端主流舆论引导“双子星座”;针对建区40周年,计划启动“2本书”和“一个展”,即撰写《记录40年——潮涌东方看北仑》、《北仑民营企业40年》和用新闻聚焦建区40年成就图文展。同时,严格落实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安全播出、网络安全主体责任,保障重要时段安全播出和网络安全。
二、倾力打造融媒精品。发起成立“仑片场”(暂名)工作室,致力于打造流量爆款短视频、创优短视频,进一步激活仑传短视频活力。研究打造仑传小记者大小IP,进一步扩大小记者团队影响力,使其成为鲜活的特色的宣传新力量。继续做好“仑传”现有服务应用的维护,拓展新服务功能,助力“仑传”APP指数排名月均全省前列,平均日活10000+,北仑发布始终位列全省县市区政务微信公众号第一方阵。
三、加快产业转型拓展。调整充实下属国企管理力量,提高运营效能,全力做好和开拓北仑区公共视频监控建设一体化项目、数字化音视频图库项目等。发挥主流媒体渠道优势、内容优势、版权优势,积极开展“新闻+”和“+商务”营运模式,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提升造血和创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