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是关于植物的。”在位于大碶街道富春社区的假日学校里,一堂精彩的故事课正在进行中。讲台上,一位老师正绘声绘色地演绎着,只见她时而活泼灵动,时而严肃认真,这位老师就是北仑区洛可社会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沈庆,也是大家熟悉的“故事妈妈”。
和往年暑假一样,今年夏天,沈庆和她的团队成员依旧奔走在北仑各个街道、社区,为假日学校的小朋友们送去包括党史学习教育、亚运主题、科学探索等内容的故事课。
“我有一位会讲故事的妈妈”
沈庆的“讲故事”之路始于2012年,她的第一位听众是她的大女儿。“大女儿刚出生时,我和我先生都觉得应该让孩子多读点有意思的绘本故事。”沈庆说。绘本的价格并不便宜,在给自家孩子读过后就闲置,有些浪费,在工作之余,沈庆和爱人李宁便尝试给其他小朋友讲故事。
家里、广场、公园、社区……背着一个大书包、扛上十几把塑料椅,沈庆“讲故事”之路的听众从一个小朋友到一群小朋友,地点从室内转到户外。
一个偶然的机会,沈庆在大桥下讲故事时,结识了一群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孩子们的穿着并不整洁,但他们听故事时那掩盖不住的求知的纯真眼神,深深打动了沈庆,一个要把“讲故事”这件事好好做下去的念头开始萌发。
“讲故事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
2016年,沈庆在富春社区成立了babylook亲子俱乐部,发起“小板凳故事会”的倡议,免费给外来人口集中的租住区的小朋友们讲故事。从购买绘本到与出版社对接授权优质绘本,再到整理身边正能量素材进行自编自创,沈庆对故事的质量极为看重,同时,为了能让孩子们听懂、理解,沈庆在故事里还穿插了许多互动环节,将干巴巴的文字变成小剧情、小游戏。
故事越讲越多,听众也越来越广,如何让“小板凳故事会”的故事讲得更精彩,团队成员的力量分配更到位等问题也随之而来。“‘讲故事’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个团队共同的努力。”2018年,沈庆放弃了原本月收入2万多元的工作,注册成立“北仑区洛可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专心投入到讲故事之中,开启专业团队助力公益之路。
在沈庆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故事妈妈”、志愿者加入进来,“讲故事”的形式越来越丰富,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呈现,沈庆还将每本讲过的故事一一撰写教案,制作课程配套的“故事妈妈包”进行免费分享。截至目前,“小板凳故事会”已经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带去3000多场故事会,参加人数达4万人次,累计开展各类公益亲子活动达1000余场。
“我希望这件事能让世界更美丽”
2019年,在北仑区慈善总会的支持下,沈庆团队联合怡人玩具公司一同发起了“善行北仑益童年”困难儿童赋能行动,为困境儿童打造多方位、多触角的可持续发展体系,促进困境儿童的社会融合与个体发展,沈庆的故事公益之路进一步走深走细,她将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与“讲故事”融合在一起,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从最初的践行者去讲好每一个绘本故事,到作为倡导者去呼吁、带动更多家庭加入阅读、关注成长,再到成为培育者传播热爱阅读、关心孩子的公益理念,培养更多社会组织,共同推动这项公益事业发展,这位曾经的“白纸妈妈”在不断摸索中,真正成为了让孩子喜欢、家长认可、社会支持的“故事妈妈”。
“看见每个人的力量,有爱的人总会走在一起”,这是“小板凳故事会”的口号,也是沈庆和所有“故事妈妈”始终相信并一直坚持的。“讲故事”这件事很小却不简单,如同孩子的力量一样,很小但不能轻视,“在公益故事这条道路上,只要有孩子需要我,我就会一直走下去,我希望这件事能让这个世界更美丽。”采访最后,沈庆语气温柔而坚定地说道。(记者 刘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