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06002957025U/2023-183732
组配分类 政务动态 发布机构 大碶街道
成文日期 2023-04-1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其他
索引号 11330206002957025U/2023-183732
组配分类 政务动态
发布机构 大碶街道
成文日期 2023-04-1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其他
清泰社区:青青茶叶放清香丨踏春研学“趣”采茶

合影.jpg

“太白之麓,新路之谷,云雾缭绕,林木苍郁。……”小朋友们稚嫩的童声从茶园传来,原来这是人民音乐家周大风1999年在新路西岙龙角山茶园参观时所作的诗词。

在大碶街道清泰社区牌门经济合作社,有一座“大风雅居”,就是大风先生晚年居住的地方。

一芽一嫩叶,一茶一世界。大风先生晚年极爱龙角山茶,据说他一天要泡4次新茶,一个月要喝掉足足2斤茶叶。在他搬到牌门社的第二天,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茶是故乡香。”

采茶2.jpg

近日,清泰社区妇联组织社区的25组亲子家庭来到“碶彩农耕茶园基地”开展了一次纪念周大风百年诞辰的主题研学活动。在茶园中,一首《采茶舞曲》正式拉开了此次活动的序幕。

寻茶香、品茶趣、悟茶道,茶香诗意相融共舞。“茶与诗、歌、舞相约,是对茶文化一次很好的诠释,也进一步了解缅怀了大风先生。”家长胡先生说道。

春光不负采茶人。在飘渺的云雾间,在水墨画般诗情画意的共同村春景图里,孩子们穿好衣服、戴好头巾、系上腰篓,在茶田间穿梭,亲手采摘茶叶,品嗅茶树的清香,抚摸娇嫩茶芽的青绿,做了一回小小采茶师!

“你知道采茶的正确姿势吗?你知道采茶应该选取什么部位吗?你知道一颗茶树最精华的地方在哪里吗?”

采茶学问真不少,聆听采茶方法和茶叶知识后,孩子们置身于幽香茶海之中开启了采茶初体验。利用拇指与食指,轻轻提起茶芽。一颗颗碧绿、饱满的嫩芽就装进了小竹篓。

采摘几分钟有趣,采多个小时就困难了。但因为孩子们是第一次出来采茶,看着自己的小竹篓里铺满了一颗颗自己采摘的茶叶芽儿,感觉虽然辛苦,但大家依然乐在其中。

采摘好的茶叶投入茶市场后会变成什么呢?红茶?还是绿茶?”

“原来新鲜茶叶通过不同的制作方式可以变成不同的茶叶。在制茶技术发达的现在,手工制茶依旧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孩子们在基地负责人的带领下体验了手工制茶。

萎凋、炒青、揉捻、团揉、渥堆、干燥、紧压......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随后,孩子们捧着亲手制作的龙角山茶,泡一杯,浅尝一口,唇齿留香......是茶香,也是劳动之香。

结束采茶,大家又来到了周大风故居,故居负责人周山涓亲切地接待了孩子们,并介绍了周大风先生的生平事迹。

在1978年前,周大风从来不在《采茶舞曲》的唱片和各种出版物上署名,只署“浙江越剧二团集体创作”。《采茶舞曲》的稿费和周大风创作的剧本稿费及授课费,据周大风说一共有5000多元,这个数目在那个年代就是一笔巨款。他全部上交剧团作为职工福利基金,救济家庭生活困难的同志,自己从没有用过一分钱,可见当年大风先生的正派清廉。周大风的父亲周六吉,也是开镇海革命之先声,他的党证都是镇海第一号,这是优良家风的传承。

周大风故居合影.jpg

“听完周老师的介绍,我感触颇深。我们这一代生逢盛世,国泰民安,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先辈党员们为我们和平幸福的生活做出的贡献,不能忘记那些出生入死、付出一切、奉献一生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教会我们奋发进取、勤苦俭约。”孩子们感叹道。

乘风而来,踏歌而去。“此次研学活动,让周大风先生的精神厚植于孩子们心中,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区负责人陆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