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3020641955984XH/2023-183405 | ||
组配分类 | 部门工作 | 发布机构 | 北仑区传媒中心 |
成文日期 | 2023-04-1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主题分类 | 广播、电影、电视 |
索引号 | 1233020641955984XH/2023-183405 |
组配分类 | 部门工作 |
发布机构 | 北仑区传媒中心 |
成文日期 | 2023-04-1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主题分类 | 广播、电影、电视 |
2022年,区传媒中心在区委、区政府和区委宣传部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中心以系统性重塑的魄力,强力高效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在体制机制改革、媒体品牌建设、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六促六优”宣传报道、内外宣成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和新亮点。
一、立足职责,主动唱响主流声音。围绕发展主线,做好主题报道。做好区第九次党代会、区“两会”、“六促六优”、助企纾困、稳进提质等主题报道。其中,在全媒体平台开设《在“六促六优”大场景中干出新业绩》等专题专栏,推出区领导、重点局办和11个街道“一把手”共26人的“新北仑新征程新作为”访谈和署名文章;组建二十大宣传报道专班,以仑传新闻客户端为主体,全平台开设推出《二十大时光》专题,囊括“喜迎二十大”“二十大代表风采”“北京日记”等板块。其中“北京日记”系列报道以二十大代表史孟艳参会为主线,共推出《时刻不忘感党恩》等7篇日记,总点击量超230万。采制的史孟艳相关新闻还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政协报》等央级媒体录用。发挥媒体优势,助力战疫防疫。针对北仑0101疫情和“10.13”疫情,多维度感知民意,多角度靶向发力,牢牢把握涉疫舆情引导主动权,特别是“10.13”疫情的舆情引导工作受到市委宣传部部长金彦、区委书记潘银浩等领导的肯定和表扬。面对疫情,中心第一时间在“仑传”客户端上线“民情收集”/“战疫求助”平台,两次疫情共接收并精准高效分类处置1.5万多条网友诉求,成为全区“疫情、舆情、社情”联动总枢纽;主要通过仑传客户端和北仑发布、看北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发布疫情等各类重要信息,“10.13”疫情期间仅“仑传”就推送发布10万+图文、视频等信息40多篇。开设“疫情辟谣”专题,及时对涉疫谣言进行辟谣发布,仅“10.13”疫情就辟谣17条,澄清事实正确引导;推出《这一刻,摒牢》等系列评论,在关键时间节点呼吁群众以静制动、同心抗疫,阅读量连续破10万+;独家建立覆盖全区11个街道的核酸采样点位信息发布库,专栏浏览量近1700万人次。
二、立足发展,系统推进媒体融合。2022年底,“仑传”客户端用户数达到43.5万,日均活跃用户数超1.5万,最高日活4.6万,中心媒体融合指数连续12个月稳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其中5次入围全省前五,2次荣登全省第一,牢牢占据全省县市区第一方阵。其中。内部融合强力开启。今年4月,抽调精兵强将成立编委会常务机构——融合指挥中心,承担战略谋划、方案策划、团队孵化、经营创收、项目管理五大职能,成为推进媒体融合的“先锋军”、宣传策划的“主力军”、机制改革的“生力军”。经过8个多月的运行,融合指挥中心作用显现,事业产业融合发展态势不断向好。一是策采编发新闻流程更优化。出色地完成了区委下达的多批次重任,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潘银浩在不同场合对中心工作给予肯定。二是政务、服务、商务的潜力在不断挖掘。仑传小记者项目启动,小主持、小演员市场逐渐形成,山海经栏目开启转型升级之路。三是成立专家智库联盟,首批聘请9位区内专家、2位省(市)专家顾问和专业支持单位(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建立定期通报会商等制度,借助“外脑外力”为媒体深度融合和“仑传”优化发展会诊把脉、献计献策;成立“民间拍客联盟”、“通讯员联盟”等,推动全社会参与人力智力保障,同步提升内容供给来源的优质高效。外部融合合纵连横。中心以大部制、团队化理念,在原“三定”11部室架构基础上进行系统重塑、流程再造,优化升级全媒体传播体系;搭建“仑传·青媒论英雄”青年大讲堂,制定出台《北仑区传媒中心“一专多能”全媒体人才培训方案》《北仑区传媒中心非在编员工“一人一策”薪酬管理办法(试行)》等新政,推进人才“内培外引”;与高等院校、上级媒体、专家团队、专业机构、区内职能部门及各街道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举(承)办“仑传扬帆·赋能发展”北仑融媒体高质量协作推介会、“贺友直诞辰100周年”等多个区级重大活动,启动“仑传线下运营馆”项目,做大做强“仑传”客户端和北仑发布“双子星”。
融媒产品出新出彩。全力打造“仑传”、“北仑发布”、“看北仑”三驾马车。重点打造新媒体视频品牌“仑视频”,截至12月底共制作发布1000余个“仑传”短视频,其中“10.13”疫情中多个防疫视频出圈,有效引导公众坚持抗疫的信心和决心。重点做好多元直播品牌,累计推出疫情防控、政策解读、我们的城事、吃喝玩乐GO等近200场网络直播,总观看流量超600万人次。贴近民生服务民生,推出或优化升级“疫苗接种信息”、“核酸检测信息”、甬港通、抢消费券、数字人民币等服务。整体改进方言类故事栏目《山海经》,全城招募仑传“小记者”,打响做大栏目(项目)品牌效益。“看北仑”“北仑发布”2个微信公众号,总用户规模59.6万,“看北仑”抖音号用户规模超10万。技术迭代更新。依托省级主流媒体综合优势借梯登高,与浙报集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开发打造全媒体采编分发平台,将“广播、电视、报纸、网站、两微一端”各平台从底层打通。全面推进“报台网融合、全媒体运作”,建成全媒体指挥中心,依托天目云系统提升数据支撑、报道策划、指挥调度、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重构采编播业务流程,进一步完善“中央厨房”运作机制。按照“高清化、数字化、一体化”要求,投入近500万对原180平演播室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提升全媒体、多区域的室内直播功能,在技术上实现多个“第一次”。
三、立足传播,一体推进内外宣传。内宣实现新提升。电视《北仑新闻》时长缩短至15分钟,内容更精致;广播1008可乐台全新改版升级,节目更加丰富可听;“仑传”界面和功能完成进一步升级,更好看好用。截至12月底,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和民生,全平台共刊播发各类新闻信息3.7万余条,制作短视频1100多个,推出各类直播近200场。外宣实现新跨越。央视和央广共用稿220余条,其中央视《新闻联播》19条。浙江卫视和浙江之声共用稿600余条,广播、电视用稿量双双位于全省县市区前列;新媒体600余篇稿件或短视频被省级以上新媒体平台录用。创优实现新突破。创优实现新突破,获各级各类新闻奖、政府奖共计58件,同比增长10%,其中《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建设这一年》等5件作品获宁波市新闻奖(政府奖)一等奖。2022年9月,融媒作品《禾禾和她的沈叔叔》获得2022年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优秀作品夏赛一等奖。继续为“看北仑”微信公众号和“北仑发布”微信公众号提档升级;扩大已有品牌影响,创新《山海经》形式、丰富“仑传小记者”内涵、强化“仑直播”认同。
四、立足初心,优化作风为民服务
实施产业转型拓展。搞好市场分析,开拓营销思路,夯实固定收入项目,努力提升经济增长点,聚焦完成多个区级重大活动和精品线等诸多创收项目;持续推进社会化合作,向市场提供日常短视频服务、大型活动直播服务、新媒体策划运营和网上平台代维服务,推出各类收费直播项目。拓展融媒体广告资源平台,承包北仑公交车和候车亭广告资源,积极参与全区公共视频一体化建设运维事宜,为传媒产业发展开拓新市场,抢占新机遇。
参与社会治理,服务社会群众。发挥主流媒体公信力与影响力作用,着力优化“仑传”客户端“民情收集”等平台,助推民生诉求有效解决。继续实施《北仑新区时刊》免费赠阅、北仑区60周岁及以上居民用户免缴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等政策。中心获2022年度全省有线广播电视运用服务质量省级优秀单位,“记录金婚”党建公益项目获2022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中心3个团队获评区战“疫”先锋团队,15人荣获区战“疫”先锋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