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2330206419560349X/2023-182232
组配分类 部门预算绩效目标 发布机构 区气象局
成文日期 2023-03-2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其他
索引号 12330206419560349X/2023-182232
组配分类 部门预算绩效目标
发布机构 区气象局
成文日期 2023-03-2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其他
宁波市北仑区气象局2023年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目标
项目绩效目标汇总表
序号项目名称项目概况本年预算金额
(万元)
年度绩效目标核心绩效指标
指标名称运算符单位年度目标值
1北仑区气象监测能力提升工程为加强全省气象灾害防御,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损失,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防灾减灾需要,完善气象灾害监测站网,在气象灾害敏感区、易发多发区以及监测站点稀疏区增设相应的气象监测设施;第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完善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系统,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6公里风廓线雷达、垂直指向毫米波云监测系统各1部以及温雨雪站、强风、高速公路监测等设备。其中: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拟建于北仑小港街道茅洋山山顶;6公里风廓线雷达拟建于北仑戚家山街道青峙化工园区内;垂直指向毫米波云监测系统拟建于北仑国家气象站内;高速公路气象监测设备拟建于北仑区疏港高速路沿线龙门架;产业区气象监测设备拟建于霞浦、柴桥、白峰街道集装箱堆场集中区;温雨雪站拟建于太白山、九峰山和灵峰山等。
       通过本项目建设,进一步丰富、细化灾害性天气监测手段,提升气象要素立体监测、精准监测能力,为实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提供支撑,切实发挥气
1,542.49 建设1部X波段雷达设备、1部风廓线雷达设备、1部测云探测系统、不少于60套气象监测加密设备提升气象要素立体监测、精准监测能力,为北仑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提供更为丰富、准确、精细的实况数据支撑,有效促进强化气象与产业经济融合,大力推进北仑气象事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降低极端天气对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服务群体满意

基本满意
根据监测数据,为辖区内风电产业提供气象保障服务12
为提升天气预报准确率提供精密数据支撑(24小时晴雨天气预报准确率)%80
利用监测数据制作发布各种气象产品,降低极端天气对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5
项目竣工验收时间

2024年8月31日
设备质量合格率99
气象监测加密设备60
X波段雷达设备=1
风廓线雷达设备=1
测云探测系统=1
安装工程验收合格率

安装验收合格
项目总投资万元2034.49
2预警中心业务维持经费建立健全防雷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传播及平台建设、基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及时开展气象灾情调查、气象灾害信息收集、气象装备应急保障等工作,着力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确保气象局(主管单位)工作有效开展,更好地为北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幸福生活提供强有力的服务。33.50 1、用于劳务派遣人员购买服务支出
2、防雷检测数字化监管系统建设和维护
3、专用装备购置
单位后勤功能正常发挥

良或以上
服务对象较满意

满意
有效监管防雷检测机构现场活动20
工作任务完成及时率=%98
一年内

一年内完成
软件应用维护费用万元3.5万元
政府购买服务岗位数量5个
防雷检测管理系统运行稳定

系统稳定
3气象业务维持经费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进一步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频率增加、强度增大的趋势,都迫切需要气象发挥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切实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
       目前区气象局已初步建成覆盖全区的气象监测网络,自动站站网密度3.5km(50个站);开展4大类41项气象公共服务工作;晴雨、气温预报准确率80%以上,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70%以上,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量30分钟;建立起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机制,构建了气象灾害等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立体网络。
       需通过气象业务维持经费项目的实施,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障气象预报预警支撑的数据、系统等正常运行,增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切实发挥气象对防灾减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民生的重要作用。
277.21 1、做好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守好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重点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提供及时有效的决策、专业和公众气象服务;2、织密气象灾害易发和高风险区监测网格,提升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运行信息化水平,保持气象观测设备稳定运行;3、推进专业服务,加强为农、港口、旅游等特色气象服务;4、拓宽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提高信息发布效率;5、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开展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建设。6、做好气象科普宣传。气象站网密度公里3.5
仪器设备日常巡检维护12
村(社区)预警信息接收率%95
自动站数据有效性%95
设备运行稳定率%95
天气预报产品10
服务对象满意度

满意
故障修复时效小时24小时
降低农业因灾损失

气象预警信息覆盖农业经营主体
满足气象信息服务需求

用户可实时查看各类气象预报预警信息
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至少创建完成2个标准化村(社区)
传播气象科普

至少开展2次气象科普宣传
影视天气预报制作万元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