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郭巨街道:六微工作法让“E”家多“亿”点平安

发表日期:2023-12-04 16:27:26     阅读次数:    来源:郭巨街道    

宁波市北仑区郭巨街道下辖3个社区、16个行政村,20余家企事业单位,辖区户籍人口21836人,流动人口5936人。近年来,郭巨街道以区片化融合性社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重点,把流动人口全面纳入社区化管理,聚焦家庭建设主阵地,以平安家庭创建为抓手,党建引领,全面推行以“凝聚微力量、发现微问题、解决微心愿、开展微服务、实施微行动、实现微治理”为核心内容的“六微工作法”,以家庭为细胞,以网格为经络,打造有力度、有广度、有温度的“平安建设最小作战单元”,实现党建引领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新模式。

一、党建+网格,让“E”家平安更有力度。坚持党建引领平安建设工作,发挥融合性社会组织所在社区的服务辐射作用,成立以社区党组织书记为组长,网格员、三官三师、党员、居民代表、平安志愿者、妇联执委、融合性社会组织骨干为成员的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平安家庭建设工作列入社区重点工作,明确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在“E家人”融合性社会组织所在的东港社区,按照“网格细分,一格多员、一员多能”的原则配全配强网格力量,把整个东港网格细分为七个微网格,聘用融合组织骨干会员为微网格员,全面深入开展网格工作,最大限度激活格内群防群治力量,建立六微工作责任清单,不断创新“海娃调解”、“E家说事”、“平安小院”、“家校社共育”、“共富工坊”等平安建设形式,把平安建设送进每一户小家,让每一户小家参与平安建设。

11.png

二、宣教+帮带,让“E”家平安更有广度。依托社区党员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海娃妇女儿童驿站等载体,联动司法、公安、妇联等职能部门,积极打造“非遗法治公园”、“平安小院”等特色宣教阵地,将平安法治元素以图案、标语等形式植入居民日常生活,零距离面对面开展“反对家庭暴力”、“保护未成年人”、“防范溺水”、“对邪教说不”、“平安三率问卷调查”等形式多样的平安法治宣教活动,把平安理念深入到每一户家庭每一个人,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平安法治宣传活动172期,10000余人次,8000余户家庭参加,其中开展流动人口法治安全文明主题宣教培训24期,2000余人次参加,开展“小候鸟”防溺水家访135人次,107户家庭,开展暑期假日学校106期,3672人次;全域建立党员“1带10”、融合组织骨干“1带5”平安建设帮带工作机制,建立六微工作责任清单,落实党员(融合组织骨干)帮带群众责任,实现辖区党员联户全覆盖,融合组织骨干包联特殊流动人口家庭全覆盖,累计开展“对邪教说不”、“反电信诈骗”、“平安三率问卷调查”等一对一有效入户宣教20000余人次,实现辖区172户特殊家庭、12户流动人口特殊家庭平安创建有宣传有帮扶有指导。

22.png

三、排查+处置,让“E”家平安更有温度。为有效提升流动人口参与社区议事和社区治理,在村民说事试点单位开通“E”家说事专线,动态排查化解流动人口家庭实际困难,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针对农居混合、新老市民杂居的邻里矛盾纠纷,今年以来,“海娃调解室”、“小强热线”等调解组织,动态排查各类涉流动人口矛盾纠纷64件,化解60件,移送街道矛盾中心化解4件,实现辖区流动人口矛盾纠纷化解率100%;针对流动人口儿童疏于管理、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等青少年问题,统筹辖区资源,成立“海娃家校社协同共育联盟”,为10名特困、单亲、残疾的特殊儿童家庭提供“一家一策”、“一家一组”入户式精准家庭教育服务60余次,为263名留守儿童和小候鸟家庭提供心理团辅指导6期,解决学龄期儿童生理心理困难;针对流动人口失业率高、闲置农村劳动力多等村民说事议题,在大涂塘村开设“共富味”农村文化礼堂,以“固定培训+灵活就业”模式,开展相关技能培训6期,帮助25名流动人口家庭实现灵活就业,增加家庭收入。

3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