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会客厅成居民第二个“家”
发布时间:2022-08-02 09:30:30 来源:区传媒中心 阅读次数:

“一进社区跟回家了一样。”7月27日上午,家住大榭街道海信花园的刘阿姨走进社区大门,不由地发出这样的感叹。看着整洁明亮的服务大厅、一应俱全的自助茶水台、童趣十足的儿童之家……她很难将这些温馨的功能区域设置与传统的社区办事大厅联想到一起。

场所“人性化”

功能设置“多样化”

今年3月底,海信社区搬进了“新家”,280多平方米的办事大厅改变了传统“一站式”服务窗口,强化社区与居民互动融合,推动社区服务模式向邻里化、亲情化转变,充分体现社区“家”的温度。

走进海信社区,“居民会客厅”5个字便映入眼帘,往里走,便可以看到前台受理区、自助打印区、办公服务区、休闲等待区等功能区域。在这里,多样化的功能布局,为不同需求的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以前来社区办事带着孩子,总是不方便,现在好了,小孩一来就往‘儿童之家’跑,我自己办事也方便了。”居民王阿姨笑着说道。除了“儿童之家”,温馨“茶水台”也成了“网红打卡点”,一进会客厅,居民可以自己倒上一杯热水或泡上一杯咖啡,然后在舒适的休息区休息或自取书籍阅览,这一切都让居民们感到很暖心。

服务“零距离”

贴心服务“亲情化”

“您好,我想咨询一下户口迁移的问题。”“好的,您先测温、扫场所码、登记,我带您过去。”家住金城小区的居民李大哥一进社区就在前台接待人员的引导下来到相应的工作人员面前办理事务。去除了办事柜台和隔断后,社工与居民之间真正实现了面对面交流。“现在办起事来,交流更顺畅了,效率也更高了。”

近日,与李大哥同一小区的梅大伯急忙来到社区,他说:“现在核酸凭证没有了,甬行码也取消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社工小谢受理后,按照流程帮梅大伯申请好了“反向码”,考虑到纸张容易破损、丢失,他又将纸质“反向码”加了一层塑封,送到了梅大伯的家中。“亲情化”的服务,“零距离”的交流,让居民们感受到了如家人般的贴心。 

治理“全方位”

开放互动“新模式”

“走,现在文明典范城市正在创建,我们也去‘居民会客厅’聊聊。”7月27日,街道居民议事员李亚群叫上其他几名骨干一同来到社区,参与一场关于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讨论会。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在这开放式的会客厅,迸发出了不少创城的“金点子”。“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不损坏花木,这些好习惯都有助于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是的,还有言行文明、邻里关系和谐也同样重要……”居民的事,居民共商共量,会客厅开启了开放互动“新模式”。

海信社区辖内有2000余名外来人口,其中有很多部队家属,如何让“新大榭人”共同参与社区治理,也成了该社区“新思考”的问题。现在,社区通过“老乡在身边”“嫂子在身边”等行动党小组,定期召开居民会客厅讨论会,以此打通“新大榭人”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新渠道”。(记者 黄 颖 通讯员 胡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