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060029551859/2022-164229 | ||
组配分类 | 食品药品 | 发布机构 |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成文日期 | 2022-03-2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主题分类 | 食品药品监管 |
索引号 | 113302060029551859/2022-164229 |
组配分类 | 食品药品 |
发布机构 |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成文日期 | 2022-03-2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主题分类 | 食品药品监管 |
2021年,北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全区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未发生一起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事故,高质量完成宁波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宣传迎检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落实党政同责,健全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一)“党政同责”持续深化。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工作清单,明确主要党政领导干部的食品安全责任,有序落实相关工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党政主要领导相继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和调研。区委第133次常委会和区政府97次常务会专题听取了全区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汇报,要求各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责任,细化工作目标,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各街道持续开展全省乡镇街道食安办分类分级管理,春晓街道申报的四星级,大碶、柴桥、霞浦、戚家山、梅山、白峰街道申报的三星级均顺利通过验收,获得等级认定,至此我区提前一年完成所有街道食安办达到三星级以上的建设目标。
(二)“国创迎检”圆满完成。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是我市今年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区高度重视,组织召开了迎检工作部署会和迎检动员会,落实属地责任,划分工作职责,印发了《北仑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大检查大整治方案》《关于做好北仑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迎检宣传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全区投入各类创城宣传经费总计约57.3万,开展了全域摸底、整治、宣传等行动,提升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现场检查环节,我区的新碶、大碶街道被抽中进行了国创明查,小港、春晓街道被抽中进行了国创暗访,根据反馈均表现较好,为宁波市高分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奠定坚实基础。
二、注重数字赋能,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体系
(一)数字化改革全力推进。一是深化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稳步推进以“三链一码”(浙冷链、浙食链、浙苗链、浙农码)等为核心的食药安全监管体系在我区的部署应用,已落实浙食链食品生产企业上链61家,流通经营主体1490家;浙苗链接入疫苗储存、使用单位15家;浙冷链风险智控系统接入冷库24个。召开了全市猪肉追溯场景“浙食链”应用现场会,打造集生猪肉屠宰、批发、配送、零售、餐饮、学校、企业食堂等环节于一体的全流程追溯链条。二是迭代升级简易执法程序执e通,实现食品轻微违法行为监管“掌上执法”全覆盖,并以“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的信用监管模式对执法数据进行“云推送”,强化对食品经营主体事中事后监管。三是建设北仑区基层食安动态分析系统,推动建立横向覆盖区食药安委成员单位、纵向贯通街道食(药)安办,数据汇集畅通高效、评议考核科学全面、部门联动充分到位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
(二)民生项目落地落实。 一是超额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结合“浙食链”应用,建设“阳光工厂”33家,上链食品经营单位25家;校园“阳光厨房”128家,农村家宴“阳光厨房”51家,实现校园和农村家宴“阳光厨房”区域全覆盖。二是深入推进市政府民生项目,创建放心农贸市场4家,“五化”示范农贸市场1家;新建标准化老年食堂10个。三是加快民生热点领域产业升级,推进“阳光餐饮”街区建设,打造“阳光餐饮”食品安全示范综合体2个;建成宁波市唯一五星级农贸市场1家,建设“放心肉菜示范超市”1家,“宁波市食品安全示范超市”1家和“宁波市食品安全规范超市”5家;建成了全省首家合理膳食集市;培育“肥药两制”改革试点主体30家;建设农产品放心基地1家,“北仑杜鹃”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省级部门审核。
(三)监管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开展全省市场监管系统“三比一讲”竞赛。紧扣全面深化改革主题主线,推动省政府民生实事、食品安全全流程监管集成改革等重点目标任务提前、全面、超额、高质量完成,区市场监管局在全省竞赛中获得三等奖。二是开展基层食品安全抽检能力规范化建设,组织抽样骨干队员参加宁波市食品安全抽样技能比武大赛,获得团体三等奖,其中两名队员获得“宁波市食品抽样业务标兵”称号。同时与专业检测公司开展抽检(快检)合作共建,依托企业的专业技术力量,为食品监管提供一支专业的技术顾问团队,在技能培训、风险会商、数据分析、抽样指导等方面做好专业支撑。三是深化基层食安办能力建设,持续开展街道食安办分级分类管理工作;组织全科网格员、食品安全专管员、协管员开展线上线下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考试,参考率和通过率均为100%。
三、履行监管职责,健全食品安全全程治理体系
(一)风险防控闭环管理。一是加强风险交流预警,市监、卫健、农业农村、海关等部门加强协作交流,定期组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会商,形成有效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合力。二是加强食品抽检监测与核查处置,今年已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934份,区级农产品定量监测685批次,合格率99.8%;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各环节监督抽检2717批次,总体抽检合格率97.35%,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领取108件,处置完成57件,无超期案件,抽检不合格食品闭环管理率100%。三是加强应急处置管理。完善食品安全事件预警监测、组织指挥、应急保障、信息报告制度,修订《北仑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区食药安办、区教育局、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开展了校园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二)全程治理有效实施。一是强化源头管控。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截至目前全区共计开具各类食用农产品合格证6.4万余张。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现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以上,化肥减量26吨,建设氮磷生态拦截沟1条,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21.94吨;实施了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5800亩,绿色防控4万余亩。二是强化食品生产经营监管。压实主体责任,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开展食品风险隐患治理,抓好重要时节和重点业态的管控,规范有序开展日常巡查工作。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开展田间待收获粮食质量安全风险关口前移监测,落实粮食收购一车一检制度。区教育局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学校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和陪餐制度,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教育。区市场监管局深入开展保健食品、校园食品、网络餐饮、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等领域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虚假宣传、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强化冷链“物防”工作。严格进口冷链食品“三证一码”执法检查,组织市监、卫健、商务、交通、经信、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4次;强化监管仓管理,今年新建企业仓1家,第三方仓2家。物防精密智控指数在全市前列,累计赋码367835件,入库400042件,出库7567件,“浙冷链”赋码率、扫码率稳定在99%以上。完善冷链食品阳性应急处置机制,今年已平稳处置物防阳性事件20起,协查12起。
(三)打击违法加大力度。深入开展“昆仑2021”“百日攻坚”等行动,公安、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多部门协作,加大食品安全犯罪财产刑的处罚力度,落实“处罚到人”的要求。截至目前共查处食品违法案件286件,农产品质量案件2件,农资案件12件,罚没款211.43万元,向公安机关移送食品案件5件。去年区农业农村局查处的1起农户在蔬菜上使用禁用农药毒死蜱案件,今年被评为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十大典型案例。
四、深化共建共享,健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
(一)社会各界广泛协作。调动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加快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行业自律、消费者和新闻媒体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共治体系。深化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宁波模式,今年继续由区财政投保食品安全公共险150万,新增商业险投保400余家。联合“饿了么”,打造网上“阳光餐饮”外卖专区,以网络直播的形式让广大消费者通过手机APP参与食品安全全程监控,推进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精选商家组织成立“光盘联盟”,推出“光盘半价券”活动,长期开展6.8-9.5折不等的“光盘打折”活动,带动更多人反对餐饮浪费,培养勤俭节约、文明餐桌的好习惯。
(二)科普宣传持续进行。组织开展了以“尚俭崇信,守护阳光下的盘中餐”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先后举办了“民生综合专场咨询活动”“我点你检让百姓放心消费”“合理膳食行动,健康小屋直播”“世界粮食日科普宣传”等主题活动,发布餐饮红黑榜16期。依托食品安全科普站,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共举办开放日活动139次,开展现场宣传116次,培训(讲座)33场次,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7540份,受益群众4.2万余人,通过“真感受”“真体验”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2022年,我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区域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落实好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和“四个最严”的要求,创新监管机制,着力防范和化解食品安全风险,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