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06002955169K/2022-164109
组配分类 部门工作 发布机构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成文日期 2022-03-2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其他
索引号 11330206002955169K/2022-164109
组配分类 部门工作
发布机构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成文日期 2022-03-2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其他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思路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精准施策,全力攻坚重点目标任务

1.持续深化“三改一拆”行动。2021年以来,累计完成“三改”面积61.90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36.57万平方米,拆后利用面积98.40万平方米。持续开展“四边三化”“两路两侧”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累计完成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问题点位整改1032处,处置到位率100%。

2.切实加强渣土管理能力水平。持续强化“两点一线”监管,从严打击违规清运行为。2021年以来,累计检查运输车辆5700余辆,查处违规清运行为366起,罚款476万余元。规范核准审批流程,严格把控场地踏勘环节,1至10月累计核准消纳460万余吨。加快提升渣土消纳能力。积极推进梅山七姓涂二期渣土消纳场地建设,可新增处置能力500万吨/年。2021年9月,完成柴桥穿山临时渣土处置中转码头建设并投入运行。

3.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全面落实“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破袋投放”等工作机制,实现城乡分类收集总覆盖面100%、无害化处置率100%、回收利用率60%以上,约98%居民小区完成“撤桶并点”工作。加快推进世行二期全品类智能柜项目,力争在项目结束前如期完成500台柜体铺设。

(二)提档升级,城市管理服务取得新进展

1.不断夯实市政设施基础。大力推进星阳片区改造提升,实施路面“白改黑”、架空管线“上改下”、雨污水管道改造等项目,进一步提升片区面貌,预计2022年6月底前完工。加快推进“智慧停车”二期工程,拟改造智慧停车位4000余个,招投标工作抓紧落实中。

2.全面提升环卫能力水平。大力推动环卫一体化改革落地见效,通过增加新型保洁设备和优化作业管理,做好城区约1085万平米的道路保洁、24.2万吨/年的垃圾收运、1487个果壳箱维护清掏以及6座垃圾转运设施和86座公厕的运维管理工作等。项目已于今年6月16日完成招投标;9月初,新碶、大碶、霞浦三个街道全部完成过渡交接开始正式运行。

3.有力保障排水设施运行。进一步理顺排水管理工作机制,实现管干分离。切实做好防涝防台工作,加强易淹易涝风险隐患排查,及时处置道路积水。今年累计清理雨污水窨井2.6万余座,改造历史积水点26处。持续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现已完成年度新建城镇污水管网目标的130%,疏通清掏雨污水管网570千米、检测维修农污管网105千米、疏通养护农污管道505千米。

(三)提质增效,综合行政执法迈上新台阶

1.加快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工作。牵头成立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专班,加快推进改革工作。按照省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统一目录完成全部事项划转,全面深化落实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革“数字法治”跑道建设,加快落地“监管一件事”“一起执法”场景应用试点。

2.聚焦重点领域切实加大执法力度。以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重点,聚焦主次干道,校园、医院、菜场等重点场所周边,持续加大对流动摊贩、跨门占道、乱搭乱建、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等市容顽疾的整治力度,累计出动执法队员3万余人次,立案处罚无照经营、毁绿占绿、私搭乱建等违法行为4322起,罚款752万余元,妥善处理居民投诉1100余件。

3.多措并举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全面推行“谁查处谁办案、谁办案谁负责”模式,强化路段队员履职办案能力。完善全员办案、全流程办案、全领域办案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执法办案流程,推进执法全过程记录,提升行政执法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深化“一点通查”、PDA掌上执法、浙政钉“双随机”检查等工作模式,利用移动布控球、执法记录仪、“电子围栏”等科技手段赋能执法办案。今年以来,开展掌上执法检查9267次,PDA简易办案1242件。

二、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北仑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将紧紧围绕省、市、区重点任务,聚焦行政执法效能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等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纵深推进各项重点任务

1.树牢底线思维,确保城市安全运行。有力发挥区城市运行安全专委办牵头协调作用,紧盯城镇燃气、道桥隧、垃圾处理、渣土消纳、户外广告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行动。特别是针对城镇燃气,一方面抓好燃气金属软管更换,2022年计划实施13.8万户,另一方面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深化“打非治违”行动,强化执法震慑,同时持续开展督查检查,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

2.高标准推进“最干净城市”建设。以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主线,以市容环境卫生改善为突破,重点抓好城市道路、城乡环境、公共空间等九大领域专项洁净行动,深入推进“干净街道”创建,提高城市整体干净指数。持续深化环卫一体化改革,加强环卫工人住房保障,加大对中标单位检查考核力度,优化改进作业模式,不断拓展“见本色”深度保洁范围,切实提高环卫工作质效。深入推进“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创建,不断提升城市干净程度。

3.统筹抓好“四个深化”提升城市品质。一是深化“无违建”创建。以迎亚运为契机,加大“两路两侧”“四边三化”整治力度,坚决遏制违建苗头,争创无违建区。二是深化建筑渣土治理。加大监管力度,从严打击非法清运行为。加快梅山七姓涂二期渣土消纳场地建设,推动实现“海陆”协同消纳。三是深化垃圾分类工作。落地全品类智能投放箱,力争省、市高标准示范小区、示范片区创建实现新突破。压实垃圾分类各行业监管责任,补齐工作短板。四是深化户外广告监管。启动新一轮户外广告专项规划,进一步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加大违法违规户外广告查处力度,积极打造招牌标识设置规范化品质化街区。

(二)立足自身打造特色,不断提升城市建管水平

1.谋划实施“精品线路”“精品道路”“精品项目”。一是牵头推进“魅力自贸线”(北仑“凤凰城”核心区至小港甬江畔)建设,积极协调“凤环巢”、凤凰城中央公园、黄山路西延、黄山路整体提升改造等项目,打造“精品线路”。二是着力提高道路精管细养水平,计划通过提高建管标准、完善基础设施、美化靓化立面等,建成太河路、中河路等4条“精品示范道路”。三是实施一批“精品项目”。开展中心城区精品化养护试点,首期试点范围为恒山路—辽河路—宝山路—黄河路合围区域,投资800余万,通过提升养护标准改善市政绿化设施。实施大港五路、六路“交通保通畅”项目,投资5000余万,整体提升道路水平。推进城区60条主要道路4100余盏路灯LED改造。加快推进新碶星阳片区改造,投资3600余万,实施道路“白改黑”、线路“上改下”等工程,改善老城区面貌。推进疏港高架等桥下空间整治提升,投资800余万,打造居民休憩运动场所。完成中心公园、海晨园“慢行空间”改造。加快“智慧停车”二期项目落地,新增停车位2000余个,进一步缓解“停车难”。启动中心城区退红空间改造计划(恒山路—长江路—宝山路—黄河路合围区域),先期投资1200万,对该区域8万余平米退红空间进行整体改造,并整体移交我局统一管养。

2.推进“三个加快”健全垃圾收运体系。一是加快大型生活垃圾分类转运站落地,满足城区街道垃圾转运需求,预计可转运能力达500吨/日。二是加快全区各街道装修(大件)垃圾临时中转站建设,推进北仑新碶装修(大件)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推动建立装修(大件)垃圾密闭投放、预约收集、规范收运、资源利用体系。完善建筑垃圾一体化回收体系,制定资源化利用产品标准,进一步提高再生产品质量。三是加快协调推进餐厨(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争取早日落地。

(三)加快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数字化改革”

1.积极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改革。深入实施梅山街道赋权试点工作,推动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方案尽快落地见效。健全联合执法协同机制,推进部门与街道、部门之间的案件移送、信息共享、协作会商等协同配合,提高整体执法效能。在总结梅山试点经验基础上,按照省、市要求有序推进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赋权模式扩面增项。推动建立区级综合行政执法指挥中心,构建市、区、街道三级“一体化”执法指挥体系,进一步发挥统一调度和联合执法作用。

2.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工作。一是加快推进“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切实抓好“监管一件事”“一起执法”场景应用创新试点,建好用好平台,力争早出成果、出好成果。二是全面提升数字化监管能力。加强基层中队数字化装备配备,包括增设移动布控球、增加PDA配备等。另一方面,对建筑垃圾监管、道桥隧安全监管、环卫监管、燃气场站监管等进行数字化改造,进一步提高监管水平。三是整合力量资源,打造协同统一的局指挥中心。整合联勤指挥,信访投诉、舆情曝光处理,上级批示督办回复等职能建设指挥中心,加大数字化投入,做好问题案件的分流、跟踪、调度、联勤等,进一步提升智能化、协同化、系统化效能。

(四)从严加强自身建设,为中心工作提供核心保障

1.加强党委班子建设。进一步压实党委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打造坚强领导集体。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廉洁、履职、安全“三大风险”防控体系。围绕廉洁风险防控,梳理岗位廉政风险点,对存在风险的重要岗位、关键环节强化督查提醒,做到防微杜渐。围绕履职风险防控,由局党委班子成员带队到基层中队、处室,开展风险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围绕安全风险防控,进一步压实各部门安全监管责任。

3.加强队伍“正能量”建设。按照“规范建队、文化治队、执法兴队、创新强队”和“规范化、精细化、特色化”的队伍建设路径,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业务能力锤炼、队伍文化熏陶、业绩晾晒激励等工作,进一步弘扬队伍正能量,再塑城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