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060029553023/2022-177283 | ||
组配分类 | 政务动态 | 发布机构 |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 |
成文日期 | 2022-12-0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主题分类 |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索引号 | 113302060029553023/2022-177283 |
组配分类 | 政务动态 |
发布机构 |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 |
成文日期 | 2022-12-0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主题分类 |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涨潮黄沙水,落潮满目泥”,这是十年前在北仑区梅山湾百姓口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而如今,红桥蓝海,金沙细软,花儿烂漫,梅山湾已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当年的景象已不见踪影。
梅山湾的美丽蝶变是北仑“治海”的一个生动案例。近年来,北仑始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全区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海水水质优良率稳步提升,海湾绿色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
水清滩净,从“黄沙水”蝶变成“蔚蓝海”
“你们估计想不到,原来那边都是田,另一边都是海,这个大桥也是没有的,我们出去都得坐轮渡,晚上9点后就没船了,7点后整个岛上安静得只能听到狗叫声。现在真是完全大变样啦。”家住梅山红桥旁龙湖小区的裘磊杰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感慨着梅山的发展与变迁。
当年的梅山是一个寂寥贫瘠的小海岛,海水浑浊,荒滩遍布,岛上的居民以晒盐、捕捞为生,出入只能靠渡船。为改善环境,推动发展,一场场变革席卷梅山。
“近年来,北仑举全区之力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通过陆海统筹、河海兼顾、上下联动、协同共治,将曾经的贫瘠海岛梅山建成长三角区域唯一的近海蓝色海湾。”北仑区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21亿元,全面启动梅山水道海岸提升工程建设,实施梅山湾综合整治工程等一系列建设项目。
除了推进治水大工程项目,北仑还对梅山湾的生态环境持续“把脉开方”:截污纳管,实施海湾两岸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改造提升;源头管控入海排口,投资数百万元对入海河流清淤提质;筹建春晓净化水厂,开展梅东片养殖塘退耕还田等。通过工程治水、系统施治,北仑共修复砂质岸线2252米,建成32.4公顷人工沙滩,构建21.5公顷海洋生态缓冲带,形成20.8公顷湿地。
如今,梅山湾已从“黄沙水”蝶变成了“蔚蓝海”,湾内水质pH值、溶解氧、总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等主要指标均达到三类海水水质标准。不仅如此,梅山湾内目前可探知的鱼、虾、贝、藻以及鸟类等主流生物已增至80余种。
智慧变革,数字赋能海洋污染防治
在位于北仑的宁波海洋研究院,记者看到,通过“海洋生物多样性数字系统”“海洋生态智能预警平台”,可实现对梅山湾区域浮游动植物、大型底栖生物、游泳生物、鸟类、植被在内的生物数据500余种动植物的有效监测。目前监测天数已经超过1300天,为维持海湾生态系统稳定、防控赤潮暴发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海洋生物多样性数字系统”“海洋生态智能预警平台”只是北仑数字赋能海洋污染防治的创新实践之一。“近些年,我们通过数字赋能,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导向,因地制宜谋划区域项目先行先试,守护家门口的这片‘蓝’。”北仑区五水共治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借助数字化改革,综合利用遥感、大数据等手段提升问题发现能力,北仑区全力构建感知预警—污染溯源—联动应急—考核评价闭环的海洋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全方位、多维度掌握海湾生态环境状况。
如今一个个数字赋能的生动实践在梅山湾落地见效:建立浮标站、岸基站、气象站立体在线监测体系,无人机3分钟可飞抵现场,无人船编队20分钟下水采样;组建宁波舟山港海洋防污染联防体,打造溢油报警系统控制中心,形成全天候海洋溢油污染预警体系链……
数字赋能海洋污染防治的变革,也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了海湾绿色低碳发展。近年来,北仑以数字化改革为总牵引,以“低碳海湾”创建为抓手,积极开展“国际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创建。目前区域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全国平均值的1/13,单位综合能耗为1/6。实施码头岸电供电系统改造,减少二氧化硫排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