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060029550628/2022-176626 | ||
组配分类 | 政务动态 | 发布机构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北仑分局 |
成文日期 | 2022-11-1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主题分类 | 土地 |
索引号 | 113302060029550628/2022-176626 |
组配分类 | 政务动态 |
发布机构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北仑分局 |
成文日期 | 2022-11-1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主题分类 | 土地 |
甬江入海口是宁波开发开放最早的区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宁波承担着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历史重任。甬江科创区的规划建设是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的重要空间平台,是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新引擎,也是提升硬核力量、产业升级、城市品质的点睛之笔。
11月18日,《宁波甬江科创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该规划片区是甬江两岸地区空间布局和功能整合优化的核心板块,也是甬江科创区的发展极核,北至雄镇路-绕城高速-风华路,南至江南路-陈山山脊,西至东环路,东至隧道路,占地面积约 25.6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宁波甬江科创启动区总体功能定位为“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的先行启动区”,分目标为“面向世界的前沿科创策源地和人人向往的高品质开放水岸”。规划形成“一核一轴、一江两岸、六片多组团”的空间结构,其中,“一核”为链接甬江两岸,极具水岸特色的甬江科创绿核;“一轴”为串联总部港、青创港和陈山山脉形成的两岸融合发展轴;“一江两岸”为甬江和两侧岸线;“六片”分别为总部港核心片、国际青创小镇片、产学研融合片、TOD 综合配套片和两处乡村聚落片六个主导功能片区;“多组团”是在主导功能片区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的科研总部集聚组团、中试孵化组团、科创社区组团等。
据了解,宁波甬江科创启动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约 1674公顷,约占总用地的 65%。规划可容纳人口约 17 万人,其中北仑片规划可容纳居住人口约 11.14 万人,镇海片规划可容纳居住人口约 5.86 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98平方米。
在公共开放空间方面,规划形成“一江两岸、一湾三核、山水四廊”的开放空间体系。以“一江两岸”为核心,构建缤纷多彩的生态水岸空间,结合甬江之窗、文创绿谷和江湾绿洲等标志性功能空间,在甬江湾头打造“一湾三核”的核心绿化空间,南北向将预留四条宽度不一的绿色山水廊道,为鸟类、两栖类、哺乳动物提供生境及迁徙通廊。
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根据社区管理和空间布局体系,遵循“分级配套,共建共享;分类实施,公益优先;因地制宜,弹性指导”原则,规划布局区域级公共服务设施 17 处,包括1所国际学校,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高中、1所高中、1所国际医院、文化展示和科技展览及体育中心等,形成 4 处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和多个 5-10 分钟社区生活圈。
在道路交通规划方面,区内规划路网延续现状路网沿甬江带状分布的特点,承担三江片与镇海片、北仑片联系的骨架道路主要为雄镇路-北外环、中官路、风华路-车站路-河西路-河东路、滨江路-沿江路、甬江大道、江南路。为支撑甬江两岸统筹发展,强化甬江科创启动区镇海片与北仑片的联系,在现状仅甬江隧道、东外环2条跨江通道的基础上,规划布局镇浦路、大运路2条跨江通道。根据正在编制的《宁波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1-2035年)》,区域内规划 2 条轨道交通线路,分别是轨道交通2号线和6号线。其中,轨道交通2号线已开通运营,设置清水浦站、五里牌站、枫园路站3站。轨道6号线将是联系北仑中心城区-小港-东部新城-宁波主城区的客运走廊。
据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宁波甬江科创启动区以低效产业、老旧空间为主,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不够、重大科创平台不足、高端人才吸引力不强等短板。随着宁波甬江科创启动区规划的落地,该片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工业锈带到活力秀带的华丽变身,成为空间更高效、产业更集聚、生态更优越、设施更完善的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