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060029551266/2022-174984
组配分类 数据分析 发布机构 区统计局
成文日期 2022-10-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其他
索引号 113302060029551266/2022-174984
组配分类 数据分析
发布机构 区统计局
成文日期 2022-10-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其他
新动能蓄势聚力 乘势而行面临挑战

2022年以来,我区发出了“六促六优”专项行动动员令,全区上下围绕打造“开发开放标杆地、一流强区排头兵”定位,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奋力锻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硬核实力,规上工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新动能加快集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同时也要看到,企业盈利能力减弱、产销衔接不畅、产成品库存高企等局面亟待扭转。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下步需要进一步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厚植发展新动能,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稳健开局态势向纵深发展、夯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

一、规上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一季度,北仑区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369.44亿元,同比增长18.4%;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05.43亿元,总量居全市首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比1-2月加快1.3个百分点,增幅大于全市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在全市十个县(市)区中位居第二、排名较1-2月跃升四位。

(一)重点行业“领雁”作用凸显

近八成行业实现正增长,企稳回升提速扩面。一季度,规上工业33个行业大类中有27个行业工业总产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81.8%、比1-2月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20个行业呈现两位数增长;多数行业增长步伐加快,20个行业一季度工业总产值产值增速均较1-2月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提升面达60.6%。

重点行业积厚成势,韧性持续彰显。产值总量前15行业尽数实现正增长,其中9个行业较1-2月提档加速。从行业贡献率看,汽车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7.8%,下同)、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52.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1.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1%)等行业拉动作用显著,这四大行业工业总产值占全部规上工业的58.5%,对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68.6%,拉动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6个百分点(表1)。

因新增企业吉润梅山持续放量、领克09等新车型赋能、新厂区投产、新能源汽车订单增长助推汽车制造业底色更足,对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27.2%。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主要得益于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产品价格涨价明显、产能亦有所放大,拉动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1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发挥新增产能及产品价格坚挺叠加优势,助推规上工业生产继续提速加码,如大榭的华泰盛富及东华能源二期、三期新项目投产;售价同期涨幅较大也是工业总产值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化工行业对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15.2%。群辉光电今年新增MINILED生产线、产能提升,德业变频的光伏逆变器订单一直持续稳定增长,韵升磁体及科宁达和丰因原材料上涨导致产品单价急速提高,且随生产开拓,订单增加,产品产量亦同比增加,助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对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9.6%。

表1 2022年一季度主要行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情况(按贡献率排序前二十)

行业大类

一季度工业总产值(亿元)

同比增长(%)

拉动百分点

汽车制造业

266.35

27.84

5.02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102.95

52.30

3.06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313.62

11.47

2.79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17.54

20.97

1.76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81.59

14.02

0.87

专用设备制造业

77.23

14.60

0.85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45.54

23.52

0.75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48.20

18.44

0.65

金属制品业

51.88

16.76

0.64

纺织服装、服饰业

72.20

10.17

0.58

纺织业

26.70

31.46

0.55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19.42

20.51

0.29

造纸和纸制品业

31.83

7.86

0.20

通用设备制造业

45.30

4.54

0.17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4.33

41.91

0.11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3.43

31.14

0.07

化学纤维制造业

1.78

45.16

0.05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5.71

9.99

0.04

医药制造业

5.08

7.36

0.03

食品制造业

2.91

11.99

0.03 

(二)新动能加速成长起势

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内生增长动能增强。一季度,新兴产业凭借科技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表现出较强的发展韧劲、加快发展壮大,人工智能(增加值同比增长36.1%,下同)、时尚制造业(27.2%)、装备制造业(20.3%)、高新技术产业(15.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12.9%)、高技术产业制造业(11.5%)、高端装备制造业(10.4%)、文化制造业(7.1%)、健康制造业(3.1%)等9大产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1.4、19.1、10、5.4、2.4、1.3、2.8、5.5及8.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光电子器件等新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7191.2%、42.8%、6.7%。一连串数据折射出我区经济动能持续增强的发展态势,新产业彰显巨大的发展潜能,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着力点。

新增企业激发新引擎,加速释放活力。新增企业是工业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2021年11月入库的新建投产企业及2021年年底入库的小升规企业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一季度新增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3.42亿元,同比增长167.5%,上拉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速2.4个百分点,其质量及效益将进一步提振规上工业增长。

(三)强链补链厚植发展优势

产业集群提质扩容。我区全力厚植先进制造业优势,进一步壮大优势产业集群,一季度,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制造业部分)增加值267.63亿元,总量占全市246产业增加值的25.5%、规模居全市首位;246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其11个分产业中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9%,下同)、电子信息产业(13.1%)、时尚纺织服装产业(9.8%)、高端装备产业(8.9%)、关键基础件产业(7.5%)、文体用品产业(3.0%)等6个分产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28.9、3.7、1.4、0.9、3.1及5个百分点。

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加快弥补。我区聚焦强链延链补链,增强区域产业链接力、资源配置力、创新驱动力。一季度,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增加值同比增长12.5%,增速快于全市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其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增加值同比增长47.9%,下同)、稀土磁性材料产业链(24.8%)、高端模具产业链(13.3%)、光学电子产业链(10.1%)、时尚服装产业链(9.8%)、智能成型装备产业链(7.6%)等六大产业链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规上工业经济运行中需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盈利能力显著下滑

一季度,规上工业利润总额97.88亿元,同比下降42.4%,降幅较2021年全年扩大28.8个百分点;亏损面为36.7%、较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较同期增长170.3%。投资收益对利润下拉作用明显。一季度规上工业投资收益同比下降71%,下拉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速27.3个百分点。企业成本上升幅度快于销售是主因。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化工、钢铁、能源等行业原材料价格全线上涨。一季度,规上工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3.2%,增幅高于营业收入3.7个百分点。一季度,宁波市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增长18.7%,快于生产者出厂价格增幅10.6个百分点,表明工业购进价格涨幅及出厂价格涨幅之间的“剪刀差”犹存,意味着工业企业仍面临着显著的成本及利润侵蚀压力,将使企业对远期订单接单更加审慎,使后续扩大再生产进一步承压。物流成本尤其是海外物流成本剧增亦是企业盈利空间收缩的重要原因。一季度生产经营景气状况调查显示,物流成本是仅次于原材料成本及用工成本以外企业面临的第三大主要成本压力。

(二)制造业供需两端均受到较大冲击

受疫情防控形势再度趋紧、国际地缘冲突升温导致原油和部分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叠加影响,国际国内供应物流受到负面冲击,企业生产和海外订单均有所收缩,加之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受疫情和成本制约,制造业供需两端均落入收缩区间。

需求收缩压力的增大直接导致企业订单收缩。因疫情拖累下游消费、生产成本挤压中下游需求,短期内国内外需求明显走弱,导致企业新订单收缩。据悉,因外贸行情不好、外部国际局势动荡以及集装箱回流等因素影响,新华昌今年的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减少较多,3月产值同比下降32.3%;毅文机械亦反映因整体市场不景气,老订单不足,而新接订单减少。一季度生产经营景气状况调查显示,仅5.9%的企业本季度接到的产品订货量高于正常水平,而23.4%的企业本季度接到的产品订货量低于正常水平,其中13.2%的企业本季度接到的产品出口订货量低于正常水平,海外市场需求减少、订单不足是企业反映出口量较同期减少的首要原因。

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对中下游企业生产的抑制作用有所增强。需求压缩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很多企业的原材料跟石油提取物有关,企业在生产成本过高的情况下被动选择空一下产能。据悉,三月初国际油价暴涨,导致逸盛石化原料供应紧张,三条生产线只开一条;金发新材由于原料端和产品端价格两头承压,处于上游猛涨价、下游难提价的两面夹击尴尬境地,装置产量一直处于低位运行。

物流受阻直接影响产销衔接。进入三月以来,上海等地疫情爆发,运输受阻、供应链不畅成了最大的问题。3月规上工业产销率仅92.8%,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产销衔接不畅;1-3月累计产销率95.3%,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据调研,遵航汽车生产的零部件主要送往上海嘉定,受疫情影响,企业出货量大幅减少,已成交的货物运输困难;贝发出口占比较高,因疫情原因,本年出口受阻,影响工业生产。

产成品存货高位运行。由于国内外需求收缩,企业产成品库存被动囤积,3月末,规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196.61亿元;产成品存货增速持续走高,从2月末增长25.1%提高到3月末的29.7%,总量和增速均为近年来较高水平。库存高企将对后续工业生产增长产生较大压力。

总的来说,今年以来,规上工业经济总体保持了稳中向好、稳中加固的发展态势,工业增加值总量及增速均位居全市前列,新动能潜力持续释放,一季度规上工业经济实现了稳健开局。然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工业领域依然突出,恢复仍不均衡不稳固,仍面临盈利能力下降、供需两端均受到较大冲击等挑战。下阶段,要继续精准靶向发力做好助企纾困,密切关注企业生产经营困境,帮助企业全力开拓市场,努力做好降本增效和内部挖潜,对减产企业实施精准帮扶,及时协调落实资金、用工等要素保障,帮助企业缓解生产经营困难,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稳定生产;持续擦亮港口、开放、产业三张金名片,促进产业链提本强质,聚焦产业带动力强、附加值高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着力补链、延链、强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强化要素支撑,推进重点项目如期实现竣工、早日投产见效,培育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