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063169594375/2021-152312 | ||
组配分类 | 政务动态 | 发布机构 | 区卫生健康局 |
成文日期 | 2021-07-1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主题分类 | 卫生 |
索引号 | 113302063169594375/2021-152312 |
组配分类 | 政务动态 |
发布机构 | 区卫生健康局 |
成文日期 | 2021-07-1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主题分类 | 卫生 |
朗读
“颜医师,我昨天傍晚开始人有点恶心头晕,你帮我看看。”7月19日一早,家住凤山村的张阿姨来到春晓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就诊。
“血压好的,你昨天吃了什么?有没有拉肚子?”
“没有,就是按照平时吃的。昨天晚上外甥女来吃饭,我下午出去地里摘了几根新鲜玉米给她,我自己也就吃了点玉米。”张阿姨回想到。
中心副主任医师颜世昊仔细询问了张阿姨的其他症状,最终确定她是中暑引起的身体不适。颜世昊表示,随着三伏天的到来,这对于体质差的老年人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威胁。
一般来讲,中暑是指机体长时间暴露于高温、潮湿、无风的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体内蓄积大量热量引起的多器官功能紊乱。而老年人内环境不稳定,相对年轻人来说更加容易发生病情加重的情况,属于中暑的高发群体。
有相应的研究表明,75岁的高龄老人与65岁的老人相比,前者的体温调节功能较低,体温上升幅度是后者的近两倍。一旦发生中暑,由于老年人心肺功能差,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脏器衰竭等。
颜世昊说,老人在中暑后,刚开始会感到疲乏无力,胸闷,心悸,头昏眼花,头痛,口渴,大汗,体温可正常或略有升高。此时,如果立刻到通风、凉爽的地方休息,在短时间内即可恢复正常。这在医学上称为“先兆中暑”。若症状继续发展,会出现颜面潮红,胸闷加重,体温升高,皮肤干热,或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属于“轻症中暑”。如果除上述症状外,还伴有昏厥、昏迷或高热者,叫做“重症中暑”,也叫做“热衰竭”。此时,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
那么老年人群如何预防中暑呢?颜世昊从5方面提出了建议。
衣:老年人在外出时应尽量选择棉、麻、丝类的透气型衣物,少穿化纤品类的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
食:用于防暑的粥品有绿豆粥、荷叶粥、冬瓜莲叶粥、生芦根粥等。绿豆还可以分别和薄荷、南瓜、米仁或金银花一起熬汤,作为夏季的清凉饮料。黄瓜、西瓜、西红柿等含水分较高,都可以补充水分。
住: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消耗大。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得到放松,最佳就寝时间是22—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30—6:30时。同时,睡眠时不要正对空调的出风口和电扇,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行:出行躲避烈日,夏季避免在10—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准备好充足的茶水、饮品、防暑降温药品(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以备应急之用。
心理:保持情绪稳定,戒躁戒怒,减少劳累。有条件的老年人入夏前可以进行预防性体检,以尽早发现隐匿性疾病排除中暑隐患。
此外,颜世昊温馨提示:家中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一定要注意房屋通风及防暑降温处理,一旦出现中暑症状不能拖、等、扛,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最佳抢救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