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06002957033N/2021-152254 | ||
组配分类 | 政务动态 | 发布机构 | 小港街道 |
成文日期 | 2021-07-1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主题分类 | 综合类 |
索引号 | 11330206002957033N/2021-152254 |
组配分类 | 政务动态 |
发布机构 | 小港街道 |
成文日期 | 2021-07-1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主题分类 | 综合类 |
红联社区假日学校:稍息立正站好军训进行时
“立正!稍息!向右看齐,站好了!”7月16日上午,红联社区阿拉的家二楼,一位同心救援队的队员正在对社区假日学校的学生们进行军训。
今天的军训内容主要进行的是适应性训练,学生们在教官的带领下,练习了立正、稍息、敬礼、礼毕等基本动作及励志口号。教官又加入了列方队、向左向右向后转、齐步走等训练内容,学生们都完成得很好。军训进行了两个小时,同学们从一开始的队形都排不齐,到最后整齐划一地完成指令动作,没有一个学生喊累喊苦。
现在大部分的青少年都是家里的“宝贝”,导致了他们依赖性强、懒惰性严重的情况。通过军训,锻炼了他们的体魄,同时也训练他们的性格,增强了他们的组织纪律性,也让社区假日学校的教育课程更加丰富多彩。
竺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宁波话大课堂——爱国教育
“今天我们来到了霞浦张人亚纪念馆,下面我们来参观一下吧......”7月15日上午,小港街道关工委五老人员丁翠华正在用宁波方言给假日学校的同学们讲张人亚的事迹。
张人亚,原名张静泉,1898年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霞浦街道的一个农民家庭。16岁那年,他来到上海,在银楼当了一名制作金银饰品的工人,1922年,张人亚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上海最早的也是当时仅有的几名工人党员之一......。丁老师双语教学,用宁波话和普通话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孩子们都专心致志的听讲。
丁老师用讲党史故事的方法教同学们宁波话,让方言教学生动活泼,同学们都对宁波话很感兴趣。
高河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手工DIY乐器制作 感受传统文化精华
7月16日,来自贝壳公益的志愿者为高河塘社区假日学校的孩子们带来一堂传统手工乐器制作课。
中国是一个礼乐之邦,音乐文明源远流长。数千年的音乐文化陶醉了一代代中国人,志愿者首先带孩子们认识了埙、古琴、笛子、琵琶等中国九大传统乐器,通过播放曲子形式让学生们辨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在动手环节,每个孩子都领到了手工DIY制作传统木制乐器的材料包,大家迫不及待地开始组装,按上各个部件和琴弦后,大家就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开始给乐器涂色,通过创意描绘,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传统乐器就展现在大家的眼前。
陈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学宁波老话领方言美丽
7月16日上午,陈山社区的假日学校开展学习宁波话课程,邀请五老志愿者丁翠华老师教青少年们了解宁波历史,熟悉宁波地理,学习宁波话俗语、日常会话等等。课堂上孩子们积极互动,课后表示能多参加学宁波话的课程。
由于普通话的普及与推广,宁波老话在青少年生活中渐渐淡化,宁波话中大量生动的俗语、俚语、惯用语、成语、谚语正在逐步被淘汰。现在很多孩子的普通话、英语都说得非常顺口,但却不能说出地道的宁波话。为了推广宁波话,尤其是让外来的“小候鸟”感受宁波话的魅力,以宁波儿歌为教材,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程。
宁波老话的学习,不仅使“小候鸟”们学习了新知识,让新的小居民领略了宁波老话的魅力,也使社区的氛围不断和谐融合。
山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趣味游戏课堂欢乐多
2021年7月15日上午,山下社区假日学校邀请江南中学史园园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趣味游戏课堂,小朋友们欢声笑语,从刚开始的热身到后面的全身心融入,给课堂气氛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抱团游戏、分组对抗、团队协作、总结分享几个环节,在小朋友们彼此配合越来越融洽,史老师将他们分成小组进行游戏比赛。让他们自由搭配,通过“几人抱团”“你来比划我来猜”“萝卜蹲”“123木头人”等游戏,让小朋友们在游戏中享受快乐,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他们更自信、更勇敢。一个一个有趣的游戏让小朋友们发出阵阵欢笑声,相互配合,相互进一步加深彼此之间的认识,在游戏中结下深厚的友谊。
将文化素质与运动娱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丰富小朋友们的暑期精神文化生活。从假日学校开学,经过有将近半个月的相处,假日学校的小朋友们相互认识,彼此熟悉,结交好朋友,加强团体合作,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枫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色传承 时代少年”军训活动
“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社区广场上响起了嘹亮的口号声,枫林社区假日学校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军训活动。
活动中,同学们身着迷彩服,在汤老师的指导下排成两列。日头很烈,但大家没有抱怨,个个昂首挺胸,站得笔直。汤老师带着大家进行了站军姿、转身、报数等训练。一些同学因为年纪较小,难免会出错跟不上进度。汤老师亲自示范,手把手纠正基本动作。随着时间的流逝,汗水渐渐打湿了同学们的衣裳。但大家丝毫没有懈怠,认真听从老师的指令,努力完成每一项动作。
此次军训让同学们接受了一次意志上的沐浴,精神上的洗礼。训练结束后,吴思洁同学说:“体能训练虽然很辛苦,但是也是一种锻炼。今天我收获了很多,学会了好几个动作。”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通过此次体能训练,磨砺同学们的坚强意志,一定会有所收获,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
青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童心向党 诵我祖国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同学了解中国历史变迁、中华文化,7月15日上午,青墩社区假日学校的课堂围绕“童心向党 诵我祖国”开展了手抄报绘画竞赛。
这节课由中国计量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杨子溢、温州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陈俊谚以及南昌航空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赵海负责讲解。课堂上,大学生志愿者老师们通过PPT、图片等多种形式,带领大家学习手抄报制作,并利用色彩搭配、绘画图案等元素,让同学们感受到手抄报的内涵和魅力。同学们用心感受,用笔记录,制作成了一张张图案精美、色彩缤纷的手抄报。
此次活动为孩子们营造了爱党、爱国的良好氛围,孩子们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从小听党话,永远跟党走,传承好红色基因。
长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探寻汉字初心 感受甲骨魅力
为弘扬汉字文化,普及甲骨文知识,7月15日上午,长山社区邀请了江南中学副校长谢鲲带着学生们探寻汉字初心,感受甲骨魅力。
“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什么?”“它是刻在什么地方的呢?” 汉字历史悠久,要探究汉字的起源,就不得不从甲骨文说起。课上,谢鲲利用PPT展示甲骨文,一个个甲骨文字很快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谢鲲向学生们介绍了甲骨文是如何被发现、如何成为一门专业的学问的,并对甲骨文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还从甲骨的占卜和记载内容,道出了背后隐藏的有趣文字小故事。课堂在意犹未尽中结束,老师希望同学们以汉字文化为自信,学好汉字,写好汉字。
此次课堂追根溯源,告诉了学生们汉字的起源,让他们通过甲骨文的学习发现汉字之美,了解文化基因,爱上甲骨文、爱上汉字、爱上传统文化,让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代代相传。
下邵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奇妙的对联
为提高孩子们的拓展他们的思维创造和语言表达能力,7月16日,下邵社区假日学校邀请了小浃江学校的老师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奇妙的对联》的课程。
“哈哈哈,小燕子真好笑……”刚开始上课,教室里就传出了欢声笑语。原来,老师为了让小朋友了解对联,首先给大家放了一段《还珠格格》中,“小燕子”对对联的小视频,活跃了教室里的气氛。随后老师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直接导入对联称呼、起源;然后介绍对联的作用;再次,通过实例得出对联的相关特点,由此延伸出对联的贴法。
对联是最具民族风格、最能体现汉语特点的文学样式,此次课程的开展,让学生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谢墅社区党团服务中心:感受传统戏曲魅力 传承民族经典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发展,7月16日谢墅社区假日学校陈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传统戏曲表演课,为同学们现场演绎中国传统戏曲,传授戏曲知识,给成员们带来一场精彩的戏曲视听盛宴。活动现场,成员们变身“小戏迷”“零距离”领略了传统戏曲的文化魅力。
活动中,陈老师惟妙惟肖的表演,赢得在场队员们热烈的掌声,她分别从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向孩子讲述戏曲的魅力。陈老师一招一式的示范,手把手地讲授,使同学们近距离欣赏到了戏曲艺术,兴趣极高,纷纷参与其中,亲身体验领略戏曲文化。陈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其中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它是地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把京剧传承下去。
此次戏曲进假日学校的开展,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加深了他们对于戏曲文化的理解,激发队员们热爱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社区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教育引导学员们弘扬戏曲、传承经典,为中华民族经典传承贡献力量。
渡头董党群服务中心:讲述红色故事、唱响红色歌曲,争做红色接班人
渡头董社区的假日学校,近日邀请了“五老”骨干吴抗美为小朋友们讲述了生动的红色故事,故事的内容有《红船的来历》《小萝卜头的故事》,经过讲述红色故事,孩子们个个听得很认真,从中对他们灌输了我们的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英雄、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取来的,我们要好好地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做一个红色的革命接班人。小朋友们听讲认真,时不时还举手提问,受益匪浅,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为了让孩子们牢记党的恩情和祖国的伟大,以歌来激发他们的情趣,同时歌唱祖国、歌颂共产党,“五老”骨干吴抗美还教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等等红色歌曲。 吴抗美认真热情一句一句教,每位青少年学生也认真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学唱,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青少年们用饱满的热情,嘹亮的歌声,唱出了对党深深的爱、对祖国母亲诚挚的爱。
红歌拉近了我们与革命先辈的距离,拉近了我们与可歌可泣的百年征程的距离,拉近了我们与崇高心灵的距离。学生们通过学唱红歌的形式把这些歌曲传唱开来、传唱下去,让红色旋律久久回响,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小浃江党群服务中心:宁波话大课堂——了解我们的第二故乡
7月16日,小浃江社区假日学校开展了一场充满地域特色的主题课程——宁波话大讲堂。学生们绝大多数不是宁波本地人,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宁波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因此,了解宁波文化和学习基础的宁波话成了他们很感兴趣的事。
社会志愿者刘惠飞老师精心准备,为大家带来了生动有趣的宁波话课堂,从介绍宁波文化开始,刘老师带学生们领略了宁波的风景,介绍了宁波的甬剧,还分享了大家都很喜欢的宁波特色小吃。课堂氛围渐入佳境,刘老师重点教大家学习了一些基础的宁波话词语,如力气、热闹、暖和、玉米、凳子等等,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放下了自己的害羞,纷纷大声念出这些宁波话来,最后还能说一些简单的小短句。
方言作为中国历经千年沉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代代相传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掌握宁波话,也是一个了解与感受宁波文化的机会,这节课拉近了学生们与宁波这座城市的距离,让大家更加喜爱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