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是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主力军,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有力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区作为传统的工业大区,流动人口已经成为我区产业工人的主体,租赁房屋的主体,公益服务的主体以及社会消费的重要力量,其作用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过户籍人口。区委八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北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力争新增青年人口15万名左右,力争到2025年,青年常住人口占全区人口40%以上,为更好地服务于“十四五”时期北仑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掌握我区流动人口总量、结构、流向的变化,北仑区流管中心根据公安机关流动人口基础数据和全年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情况,就2020年度全区流动人口数据分析如下:
一、北仑区流动人口总量及结构变化特点
一是流动人口总量稳中转升。2020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我区努力在“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取得两战赢,流动人口总量保持稳中有升,2020年末为54.35万人,比2019年末的52.87万人增加了1.48万人,同比上升2.80%,扭转2017、2018连续二年负增长态势,“青年北仑”建设成效显现,其中18-35周岁的青年人口数为24.76万人,比2019年的24.18万增加了0.58万。
二是区域分布格局总体保持稳定。2020年,新碶街道、小港街道(戚家山街道)、大碶街道(甬保)流动人口总量44.28万人,占全区流动人口总量的81.47%,同比增加1.54万人。新碶街道流动人口总量减少0.19万人,大碶街道(甬保)、小港街道(戚家山街道)流动人口总量分别增加1.38万人、0.35万人,大碶街道流动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在于产业快速发展和新碶街道的挤出效应。其他6个街道总量保持稳定,变化不大。
2020年(万人) | 占比 | 2019年(万人) | 占比 | 总量增减 | |
新碶 | 18.84 | 34.66% | 19.03 | 35.99% | -0.19 |
大碶 | 11.36 | 20.90% | 10.26 | 19.41% | 1.10 |
小港 | 11.25 | 20.70% | 10.90 | 20.62% | 0.35 |
霞浦 | 4.31 | 7.93% | 4.49 | 8.49% | -0.18 |
柴桥 | 2.40 | 4.42% | 2.35 | 4.44% | 0.05 |
白峰 | 0.63 | 1.16% | 0.64 | 1.21% | -0.01 |
春晓 | 2.06 | 3.79% | 2.04 | 3.86% | 0.02 |
甬保 | 2.83 | 5.21% | 2.55 | 4.82% | 0.28 |
郭巨 | 0.34 | 0.63% | 0.31 | 0.59% | 0.03 |
梅山 | 0.34 | 0.63% | 0.31 | 0.59% | 0.03 |
全区 | 54.35 | 100.00% | 52.87 | 100.00% | 1.48 |
三是新生婴儿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2020年,全区新生婴儿总数同比大幅度下降,比2019年减少1298人。户籍、非户籍人口新生婴儿数同比均分别下降31.27%和16.68%,总数同比下降22.15%,表明二孩政策激励作用已经消失殆尽甚至一孩生育意愿也在减退。流动人口婴儿出生数已经达到户籍人口婴儿出生数的2倍多,且流动人口婴儿出生后大概率会继续留在北仑学习工作,有助于推进“青年北仑”建设。
2020年 (人) | 2019年 (人) | 2018年 (人) | 2017年 (人) | 2016年 (人) | 2015年 (人) | |
户籍人口新生婴儿 | 1510 | 2197 | 2285 | 2730 | 2548 | 2488 |
非户籍人口新生婴儿 | 3051 | 3662 | 3962 | 4273 | 4194 | 4183 |
合计 | 4561 | 5859 | 6247 | 7003 | 6742 | 6671 |
非户籍-户籍 | 1541 | 1465 | 1677 | 1543 | 1646 | 1695 |
非户籍/户籍 | 2.02 | 1.67 | 1.73 | 1.57 | 1.65 | 1.68 |
四是流动人口作为我区产业工人主体力量的趋势进一步展现。2020年,流动人口在我区企业务工的达到46万人,占总人数的84.63%,比2019年的42.76万人增加了3.24万人,这一趋势也验证了我区制造业复工达产势头喜人。可以预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从户籍人口新生儿数量远低于非户籍人口新生儿数量看,流动人口成为我区产业工人的主体力量这一趋势仍将进一步体现。
2020年(万人) | 2019年(万人) | 同比增减(万人) | |
务工 | 46.00 | 42.76 | 3.24 |
务农 | 0.40 | 0.34 | 0.06 |
经商 | 0.85 | 0.84 | 0.01 |
服务业 | 0.97 | 1.0 | -0.03 |
其他(就读、治病疗养、探亲访友、无业等) | 6.14 | 7.95 | -1.81 |
五是劳动力数量持续上升。16-40周岁的同比增加0.96万人,41-60周岁的同比增加2.23万人。劳动力(16-60周岁)总量增加3.19万人。我区流动人口总量上升,主要是受16-60周岁的劳动力人群流入影响,这个应该是利好,一改去年劳动力数量持续动荡局势。此外,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数据由于人口普查的进一步核实,剔除重复统计部分,实际为2.83万人(去年为5.12万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也是稳中有升,同比增加0.59万人,表明流动人口举家迁移势头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区非劳动力流动人口占比仅为9.31%,总体上我区的流动人口年龄结构以劳动力为主,相对比较合理。
2020年(万人) | 2019年(万人) | 同比增减(万人) | |
16周岁以下 | 2.83(因人口普查重新核实,核减26290人) | 5.12 | |
16-40周岁 | 30.36 | 29.40 | 0.96 |
41-60周岁 | 18.93 | 16.70 | 2.23 |
60周岁以上 | 2.23 | 1.64 | 0.59 |
六是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人数增加幅度较大。初中文化最多,有33.81万人,占比62.20%;高中及高中以上其次,有13.27万人,占比24.41%。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合计47.08万人,占比86.62%,同比2019年的43.56万人,增加3.52万人,上升较多,为我区流动人口的主体力量,其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增加1.46%,表明“青年北仑”政策效应逐步展现。
2020年(万人) | 2019年(万人) | 同比增减(万人) | |
小学 | 5.85 | 4.06 | 1.79 |
初中 | 33.81 | 31.75 | 2.06 |
高中及高中以上 | 13.27 | 11.81 | 1.46 |
未上学 | 1.43 | 5.25 | -3.82 |
七是中西部地区仍是流动人口的主要来源地。居前三位的安徽、河南、四川,分别流入11.54万人、7.05万人、5.83万人,三省合计24.43万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44.94%,比去年同期减少0.12万人。浙江省内流入人口4.23万人,占比7.77%,居第四位,比去年增加5072人,其中最多为浙江台州市超过1万人。安徽省阜阳市,河南省周口市,四川省宜宾市,安徽省亳州市,河南省商丘市5个市在我区流动人口,分别达到49725人,16034人,15189人,12066人,11135人,同比分别比去年增加6408人,1227人,376人,1517人,895人。另外,安徽省滁州市也首次过万,达到10201人,上述6市流动人口位居我区流动人口来源地前六名,人数均在万人以上,相当于一个小型乡镇的规模。总体来看,我区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大体上处于全市平均水平以上。
省份 | 2020年(人) | 2019年(人) | 同比增减(人) |
安徽省 | 115440 | 116115 | -675 |
河南省 | 70508 | 70353 | 155 |
四川省 | 58330 | 58998 | -668 |
浙江省 | 42251 | 37179 | 5072 |
贵州省 | 36413 | 34081 | 2332 |
江西省 | 28570 | 28744 | -174 |
山东省 | 28344 | 28052 | 292 |
湖北省 | 26248 | 26086 | 162 |
湖南省 | 25344 | 24703 | 641 |
江苏省 | 19016 | 17899 | 1117 |
省份 | 人数 | 所占比例 | |||
省内 | 42251 | 7.77% | |||
外省 | 501268 | 92.23% | |||
外省 (以皖、豫、川中西部三地为主) | 皖 | 115440 | 244278 | 21.24% | 44.94% |
豫 | 70508 | 12.97% | |||
川 | 58330 | 10.73% | |||
具体省份如下 | |||||
省份 | 人数 | 所占比例 | |||
安徽省 | 115440 | 21.24% | |||
河南省 | 70508 | 12.97% | |||
四川省 | 58330 | 10.73% | |||
浙江省 | 42251 | 7.77% | |||
贵州省 | 36413 | 6.70% | |||
江西省 | 28570 | 5.26% | |||
山东省 | 28344 | 5.21% | |||
湖北省 | 26248 | 4.83% | |||
湖南省 | 25344 | 4.66% | |||
江苏省 | 19016 | 3.50% | |||
云南省 | 16795 | 3.09% | |||
重庆市 | 15014 | 2.76% | |||
陕西省 | 14143 | 2.60% | |||
黑龙江省 | 10281 | 1.89% | |||
甘肃省 | 9689 | 1.78% | |||
山西省 | 3739 | 0.69% | |||
吉林省 | 3524 | 0.65% |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475 | 0.64% | |||
河北省 | 3180 | 0.59% | |||
福建省 | 3057 | 0.56% | |||
辽宁省 | 2974 | 0.55% | |||
青海省 | 1402 | 0.26% | |||
内蒙古自治区 | 1315 | 0.24% | |||
广东省 | 1241 | 0.23% | |||
上海市 | 1090 | 0.20% |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575 | 0.11%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1006 | 0.19% | |||
天津市 | 294 | 0.05% | |||
海南省 | 218 | 0.04% | |||
北京市 | 188 | 0.03% | |||
西藏自治区 | 19 | 0.00% |
八是流动人口是租赁房屋的主力军。2020年,租赁房屋的36.88万人,占总人数的67.85%,同比增加0.72万人;居住单位内部的8.05万人,占总人数的14.80%,同比减少0.80万人;居住在居民家中、旅店、工地的9.43万人,占总人数的17.34%,同比增加1.57万人,表明流动人口居住条件逐步改善,非法“群租群居”专项整治成果得到巩固。
2020年(万人) | 2019年(万人) | 同比增减(万人) | |
租赁房屋 | 36.88 | 36.16 | 0.72 |
居民家中、旅店、工地 | 9.43 | 7.86 | 1.57 |
单位内部 | 8.05 | 8.85 | -0.80 |
九是居住五年以上人群持续增加。居住时间为一年至五年的为20.40万人,同比减少0.54万人,2018、2019、2020连续三年出现一定数量的流出,这部分人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较大,流入或流出顾虑较少。居住五年以上的为8.12万人,同比增加0.98万人,2018、2019、2020连续三年增加,显示流动人口长期在我区居住的意愿人数在持续增多,这部分人群的增长,体现出我区在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入户、住房、租房、就医等公共资源方面服务在进一步提升,吸引力在持续增强。
2020年(万人) | 2019年(万人) | 同比增减(万人) | |
半年以下 | 13.87 | 13.71 | 0.16 |
半年至一年 | 11.95 | 11.04 | 0.91 |
一年至五年 | 20.40 | 20.98 | -0.54 |
五年以上 | 8.12 | 7.14 | 0.98 |
二、工作建议
一是关注青年人口,在助力“青年北仑”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区委八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北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力争新增青年人口15万名左右,力争到2025年,青年常住人口占全区人口40%以上。根据“十四五”发展的新变化,尤其是围绕北仑“双城”战略和“三个北仑”建设中心工作,继续助力“青年北仑”建设,着力在促进广大青年流动人口“流进来”和“留下来”上下功夫,最大程度倾听和反映流动青年呼声,积极解决婚恋交友、子女入学、租房落户等后顾之忧,力争18-35周岁青年流动人口的比例有较大提升,力争到2025年达到50%左右。
二是关注公共服务供给,在均等化服务水平上取得新提升。
虽然近两年区政府对教育资源投入的比重加大,多所学校新建、改建、扩建,流动人口子女新入学人数也基本稳定在3000人以上,但还是有不少孩子因父母不符合量化积分条件或积分较低而未能在北仑入学或读好校,通过基层走访以及问卷调查发现,子女入学问题,依然是流动人口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也是流动人口在我区能否长期工作、生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尤其是中心城区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加强义务教育阶段资源供给,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全面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此外,还要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基本公共医疗服务均等化,确保同等标准、同样对待;要进一步加大法律援助帮扶力度,切实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流动人口综合素质;要多渠道提供流动人口业余生活的文化供给,出台关爱措施,促进新老居民加速融合。与此同时,要密切关注流动人口老年人流入增加的特征,积极实施长效应对老龄化战略。
三是关注素质技能提升,在宣传教育培训上取得新成效。
结合新时代流动人口对服务管理的新要求,紧紧围绕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秉承“人民至上”宗旨,在确保全区流动人口总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前提下,除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之外,要在提升流动人口素质上下大力气,花大功夫,精准满足流动人口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全力提升流动人口敬业意识、文化素质、劳动技能,鼓励流动人口在北仑安心就业、创业,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培训活动,使我区流动人口素质逐步有新进步,为其长远发展提供智力和物质支撑。“十四五”期间,继续按照浙江省百万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计划,每年培训流动人口不低于2.1万人次,使我区由工业大区向工业强区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