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小学: 为认真贯彻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现就加强新时代生命教育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时代加强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生命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的身心出现了新的特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从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我等方面探索新时代生命教育,对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明确生命教育的总体目标及主要内容 总体目标:整体规划生命教育内容序列,整合各类资源,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在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必须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着眼于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着眼于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按照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以生命教育为主线,合理确定各项内容,有效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小学阶段:小学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和自我,掌握在各种灾害条件下的自我防护知识与技能,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初中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与人交往;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高中阶段:着重帮助学生正确树立两性观念、家庭观念和社会观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提高规划人生、设计人生的能力。 三、坚持生命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原则。坚持立德树人,使教育回归于人。新时代生命教育要立足学生发展需要,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也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更要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追求。 (二)坚持发展干预、分层推进原则。新时代生命教育要以发展性、预防性教育为主,对已经发生的青少年学生危机问题进行科学干预;同时要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接收程度分段规划,分层推进。 (三)坚持有机融入,多元开放原则。既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生命体验;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优势的同时,也要充分整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四、抓好生命教育的关键环节 (一)充分发挥学科育人的作用。各校要加强各学科的协调和配合,注重发挥其蕴含的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开展生命教育,同时要将新时代生命教育的内容以及要求融入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中,完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拓展课程内生命教育内容。 (二)充分发挥特色育人作用。各校要着力打造凸显本校特色的生命教育体系,要坚持德育为先,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培育模式,将学校的特色生命教育与五育有机结合。 (三)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各校要因地制宜,挖掘学校历史文化传统,将生命教育融入学校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中。同时要充分统筹校内外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同时要积极发挥各类校外综合实践教育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少年宫等的作用,结合仪式教育、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社会实践、研学旅行、共青团活动、少先队活动等开展生命教育,传播主流价值。 五、落实生命教育的基本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校要明确生命教育的主体和负责部门,并配备专人负责。要加强统筹,确保生命教育的时间、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明确校内牵头部门,制定学期生命教育计划。在充分调动班主任、任课教师积极性的同时,也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作用。要加强校外协调,积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共同关心支持生命教育。 (二)加强师资建设。要重点面向中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法治教育、青春健康教育等知识的普及工作,提升班主任生命教育指导能力;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生命教育教师队伍,广开渠道,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尤其要利用好在生命教育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队伍,使他们成为生命教育的重要师资力量。 (三)加强资源开发。各校要积极深化生命教育一体化建设,积极争取社会资源,敢于创新,不断探索生命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大力推动家庭教育,鼓励家长参与生命教育,树立科学观念,促进子女健康成长。 宁波市北仑区教育局 2021年3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