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页
>资讯中心>工作动态

小港街道:谢墅社区搭建关爱平台 构筑“56小花”健康成长大本营

发表日期:2020-11-20 15:32:03 阅读次数: 来源:小港街道

北仑区谢墅社区位于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西部,地处城乡结合部,紧邻小港工业西区、国家高新科技园区及鄞州五乡工业园三大工业区的区位优势,使周边务工的外来流动人口大量涌入谢墅区域5个行政村,并承担了人口居住及子女就学义务。据统计,谢墅区域25000余人中,外来人口比例达到80%,约20000人,这其中占比近6%(1029人中,本区域居住求学729人,其余在本区域居住跨区域求学、“小候鸟”等约300人)是外来流动青少年,他们大多数在新棉校区(549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62人,包括土家族、苗族、布依族等11个民族)及谢墅幼儿园就读。外来少数民族未成年人有的是利用暑假来看望父母的“小候鸟”,因家人工作忙碌存在安全和教育的空白;有的随父母打工来这里长期生活、学习,但融入的程度不深,这些“流动小花”的校外学习、生活及成长等问题日渐成为社会各方的关注热点。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为社区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基于区域实际,几年来,在区、街道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谢墅社区以服务外来各族青少年为突破口,以春泥团队为主力军,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全方位关爱新生代健康成长的综合交流平台。

一、由上至下,打造“大手牵小手”的小花服务网络

一是成立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做好“指挥手”。注重凝聚村域、企业和学校之力,由社区牵头,组织村及新棉校区、谢墅幼儿园、企业等共建单位负责人形成领导小组,全面统筹社区民族工作,做好“指挥手”。

二是成立“民族小花”春泥团队,做好“接力手”。随着服务的深入和推进,在“五老”护苗队的基础上,升级由大学生志愿者、社会组织骨干、共建单位爱心人士、社工义教队员等组成的公益团队,承担义务教学任务。服务时间从暑期扩展到全年,服务内容从安全保障扩展到爱国主义教育,书法、越剧、民族乐器、摄影等多方面教学内容。目前,春泥团队队员从最初的16名扩大到43名,并在2015年11月荣获浙江省“最美春泥团队”称号。

三是探索“互联网”+模式,做好“宣传手”。顺应时代潮流,利用新媒体平台成立“56小花”亲子社、欢乐吧等多个微信群,将工作触手延伸到家庭教育中。社区指定专人管理该线上组织,及时传达社区动态,展示“小花”风采,传播家庭教育理念等,使之成为线下服务的有效补充。

二、丰富内容,打造“三个系列”的小花成长沃土

一是弘扬“红系列”。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结合建党九十六周年、建军九十周年契机,由党员代表、退伍老兵、“五老”等志愿者宣讲民族先进人物事迹、忆革命岁月、唱红歌等;开展德育教育,结合本地新模村慈孝文化、身边的“北仑好人”等教育资源,利用故事会、小记者访谈等形式让孝德、思想品德、文明行为深入童心。

二是培育“艺系列”。围绕“我们的节日”主题,每年创新内容、形式、思路开展各民族传统节日体验活动,如中秋节做月饼、齐过“古尔邦节”等,引导各族青少年从了解到喜爱特色节日风俗;围绕“我们的技艺”主题,依托社区社会组织,打造“56小花”戏曲社、书法社等未成年人社团组织,传承传统技艺,烙下民族印记;围绕“我们的舞台”主题,展示民族舞蹈、民族服装,演奏民族乐器,弘扬各族文化。

三是践行“益系列”。从激发潜能角度,通过教授青少年手工技巧,如剪纸、宫灯、制作虎头鞋、香袋、十字绣等谢墅特色工艺品制作,将成品参与爱心义卖、展示展览等,同时由耕农书社、谢墅戏曲队等社会组织教授特色才艺,参与为老人送“福”、演戏曲等公益服务。

三、因地制宜,搭建“五个一”平台助力小花绽放

一是建立“56小花”欢乐吧,奏响特色曲目。以“为各民族下一代服务”为宗旨,于17年3月成立了“56小花”欢乐吧,由于报名需求大(一开始收到了近百份报名表)及场地有限,经过后期筛选,优先考虑1-3年级自主性稍差、且家庭条件有限的学生,每期吸纳各民族学员30余名(含少数民族8名)。谢墅社区积极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一是家庭触动,前期通过发布通知集合学员家长,召开家长座谈会,征求家长意见及建议,做好家庭“后勤保障”。二是校社联动,一方面由学校提供场地供学生更加安全、便利开展学习娱乐活动;另一方面进一步充实志愿者力量,与学校教师签订协议,每天安排2名教师志愿者专门进行课业辅导等常规教育活动。三是社会支持,召开“民族小花”春泥团队会议,召集15名“五老”志愿者每日2名进行轮班,做好学生“安保”工作。社区则配备1名专职社工管理欢乐吧整体运营,形成了专职教师+“五老”+专职社工的志愿者团队,全部采用志愿者积分的公益服务形式开展活动。

而欢乐吧这种“课后托管+素质拓展”的方式,让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少年儿童在“第二故乡”接受系列特色教育活动,除了日常课后辅导外,以每周五为主题日,还开展了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家风教育、民俗教育等12期活动,确保“日日有常规课程,周周有特色活动”。经过多方动员、努力实施,“56小花”欢乐吧俨然已成为“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社会关心”的新阵地。

二是建立民族融和馆,开展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今年,在区、街道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谢墅社区与新棉校区的共同策划、组织下,以“小花初绽”为主题打造“融和馆”,成为一个集民族文化展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特色学习等功能于一体的崭新窗口,用“联动、文化、特色、成果”四个篇章描绘出绚丽缤纷的民族画卷,展现了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灿然谐美,从小培养各民族下一代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氛围。同年启动了“五彩民族月”系列活动,通过端午民俗汇、“小小戏曲家”文化走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本地群众更深一步了解民族特征和各族文化。开馆至今,目前已接待浙江省民宗委、宁波市民宗局、北仑区人大、关工委、民宗局等多家单位,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专家学者、兄弟学校教师多次前来考察学习,参观人数累计达上千人。

三是建立关爱基金会,增强社会关爱度。谢墅社区以“播撒爱心、呵护未来、促进和谐”为宗旨,由社区、学校、美丽新棉“红石榴”企业家爱心联盟、“五老”等成员组成了“民族小花”关爱基金会,累计捐款7.2万元,以奖、扶青少年为主,切实从各族未成年人家庭、生活、学习等进行全方位的关爱。通过“六一”儿童节表彰“优秀小花”三好学生,“文体活动之星”、“尊师守纪之星”、“学习进步之星”等单项奖励学生合计45名,发放奖金及学习用品5000余元;在假日学校毕业典礼上表彰优秀青少年及“小候鸟”15名,发放奖品近千元。除了关爱未成年下一代个体和家庭,根据《章程》规定,基金会还有义务扶持公益性社会组织开展未成年人相关服务工作,采取“公益+成本”的模式:开展爱心培育项目,推进孝德教育,如开展“孝德故事我来说”和公益志愿等活动,让青少年心怀感恩之心,培养孩子敬德重孝、无私奉献的精神;帮助弱势群体摆脱困境,如开展“困难青少年微心愿”和针对突发疾病的青少年所开展的救助活动,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走出困境等。

四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公益项目。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的积极性,将关爱各族青少年工作项目化。从16年起,谢墅社区实施了“我的中国范儿——外来流动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公益项目,引入专业社区工作方法,以小班化、精品化形式吸引“民族小花”参与书法、戏曲等文化公益活动。以耕农书社为依托,开设书法系列课程;以谢墅戏曲队为依托,教导学生开展传统戏曲学唱,让少数民族学生领略、传承传统文化之美。实施至今,累计开展书法、越剧课程近百次,累计服务人次2400人,其中耕农书社带领“小小书法家”们多次参与社区为老年人送“福”、送春联等公益活动,越剧队带领的“小小戏曲家”们不仅学会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经典越剧选段,还深入辖区各行政村、兄弟社区开展数次公益演出,广受观众喜爱,打响了一定知名度。

五是开辟农夫体验营和企业体验岗。链接本地农村、企业资源,为民族青少年提供校外实践场所,适应第二故乡的生活。首先开辟“小农夫”体验营,通过“田间寻宝”、“橘园采摘”、“莓味时光”、“寻味桑葚”、“桃园采风”等多期农田系列活动,欣赏田园风采,感受美好故乡,同时增强劳动实践能力,培养在他乡生活的热爱之情。其中桃园采风由浙江万里学院的大学生与少数民族青少年一对一结对在新棉精品农业园内实地采风,由青少年画画、大学生亲手指导而完成的4副桃园画作通过精心装裱还入驻了民族融和馆,将青少年的风采和学习成果进一步展示出来。其次开辟“小巧匠”体验岗,通过参观父母工厂、体验职工生活,体会生活不易,懂得感恩、回报父母。至今已累计有200人次来自各民族的青少年参与活动,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欢迎。

在谢墅社区构筑“社区服务、家庭成长、农村融入、学校提质、企业体验”五位一体少二代健康成长的体系下,充分整合区域资源,为深入推进民族下一代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构思农村民族少年宫蓝图,以“三只手”为服务主力,以“三个系列”拓丰校外课程、以“五个一”充实特色平台,打造“56小花”品牌,实现青少年无忧快乐成长的农村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