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06002957084Y/2020-79346
组配分类 政务动态 发布机构 春晓街道
成文日期 2020-01-1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索引号 11330206002957084Y/2020-79346
组配分类 政务动态
发布机构 春晓街道
成文日期 2020-01-1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新区时刊】雕花磨骨 木上作画——记北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骨木镶嵌传承人陈海成

陈海成展示骨木镶嵌手艺 王涵真 摄


  本刊记者 王涵真 通讯员 舒婷婷
  在浙东地区一些老人的家中,可能会看到这样的家具:红褐色的柜体上有白色的镶嵌图案,或是花鸟走兽、或是琴棋书画,生动精美,把整套家具都映衬的高雅大气,这就是骨木镶嵌技艺的魅力。

  骨木镶嵌和朱金漆木雕、泥金彩漆、金银彩绣一起被称为宁波的四大瑰宝。2008年,骨木镶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掌握这门技艺的手艺人越来越少。记者近日了解到,在春晓街道慈岙村,有一位掌握了该项技艺30多年的人,他叫陈海成。

  在切割机“嗞嗞”作响的木作工厂里,记者找到了陈海成,他脱下沾着木屑的工作服,爽朗地说:“这里环境糙,骨木镶嵌这么精细的东西放在楼上呢。”

  二楼的工作间布置简单,几乎都被骨木镶嵌的半成品给填满了。等待进一步加工的“梅兰竹菊”4幅作品已经颇具神韵。花瓣和叶片的弯曲弧度被雕刻得恰到好处,小的图案不过绿豆大小,远看像是在木板上作画,走到近处抚摸,方能感受到略微凹凸的天然纹理。

  “镶嵌上去的东西是牛骨,有时也会用贝壳,木头会用香樟、黄杨木、花梨木等。无论图案复杂与否,骨木镶嵌的每一道工序必须一丝不苟。”陈海成说,骨木镶嵌其实并不复杂,关键就在画稿和雕刻上。

  每种家具或工艺品的尺寸和用途不同,图案自然就不一样。“画是静止的,但要有灵气在里面。”陈海成说,比如一幅梅花图,有些正在盛放,有些含苞待放,生长在树枝上的不同位置,姿态也不同。画稿还要注重整体比例的协调,要和家具上其他几个面的图案相辅相成。

  画稿确定后,再贴到骨片上,锯出骨花。骨薄且硬,钢丝锯要定制,三四片骨片叠在一起最容易用上力道。待木头上凿出同样的花纹、涂上胶水后,便把骨花镶嵌上去,磨平刻出细纹,最后上漆,整套工序便完成了。

  看似简单的步骤,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陈海成出生于1963年,在他17岁那年跟着木工师傅做起了学徒。不久后,他接触到了骨木镶嵌,便喜欢上了这门手艺。如今,尽管很多手艺都机器化了,但对他而言,手工制作的过程是无法替代的。

  陈海成坦言,老手艺最怕被遗忘。近20年,已经没有人找他做骨木镶嵌的家具了,要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住,还是要靠新力量。

  2018年6月,他受邀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的学生授课,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有不少收获:“老一辈人镶嵌的图案都很传统,可能花了大功夫去做,市场反响平平;而年轻人就会用一些新颖图案,结合私人订制,看上去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