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060029545102/2019-27770
组配分类 部门工作 发布机构 区教育局
成文日期 2019-02-2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行政事务
索引号 113302060029545102/2019-27770
组配分类 部门工作
发布机构 区教育局
成文日期 2019-02-2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行政事务
北仑区教育局2018年工作总结

  2018年,北仑区教育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引领下,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中心,围绕“四个坚持”,通过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北仑区被评为“宁波市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先进区县(市)”,区教育局被推荐为省教育工作业绩考核优秀单位,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优秀组织单位”“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宁波市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各项重点工作得到全面落实。

  一、深化教育改革,稳步提升区域教育整体水平

  1.教育资源布局不断优化。加强统筹协调,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加快推进教育设施项目,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北仑区教育设施专项规划》。新碶中学、春晓实验学校新建工程和绍成小学改建工程于9月份完工并投入使用。顾国和中学重建、阳光学校新建、小浃江小学新建、高塘学校新建、外国语学校新建、大碶幼儿园扩建、博平小学扩建、小港实验学校扩建、泰河学校扩建等9项工程相继开工。霞浦学校改建、九峰小学扩建、小山幼儿园新建、芦渎中学改建等7个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2.教育惠民工程深入实施。面对户籍改革和二孩政策放开带来的入园入学高峰,不断挖掘潜力,小学扩招51班,初中扩招21班,确保所有地段生就近入学,所有符合资格条件的外来务工子女100%入学。全年资助学生2611人次,资助金额233.34万元。继续实施“寒窗基金”助学工作,对直属学校20名考入大学的贫困学生给予资助,资金金额10万元。“弹性上学”和“四点钟”学校全面推行,小港实验学校风雨走廊投入使用,华山小学、绍成小学风雨走廊开工建设。“北仑区学校食堂配送服务平台”研发使用,实现食堂原材料订配一窗集成式网络管理。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行为的通知》《北仑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方案》,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共出动165人次,实地检查395家,对130家无证机构下发《停止办学通知书》,60家下发了《整改通知书》。经多部门联合整治,目前,关闭26家,完成整改102家,尚未整改到位62家。稳步实施教育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成立工作专班,专人入驻窗口,做好网上办件、电子归档、回访测评等工作。

  3.智慧校园建设逐步推进。出台北仑区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分期有序推进北仑智慧教育项目,开工建设北仑区教育视频应用云平台,确定10名教育信息化领军人物,以点带面提高区域内信息技术教师应用能力的提升。推进绍成小学等4所学校的创客教室、小浃江等9所学校的智慧课堂及滨海国际合作学校等4所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师生在省市教育信息化各类比赛中获省级一二三等奖12项、市级一二三等奖55项。推出北仑名优骨干教师在线课堂,共82位名优骨干教师参与授课,学生订阅课程数超过2万个,观看课次32063节,同时免费向汪清县、图们师生开放,共享北仑优质教育资源。

  4.区域教育品质稳步提升。继续深化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中国教科院专家分批对全区46所中小学、幼儿园进行指导,推进新样态学校建设。推进区域课程改革,评选8所区级课程改革样本学校、50个区级学科建设示范基础和培育基地。有序推进浙江师范大学附属芦江书院、宁波大学附属春晓实验学校、中国教科院梅山教改项目实验学校、与宁职院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学院等工作。全国新样态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创新论坛、中国合唱协会首届童声合唱高峰论坛、第六届海峡两岸教育论坛、中国青少年合唱创作推广暨首届校园合唱作曲与指挥家合作论坛四个全国性活动相继在北仑举行。

  5.教育交流合作规范有序。出台《北仑区中小学教师带学生团队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细则》,全区11所中小学分10批次与国外(境外)中小学进行互访交流。澳门“**计划”重点项目澳门教业中学和东海实验学校结对交流活动影响广泛。接管爱学国际学校办学权,逐步实现爱学国际与滨海国际合作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不断优化区域内国际教育资源,服务外籍及高端人才,区域教育国际化水平稳步提升。落实援疆、援藏及与吉林汪清、图们,丽水云和地区的扶贫和山海协作工作,共有18位教师在各地开展支教活动,派遣7个批次行政干部、管理名家、教学专家赴延边地区调研、讲学、诊断,11所学校与延边12所学校结对,组织诊断式培训等9批次培训班,共培训扶贫协作地区教育局机关干部、学校校长、教师3500余人。接待延边地区领导、校长、教师到北仑调研、蹲点学习10个批次31人,接收23名来自图们市、汪清县贫困学生在北仑接受中职教育。

  6.教育督导督查不断强化。优化督学队伍,配备6名区专职督学,调整全区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责任片区。深化“管办评”分离改革,组织开展全区中小学校发展综合业绩第三方评估,完成幼儿园等级评估。组织开展义务教育段学校“减负”工作专项督导和中小学、幼儿园“规范教学”专项督导。接受省教育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情况专项督导和特殊教育专项督导,完成“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监测”和“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工作,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授予全国县级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在省教育现代化指数测评中位居全省第13,进入第一方阵。

  7.教育教学科研协同发展。创新区域“教科研”管理体制,建立学前教育教研共同体5个,聘任15位学前教育兼职教研员;建立义务段教科研共同体12个,聘请94位名优骨干教师担任各学科的教科研共同体组长,通过学科育人、教科研助力,实现学校共同发展,提升区域教育整体水平。圆满承办省教育学会综合实践分会年会、省高中英语疑难问题研讨活动,全方位展示北仑教育科研成果。全区有7门课程获宁波市义务段精品课程。我区教师在市教坛新秀评比中,获一等奖3人,二等奖14人,三等奖22人。在优质课等各级教学比赛中,获省市特等奖各1个,市级一等奖6个。推进教科研等课题研究工作,有13项课题市级立项,其中1项被立为市重点课题;7项课题省级立项,其中1项立为省重点课题。在市级各类课题评比种,获市一等奖5项,二三等奖25项。

  二、转变育人模式,全力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1.立德树人工作卓有成效。进一步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结合《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解学段德育目标,形成学校德育目标体系。以市、区文明校园创建为载体,结合法治、禁毒、五水共治、美丽校园等,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参与率100%,现有市级文明校园9所,新增申报10所,区级文明校园39所,区级及以上文明校园达98%。加强团队干部队伍建设,成立片区德育工作坊,我区团队干部囊括市少先队活动优质课比赛、少先队辅导员双技比赛一等奖。完善班主任“三级”梯队建设,2人获评市级新秀班主任、6人获评市级骨干班主任,1人代表宁波市参加第七届浙江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获佳绩。开展“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主题征文、“弘扬红船精神 争当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演讲、“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班队等系列活动,评选产生10位区级十佳好少年,2位同学被评为市级“新时代好少年”,1位同学被评为2018年度浙江省新时代好少年。

  2.体艺科技特色品牌凸显。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篮球联赛、合唱展演等15个大项的比赛,加强学校体艺科技特色培育。灵山学校、霞浦学校足球队继续在全大市保持领先水平,并在中国教科研院组织的全国第三届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中分别荣获第三名和第七名;华山小学在省第九届小学生乒乓球联赛中获小学男子一等奖;市中学生游泳和健美操项目取得进展性突破,岷山学校和滨海国际合作学校分获市初中组游泳团体第三和第六名;区实验幼儿园获市第七届青少年健美操比赛幼儿组健身操舞冠军;岷山学校等6所学校荣获省中小学艺术节艺术类表演和艺术作品类比赛一等奖;市中小学合唱比赛,我区参赛学校连续八年获得一等奖总数第一;东海实验学校在市中小学生校园剧比赛获得一等奖,绍成小学、区实验小学在市中小学生舞蹈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华山小学、淮河小学、江南中学在市中小学生课堂器乐比赛中获一等奖。多个精品节目在市和区教育系统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文艺汇报中展演。继续保持科技项目优势,在VEX世界锦标赛、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屡获大奖,全区中小学市级及以上获奖近三百项。东海学生获全国信息学竞赛二等奖,市科技创新大赛中仑中学生获市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省赛,滨海学生获市创客大赛奖。成功协办省风筝大赛(春晓),灵山书院,泰河中学获市首批OM工作坊。北仑中学,淮河小学,小浃江学校获市STEM培育学校,区域体育、艺术、科技成果品牌全面凸显。

  3.全员育人模式初见成效。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企业、社区、家庭全面参与的育人体系,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家校合作机制建设的意见》,推进社会实践大课堂工作。开展示范家长学校评比,2018年新增省级示范家长学校2所,市级示范家长学校6所,目前区内共有26所市级示范家长学校,7所省级示范家长学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台《北仑区心理健康教育新一轮提升计划》等文件,初步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和转介机制。普及心育阵地建设,2018年新增省一级辅导站2所、省示范点学校2所、省标准化学校15所。目前,已有38所学校通过宁波市规范化心理辅导室评估,占所有学校总数的82.6%。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团队、义务段心理健康教科研共同体和中学心辅教师成长工作坊。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全员培训,新增1名心理专业督导师。目前,12人获A级心理资格证书、193人获得B级证书、2803人获得C级证书,获C证以上教师人数占到全体教师总数的86%。推进心理健康辅导进课堂,开展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推行“互联网+”心育模式,定期举办青春健康教育培训、阳光成长沙龙,加强家长对孩子青春期的引导和教育。接受宁波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评估,评估总分在三个参评县市区中排名第一。

  4.校园安全稳定切实保障。联合公安交警、交通、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积极开展以三防建设、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内容的校园及周边专项整治活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切实维护校园稳定和师生安全。结合安全教育日、防震减灾日、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日活动等,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安全演练及安全教育活动,提升全区学校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做好校园欺凌、“涉校涉生”纠纷事故调解等工作,及时化解冲突矛盾,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做好省、市、区明察暗访通报问题的整改落实跟踪和汇报工作,逐步提升全区学校平安校园创建水平,“等级平安校园”创建率100%。

  三、抓好党建工作,努力打造北仑教育铁军

  1.抓好抓细,增强党建服务意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仑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北仑区教育系统党组织建设规范和标准》等系列文件,对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六大领域进行顶层设计。系统梳理中小学、幼儿园党组织设置,实现组织全覆盖。开展党建“五个一”亮显工程建设。组织参加微型党课比赛,我区教师荣获省、市一等奖,区教育局获优秀组织奖。组建北仑教育党员志愿服务组织,入选区委组织部“红领志愿联盟”。“党员一小时课外服务”项目入选北仑区“微民生、益起来”品牌项目。成立教育系统党校,开展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和发展对象培训四期。广泛开展“仑教”红领讲堂公益讲座,深入开展党员“三亮三比”“三进三联”活动。全区广大教育系统干部下沉到基层村(社区)和学校,开展大学习大走访大调研大落实活动,把“六争攻坚、三年攀高”“两整两提”专项行动与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听取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意见、建议和反映。深入学习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组织开展“我为教育献一计”活动,共收到150余条建议。

  2.抓紧抓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签订责任状。开展学校、科室新一轮廉政风险点排查及防控工作和机关干部在社会团体、企业兼职情况清理自查工作。开展重要节点廉政风险提醒防范工作,强化预警防范。继续开展廉政移动课堂推送,做到早提醒、早教育。启动暑期师德教育活动,开展骨干教师拒绝有偿家教签名活动和有偿家教专项检查活动。率先制定“清廉教育”建设实施意见,启动清廉学校创建工作,将学校办学品牌和特色与廉洁教育有机结合,霞浦学校《“人亚学堂”廉洁教育课程》、三山学校《海轩古艺校本课程》获市中小学廉洁教育优秀校本课程,绍成小学等4项市廉政教育课题顺利结题。完善“三公”经费使用管理、因公出国(境)、因公接待以及公车购置、使用和管理办法。抓好学校财务规范化管理,确保教育无乱收费,所有直属学校(除三校)财务纳入国库集中支付体系,加强学校经费使用预算和对经费支付过程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出台管理办法,规范学校、幼儿园小微型基建和维修项目交易管理,建立长效机制,筑起“安全墙”。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的职能,对全区18所学校进行专项审计,3所学校进行校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切实做好区委巡察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

  3.抓强抓先,加快人才干部队伍建设。深化人事改革,重点在初、高中学校实践“区管校聘”改革试点工作,并覆盖全区所有中小学教师,有162名教师跨校竞聘,17名教师在学校和区域适聘中落聘,最后通过区域调剂上岗,1名教师参加跟岗学习。制定校长职级制评选方案,出台学校领导干部管理办法。研究出台“教师发展激励基金”管理办法,力争实现多劳多得。依托中国教科院平台开展优师项目培训,推荐20名优秀教师到实验区学校挂职,推荐2名校长参加中国教科院访学活动。开展校长读书会活动,促进校长素质提高。全面实施“青蓝”“中坚”“卓越”工程,入选研修员1089名。深化名优骨干教师“站、室、点”平台建设,新培养省特级教师2名、正高级教师5名、市教坛新秀39名、区级骨干教师99名。75名教师评为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学前教育工作者,4名教师被评为北仑好人。主动“引才”“抢才”,2018年招聘教师323名,其中省特级教师1名,地市级骨干教师(名师)4名,县(区)级及以上教坛新秀25名。提前启动2019年教师招聘工作,目前已分4批,共招聘教师121名。

  四、着力内涵提升,全面推进教育协调发展

  1.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强化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管和指导。全区高考一段上线率36.79%,超出全省近10个百分点,全区本科率82.24%,高考升学率97.2%,学考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位居全市前列。全区中考各学科平均成绩位列全市第三。北仑职高师生在全国技能才艺大赛中获5银1铜,在市技能大赛中获28金、42银、52铜,总获奖数和金牌数均列全大市第一,在单考单招中,上线率99.7%,本科率14.3%,本科率在全省排名第18。全区学校及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全国级奖项11人次;省级57人次,其中一等奖12人次;市级334人次,其中一等奖88人次。

  2.学前教育普惠提质。出台《北仑区第三轮学前教育行动提升计划(2017~2020)年》,设4600万元学前教育专项发展资金。规范办园,开展准办园规范办园评估暨专项督查行动,组织优秀准办园表彰及现场调研会。深化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召开区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会,出台《进一步提升辖区化幼教管理水平实施意见》,建立“五位一体”辖区化管理体系。区域学前教育成为汇丰银行《比比和朋友》项目基地。继续完善辖区中心园“一园一人一方案”的跟踪式教研辅导方式和“同心圆异质联盟”联片教研制度。推进幼儿园“增量工程”“创优工程”“民办普惠园促进工程”等三项工程。北仑区被宁波市人民政府评为“宁波市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先进区县(市)”。

  3.职业教育高位发展。加强政府统筹职能,完善职业教育理事会制度,建立4个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进“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建设,北仑职高“四联五动”模式亮相全国物流会议。设立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6个。通过开展名师带徒等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实施能工巧匠进校园工程,现有劳模和高水平的技术骨干46人。学校为每位学生提供优质工作岗位生均3.9个。

  4.终身教育不断完善。出台《2018年北仑区终身教育工作意见》《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促进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关于进一步明确北仑区社区教育学院工作职能的通知》《2018年北仑区老年教育招生意见》等,建立成校与成校、成校与街道、社区(村)、企事业单位的协作办学机制。推动老年教育发展,老年教育常规班年招生1500人以上,区域内老年人接受各类教育培训人数比例达70%以上。加强学分银行建设和网络管理,学分银行北仑分中心评为省级先进单位。加大对社区教育内涵建设,区级实验项目立项8个,4个实验项目在市级以上立项、获奖。加大各类争创活动,现有省现代化成校3所,省成教品牌3个,省终身学习品牌2个,市终身学习品牌2个,市特色示范成人学校4所,市社区品牌4个;继续做好扫盲教育、成人双证制等教育培训,控制文盲率下降至1.4%以下,成人双证制在册学员450人以上。举行2018年北仑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及系列主题活动378项,参加活动人数10余万人次。

  5.特殊教育两端延伸。印发《宁波市北仑区第二轮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文件,就今后三年我区特殊教育工作体系完善、强化保障、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健全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明确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特殊教育现代化。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北仑区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规范全区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推进岷山学校特教卫星班、高塘幼儿园特教融合点和阳光学校职高实验班建设,实现学前阶段、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同步、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