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06734271723H/2019-27786 | ||
组配分类 | 部门工作 | 发布机构 | 区审管办 |
成文日期 | 2019-01-0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主题分类 | 政府工作 |
索引号 | 11330206734271723H/2019-27786 |
组配分类 | 部门工作 |
发布机构 | 区审管办 |
成文日期 | 2019-01-0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主题分类 | 政府工作 |
2018年工作总结
2018年,北仑区行政审批服务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的领导下,在市审管办的指导下,在进驻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坚持改革导向、集成思想,以事项全覆盖、全进驻,窗口全科受理为目标,积极推进精准服务、高效服务、贴心服务、便捷服务,全力保障“六争攻坚”、不断推进政务服务提速提效。
一、“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情况
(一)以事项梳理为基础,推进“最多跑一次”事项标准化全覆盖。
1.按照省“八统一”要求做好规范工作。比对省“八统一”指导目录,督促各部门完成权力事项库、浙江政务服务网、纸质指南的同步调整,做到线上线下完全统一。同步建立健全办事事项和办事指南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剔除非必须材料、建立完善共享平台等手段,持续压缩群众申请材料数量,“减事项、减次数、减材料、减时间”成效显著,在涉改的26个部门809个“三项半”事项共减少事项77项、上门次数107次、申请材料1297份、承诺时限3644个工作日。
2.落实“最多跑一次”100%全覆盖。对全区各部门“八统一”范围内未实现“最多跑一次”的事项进行再梳理再落实,目前全区行政审批事项1224项,除8个省市允许的例外事项外,其余1216项均已实现“最多跑一次”。
(二)以群众需求为视角,推进“最多跑一次”事项的集成化
严格落实省、市“一事联办”任务要求,完成45个行业“一事联办”的标准编制工作,有效破除部门前后串联审批费时低效的弊端。推进民生事项“一证通办”,共梳理民生事项274项,可实现“一证通办”172项实现率63%,高于50%的实现率目标。推进“全城通办”,对市公布的三批共533个全城通办事项,进行逐个对接梳理,涉及我区的447项“全城通办”事项中,除事项取消,调整、系统等问题,398个事项已实现“全城通办”。
(三)以改革目标为导向,推进“一窗集成”向“无差别全科受理”转化
1.稳步推进窗口“无差别全科受理”。制定出台《综合办理区无差别受理方案》,合理设置无差别受理窗口,对前台人员进行合理分工,组织开展分类专题培训、实训锻炼、业务考评,推动窗口人员从“专科受理”向“全科受理”转变。目前各类综合办理区除设置个别专窗外均已实现一站式“无差别全科受理”。研究制定《关于推进窗口无差别受理加强北仑区行政服务中心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并以区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通过选优配强工作人员、健全齐抓共管机制、强化培训考核激励等措施,着力提升“一窗受理”的服务效率。
2.推进“无差别全科受理”向基层延伸。选取小港、大碶、梅山等街道开展便民服务中心为“无差别全科受理”试点,组织带领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到慈溪桥头镇参观学习,并多次到街道进行实地调研、指导,逐步将试点向各街道推广。
3.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全进驻。根据省“跑改办”公布的《不宜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办事事项目录》,结合我区办事事项进驻情况,按照“应进尽进”原则,逐一开展分析梳理,目前1224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中除省规定不宜进驻的14个事项外,已实现100%全进驻。
二、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情况
(一)以“最多100天”为核心,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改革
1.优化审批流程,实现企业投资项目提速增效。紧紧围绕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的任务目标,对项目审批流程进行进一步整合、优化,出台《北仑区关于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一件事”分类审批实施方案》,形成“分类受理、阶段联审、中介绑定、全程代办”的工作体系,并提炼运用四“预”工作法,通过开展土地预评估、项目预对接、中介预介入、代办预服务,全程护航项目审批,确保完成省里提出的“最多100天”的硬任务。在今年5-8月需领施工许可证的11个赋码项目中10个已完成“100天”审批,实现率90%以上,居全市前列。
2.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3个100%”。全面应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版,纳入该平台的14个部门的70个投资事项全部实现企业自主网上申报、审批部门网上受理及办件回传上网,实现企业投资“数据跑”替代“企业跑”,提前完成了省、市对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版100%网上申报、100%网上受理、100%办件回传的要求。
3.全省率先探索环评“中介服务、部门代跑”新机制。出台《关于推行环评代办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按照“力量下沉、环保代办、中介代跑、效率提高”的原则,将中介服务点下设至街道,实现“人员+服务”双下沉、环评“编制+审批”一体化、企业“立项+验收”零跑腿,缩短了服务半径,提高了服务效率。今年以来,共下沉5家环评单位、10名环评专业技术人员,设置10个街道中介机构服务点,已实行环评代办349个项目,现场踏勘515人次。
4.扎实推进“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拟定《北仑区关于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实施方案》,并组织全区范围积极推进“标准地”探索实施。目前全区新出让的3个工业地块均实行“标准地”出让模式,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减轻企业负担。
(二)以“证照分离”为抓手,推进商事登记领域改革
1.全省率先试点“证照分离”改革。对98个拟改革事项逐一“量体裁衣”、细化分类,针对“取消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提高透明度可预期性、强化准入监管”5种不同的改革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自我加压,主动对其中6个事项的审批模式进行再简化,努力激发市场活力。省内率先将部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由告知承诺改为审批备案的突破创新受到省市主流媒体关注。
2.推广“全程电子化”申报。企业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平台进行网上名称登记及设立登记申报已达5586家。推广政务服务+金融服务“银企通”服务模式,发挥银行网点、人员、设备的优势,提供工商登记注册代理服务,让企业办事更省心、更便利,目前“银企通”合作银行达到6家,受理网点51个,通过“银企通”通道办理企业注册登记已超过110家。
3.压缩开办企业办事时限。简化企业开办的环节和所需提交的材料,推进从工商登记、印章刻制、银行开户、涉税事项办理3个工作日完成开办企业。配置“最多跑一次”主体登记“自助终端”,方便办事群众进行自助申报、自助取照,以提高办事效率。
(三)以民生事项为基点,推进便民服务领域改革
1.推进民生事项快速办。积极推进不动产登记系统整合,截至目前,国有建设用地范围内不动产登记43项业务按照“60分钟办结,1个工作日办结和2个工作日办结”三类标准实现全面提速,将抵押权首次登记业务提速至60分钟办结,大大提高了不动产登记效率。积极引进水、电、气、数字电视、网络宽带等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不动产登记事项联办。为方便群众办事,全市率先开通了不动产交易周日“直通车”服务。
2.推进民生事项网上办。按照民生事项“一网覆盖、网上办结”要求,在政务网上开通网上预约、网上办理模块。每月对事项进行星级评定考核,目前网上开通率达86%,超过80%的目标。在社保医保领域,实现手机App直接下载打印参保证明、实时查询修改社保卡信息,支付宝办理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7*24小时网上申报工伤保险,医保通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在线参保等等,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
3.推进民生事项就近办。拓展政务服务体系网点,已推出2家汽车登记服务站和3家4S店带牌销售点,在11家金融机构设置机动车抵押登记点,在3家县级医院设立机动车驾驶员身体条件证明受理点。在10个街道的12个邮政网点设立一站式“警医邮”便民服务点,可办理驾驶证换证等多项交管业务。由邮政人员引导驾驶人拍照、体检,医生则在医院远程进行体检审核,后台人员进行审核并受理制证,再由邮政人员送证上门。
三、抓好问题整改,努力提高“最多跑一次”满意率
(一)以便捷服务为起点,做好跑前引导工作
1.优化事项“掌上办”功能。在“北仑行政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梳理公布高频民生事项,配以浅显易懂的关键字,通过使用“人机对话”模式输入关键字,就能智能回复相关事项链接,便于办事群众查找、网上办理。梳理高频事项、常办事项、民生事项办事指南,做好与12345政务咨询服务热线的对接,对难办事项建立流转机制,并确保电话接得通、问得清。
2.推出“办事去哪儿”手绘地图。覆盖证件办理、公积金、社保等领域办事地点导向,精准助力群众“定点跑”,从报纸“版面”走向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多元“界面”,整体阅读量超过15万。
3.设立“视频工作站”,通过微信QQ视频模式,窗口“小二”与申请人“网上面对面交流”,现场远程演示,指导对方进行事项具体操作,进一步实现企业群众办事“少跑腿、少证明、少等待”。
(二)以精准服务为理念,做好跑中保障工作
1.建立大厅“三色马甲”精准导办机制。“红马甲”随时接待群众问询,使办事群众“一问就明白”;“蓝马甲”随时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使办事群众“一来就会办”;“黄马甲”随时协调解决“疑难杂症”,使办事群众“一次就办成”。
2.建立窗口“否决报备”审查答复机制。窗口工作人员对于申请人提出的需求、诉求,特别是涉及非标准化的申请,不能简单直接地说“不行”,其行使“否决权”必须得到(窗口负责人或授权人)批准,并给申请人以合理解释和引导的服务机制,同时建立窗口对审管办的“申请否决报备制”。
3.建立“特别专窗”兜底保障机制。群众和企业到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凡是遇到跑一次未办成的事项,均可到“一次未跑成,我们来帮您”专窗申诉帮办。专窗设立以来已受理并办结群众申诉事项7件。
4.健全大厅预警调处机制。推行服务前移,实行早高峰值班制度,在每天上午的上班高峰期由审管办机关工作人员轮流值班,接受群众咨询,处理突发事件。同时对可能发生不满意苗头的事项、阶段和突发情况完善相关预案件,及时分析引发矛盾的原因和解决对策,并建立窗口直接人员、负责人和督查考核科三级联动机制。
(三)以贴心服务为标准,做好跑后服务工作
1.推广政府办事服务的“胡朝霞”精神。引入服务评价系统,开展办结事项满意度回访。对不满意评价事项由后台进行实时统计并自动发送短信至督查考核科和窗口负责人,窗口部门及时回访沟通,倾听群众意见诉求,及时发现问题并落实整改。
2.探索企业“管家”式服务。由交通运输办理区全市试推企业“管家”服务,主动向前来新注册落户的交通运输企业发放了企业“管家”服务卡,服务期限达到180天。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企业“管家”服务卡162张,效果显著。实行指导和证件“上门”服务,环保、安监、规划等部门上门为企业开展面对面的政策指导,助推企业项目审批。
3.开展“体验式”督查。全体工作人员以换位的方式,从办事员转变为办事群众,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实地体验,“互相挑刺”,发现改革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开展改革督查,采取现场体验、网上核查、电话抽查、第三方回访、短信回访、发文督办、投诉情况调取等方式对区“最多跑一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大举措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进一步了解群众对改革满意度情况。
四、健全管理机制,加强自身建设
(一)以“5S管理”为重点,做好大厅现场管理标准化
1.开展现场管理标准化深化年活动。运用“5S”科学管理理念,对照国家《政务服务中心服务现场管理规范》和浙江省《政务办事“最多跑一次”工作规范》,对大厅的资源进行有效整理整顿。通过全员培训、对标达标、考评考核等分阶段分步推进,打造规范高效的大厅现场管理,让群众获取良好的办事体验。
2.加强中心岗位职责管理。制定出台《办理区牵头单位窗口负责人岗位职责》《办理区值班长岗位职责》《窗口负责人岗位职责》等八个岗位职责相关制度,严格落实各办理区、窗口相关岗位的工作职责,保障各项工作有序运行。
3.强化中心作风建设。严格实施2个“五分钟管理”,定期组织开展机关、窗口效能检查,对机关干部和窗口工作人员考勤、请销假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并与评优挂钩。继续开展日巡查、周检查、专项检查等,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纠正,今年来共发出限期改正通知书22份、通报6份。全年中心共计收到第三方群众满意度测评有效回访5293条,其中满意评价5213条,群众满意率达到98.49%以上。
(二)以廉政建设为载体,保障政治安全
及时调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目标,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实现廉政建设的闭环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机关规范化管理。对机关各项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并补充完善,将民主决策、党风廉政、会议学习、日常工作等四大类23项内部管理制度汇编成册,发放至机关每位工作人员手中。严格落实区纪委派驻第二纪检组工作要求,做好外出培训学习考察、主体责任履职情况及各类整改落实工作自查,并针对反馈的问题逐条落实整改说明。
(三)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提高中心凝聚力
中心机关党委成功进行换届选举,配优配强班子力量,强化战斗堡垒作用。继续开展党建亮显工程,在全国志愿服务系统开设北仑区行政服务中心志愿服务队,吸收党员干部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党员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两整两提”专项攻坚行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培育强化中心正能量,坚持每天在中心QQ工作交流群发布一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短文,布置能量室供工作人员休息时间放松身心。中心还充分结合特殊纪念日举办女职工阳台植物种植培训、“中心有我更精彩”户外拓展训练等活动。通过多项文化建设举措,提高中心人员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2019年工作思路
2019年,我区行政审批服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旗帜,以我市“六争攻坚”服务争效为号角,聚合改革动能、聚焦改革目标、聚集改革举措,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践,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营商环境最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最强的政务环境。
一、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1.持续推进事项标准化集成化建设。全面巩固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100%全覆盖、全进驻成果。全面深化“无差别全科受理”工作,从窗口设置、人员配备、业务培训、流程优化等方面有序推进综合办理区“无差别全科受理”。实行“技能等级考核管理”相关制度,推进窗口工作人员“审批考级制”。从高频事项着手,对窗口人员进行培训测验考级,并将培训、考试及等级评定结果与个人绩效考核联系挂钩,调动窗口人员工作积极性。指导推进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开展“无差别受理”,并推广考级制向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延伸。
2.做好事项“颗粒化”拆分。按“事项名称+事项层级+办事情形”三大要求,将每个颗粒所需材料与审核要点一一对应,明晰审批路径和收件要求,明确每个最小颗粒需要提供的申报材料,方便企业群众一次性办理,方便工作人员无差别收件,降低出错风险。
3.推进“一事联办”。梳理办件量大的“一事联办”事项清单,制定高频“一件事”操作指南,通过公布二维码或汇编成册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完成“一表制”开发。将“一件事”申报表单的各字段整合归并,实现申办“一件事”只递一份申请表。深化以“证照分离”领域为重点的“一事联办”,在涉及“证照分离”的98个事项中进一步梳理挖掘其他“证照分离”事项“一件事”审批模式,做好联办事项标准的制定。
二、继续深化投资项目审批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1.继续推进投资项目高效审批, 确保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加快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标准地”全面落地,推行“区域评价”“图审合一”“联合测绘”“竣工测验合一”“多评合一”“联合踏勘”等改革举措。
2.继续探索中介机构“最多跑一次”工作,探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延伸,进一步加快涉审中介改革,切实解决涉审中介服务缺乏规范、效率不高、水平不齐、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完善中介网上超市管理,实行中介机构货比三家模式,推出中介服务“代跑腿”机制,确保实行中介机构服务“最多跑一次”。
3.完善四“预”工作法等机制。完善区、部门、街道多级联动的代办体系,在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代办中心代办区重点项目,强化对街道代办员的业务培训,抓好代办员队伍建设,实现项目代办全覆盖。探索项目快速审批法,在模拟审批、交叉审批等审批制度基础上,继续开展联合审图、联合踏勘、联合验收,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强化“6+1”会商会审机制,定期研究项目审批进程,实施项目周通报、周分析制度,定期跟踪项目审批进程,协调解决项目审批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继续深化党建引领,进一步优化中心软环境
1.加强党建文化引领。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着力推进“一岗双责”,自觉接受上级监督。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党员“亮身份、亮岗位、亮承诺,比服务、比业绩、比贡献”活动,坚持三色马甲服务岗,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党员积极参加“两整两提”专项攻坚行动,不断增强“六争攻坚”当标兵、“三年攀高”争先进的使命担当。
2.深入推进现场管理标准化建设。以全国十佳政务大厅为标杆,按照政务大厅国家标准,既抓物的标准化管理,又抓人和服务的标准化建设,督促落实办理区值班长等8项岗位职责,切实提高中心现场管理标准化水平,树立中心新形象。深化公共服务窗口单位文明创建,对照标准不断提高中心文明指数。加强窗口作风效能建设,加强文明礼仪和心理健康培训,注重“经常抓、抓经常”,养成规范化管理习惯。以效能纪律督查为中心拓展督查广度,探索效能纪律和工作业务双重督查。
3.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加快形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加大打通“信息孤岛”力度,推进部门业务系统与统一受理平台的数据对接。按照时间节点推进智慧大厅建设,强化服务引导、交流互动、政务公开。引进综合性自助服务办理终端机,助力我区办事事项“简化办、网上办、就近办、移动办”,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