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06002955169K/2018-28227 | ||
组配分类 | 部门工作 | 发布机构 |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
成文日期 | 2018-07-0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主题分类 | 政务综合类 |
索引号 | 11330206002955169K/2018-28227 |
组配分类 | 部门工作 |
发布机构 |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
成文日期 | 2018-07-0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主题分类 | 政务综合类 |
年初以来,北仑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党委按照市局和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对照“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计划,落实管理责任、狠抓队伍建设、办好民生实事,推动北仑城市管理事业发展。上半年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奋力推动重大专项工作务实开展
(一)全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我局高度重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今年2月份以来,多次召开专项会议研究部署综合整治推进工作,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当前的大事要事来抓,将整治内容详细分解到各个科室和下属单位,切实使每项任务落实到具体责任人;积极配合“行走甬城”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自2月24日通报至7月2日,全区共收到市级通报问题1176件,办结1106件,在办70件。同时我局积极开展“行走北仑”活动,实现局领导和机关科室成员沉入一线,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局领导现场办公、电话联系和智慧城管平台流转解决各类环境问题870件;对全区各个街道的垃圾乱堆乱倒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排摸,对60余起乱倒垃圾的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并处罚金共计20余万元。
(二)全面深化“三改一拆”。坚持以“无违建”创建为抓手,突出严管新增违建、存量违建处置、拆后土地利用三个关键,着力形成防控和治理违法建筑长效机制。截至6月底,我区共完成“三改”61.71万平方米,占全年任务的69.34%,共处置违法建筑59.42万平方米,占全年任务的39.61%;整体拆后土地利用率为78.58%。“两路两侧”“四边三化”工作稳步推进,上半年,省、市共下达四批累计181个问题点位,扣除矿山整治点外,前四批累计169个问题点位,已完成164个点位的问题整治,完成率97%;我区创建“基本无违建县(市、区)”已通过公示,郭巨、白峰街道创建“无违建乡镇(街道)”,也已通过考核验收。
(三)大力助推 “五水共治”。坚持分质供水、优水优用,持续开展积水点改造,完善防汛排涝应急体系。上半年,共对城区19处雨水积水点进行改造,解决了道路积水问题,并改造雨水口20多座,更换窨井盖1464只,疏通雨水管道261千米,清理雨污水窨井6800多座,清理窨井淤泥900多吨,确保北仑城区防汛排涝工作顺利开展;开展中心城区公共排水管网品质提升行动,排查污水配套管网24公里,建成污水管网长度约8.87公里,改造污水管网长度0.69公里;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目前已完成小港污水处理厂的一级A提标改造工程,完成岩东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全部土建工程,现正进行设备安装,7月中旬将竣工投产。工业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试点项目系列工程所包括的工业污水前段处理、小港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青峙再生水利用管网工程等三大工程均已开工建设,配套污水管网工程也已完成立项,目前已完成工程总量的65%,计划于今年8月底前全面竣工。
(四)稳步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上半年,我区已顺利完成28个居住小区374个投放点位的改建工作,完成120万元垃圾桶的采购招投标工作,分类物资按计划逐步到位,新推广垃圾分类小区47个,20783户居民家庭,完成年度计划53%。组织各类群体开展“垃圾去哪儿”公益考察活动5场次,设置68个小区的灯箱宣传广告。继续推进“高校+”校园、“1+N”旧物改造和长效宣传服务岗等北仑特色宣传模式,分类宣传辐射面不断扩大。积极探索适合北仑的多种垃圾分类推行模式,新碶街道米兰社区“客户联系制”模式、大碶街道学苑社区“一历两先、一体两导”模式等推广模式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试点区域的小区每季度厨余垃圾袋发放率约为70%,投放率约为60%,成绩领先全市。
二、扎实推进城管服务提质增效
(一)认真履行综合行政执法职责。大力开展“四周边两部位”专项整治、夏季夜间市容秩序整治、人行道综合治理、城市环境综合大整治等多次各类整治826次,重点打击城市主干道、城乡结合部、学校周边的流动设摊、跨门经营、占道堆物、人行道违章停车、露天烧烤、油烟污染等违法行为,教育劝导流动设摊15116起,教育劝导跨门占道经营16759起,清理建筑垃圾83起,拆除乱吊挂横幅78条。检查燃气经营单位313家次,查处取缔非法瓶装燃气点17个,转移不同型号气瓶530余只。拆除非法户外广告和破旧招牌广告77处,清理乱张贴500余处。上半年共办理公共秩序类、国土资源类、规划类、生态秩序类等一般程序案件526起,罚款总额380余万元。按步骤推进各中队“律师驻队”,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提供法律服务,结合“三级路长制”,构建非接触性执法实施平台,通过司法、行政强制执行,保障非接触性案件执行到位。
(二)推进执法规范化务实创新。加快构建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的城市管理体制。根据市三级城市管理体系、“城市管理一张网”的要求,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逐步实现智慧城管全覆盖。认真做好智慧城管新增覆盖72.5平方公里区域的勘察、网格划分、测算项目资金等工作。截至6月30日,我区智慧城管应解决案件76875起,已解决76858起,主动发现率81.27%,及时解决率95.62%,解决率99.98%。案件数量、主动发现率、处理效率和案件差错数,在全市范围内成绩领先。
(三)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效率。严格落实《窗口管理制度》和政务公开制、首问责任制等制度。审批窗口会同相关业务科室对梳理出办理事项主项23项,子项31项。并按照“一事一表单一结果”的标准对政务服务网进行更新,做到公布的权力清单、公共服务事项目录一致,办理流程、业务经办流程一致,材料名称规范、数量和形式明确,为群众办事少跑腿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半年来,窗口主动安排联合踏勘47件。办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119件,发放清运证件798本,提前办结率达100%。
三、认真办好民生实事
(一)切实维护市政设施。全面提升城区路面质量,上半年共维修城区砼路面1844.9平方米,填补沥青路面坑洞1072.6平方米。修复城区人行道4037.14平方米。完成城区四明山路(太河路-长江路)、体育馆路等道路的沥青路面修复,维修面积约45445平方米,安装侧平石680米,路面交通标线3780平方米等。完成甬江路、珠江路道路及人行道维修工程,人行道铺设10600平方米,路灯改造104杆,绿化9800平方米,砼路面修复3080平方米;大力开展桥头跳整治,摸排了城区125座桥梁,对桥梁状况进行调查归档,对39座存在桥头跳车隐患的桥梁进行整改。目前共完工4座桥头结坡改造,修复路面坑洞等病害,减少桥头坡度高差,共计修复桥头面积4000平方米,对进港路1号,2号两座桥梁桥头结坡改造正在进行中,接下来将依次对明州路钱江桥,恒山路钱江桥等33座桥梁进行桥头改造;探索推行ATB柔性基层路面快建措施将黄山路路口绿化带改造路面工程工期缩短至三天三夜,赢得了市民点赞。
(二)致力建设园林城市。全力推进中心城区健身步道工程,截至目前,健身步道A环1.55公里已全线完工;B环3.2公里目前全线塑胶铺设完成,绿道两侧绿化恢复完成,下一步将进行智慧系统、监控和设备房的安装;积极配合全区道路绿带建设行动计划,完成329国道、二通道绿化和霞浦出口三个方案的初步设计;积极做好城区绿地品质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城区五个口袋公园的建设,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目前,城区绿地品质提升工程方案初步设计完成,施工图设计招标。我区泰山路慢行绿道成功入选宁波十大最美绿道,小山公园和泰山路分别荣获了“浙江省优质综合公园”和“浙江省绿化美化示范路”荣誉称号。
(三)努力保持环境整洁。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进一步落实道路清爽行动工作要求。截至6月底,全区累计处置生活垃圾154182.67吨,粪便15719吨,无害化处置率100%。焚烧处置城区装潢垃圾11700.26吨、回填处置31116吨;实施全区环卫行业的指导与培训。继续开展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和精细化保洁工作探索调研,组织各街道环卫站赴杭考察环卫管理工作,指导霞浦街道开展垃圾分类开展定时定点收运工作;推进公厕提质行动和社会公厕开放。指导协调中心城区(新碶和大碶)环卫公厕进行改建提升,截至目前,新碶街道13座公厕的改建工作已进入预算审核阶段,大碶街道14座公厕已完成初步设计。此外,还完成了20座沿街店铺内部卫生间的开放工作,并统一悬挂蓝色“OK”标识,引导市民就近如厕。
四、持之以恒狠抓队伍建设
(一)坚持党建引领。大力推进党建规范化,着力增强组织力、向心力、领导力,坚持党委民主决策、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等组织制度,扎实开展中心组理论学习,党委决策能力和组织效能得到显著提高,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奋力推进基层党建提质达标,坚持每季度对下属支部进行考核,督促下属支部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党风廉政主体责任,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党建亮显”工程部署开展“亮身份、践承诺、学榜样、作表率”主题实践活动,全面开展“党员示范岗”评选和“党员积分制”管理,基层党员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表率意识和争先意识得到充分激发。紧密配合区纪委派驻第五纪检组工作,积极落实巡察整改工作,制定北仑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制度汇编,共收录各类制度59条,其中更新原有制度共41条、新增18项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层级管理制度》制度,建立建立局级局领导-中层领导-工作人员-临聘人员的层级负责机制。
(二)坚持管育结合。狠抓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队容风纪。加强执法督察和专项督察,上半年开展了六次效能专项督查、定点定岗督查、下属事业单位纪律作风督查、执法记录仪及对讲机使用情况专项督查和应急能力测试,重点督察是否按规定着装、是否按要求实施执法全过程记录、是否证件文书齐全、是否按程序执法现象等,对发现的问题以督察通报的形式要求整改,并计入各中队考核成绩。大力开展基层执法中队规范化建设。制定《北仑城管局VIS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手册方案》,指导执法中队进行办公场地行政标识标准化建设;累计对执法中队开展执法督导检查72次,下发督察通报6期,确保了中队管理不滑坡、不走样。认真组织开展协管员培训,培训重点围绕协管员日常行为和工作规范、身边的正能量两个方面展开,全局461名协管员参加了培训。以组织各基层执法中队开展作风纪律整顿的方式,开展了全面的综合行政执法辅助人员思想作风纪律整顿。同时对我局所有在职人员包括临聘人员进行了一次参与高风险投资情况的全面自查自纠。
(三)坚持宣教结合。上半年,宣教工作形成了一张以“两微一网”为平台,以局级讲师团为触角,线上线下共同推进的立体化宣传教育网络。全局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稿件78篇,在北仑新区时刊发表稿件100余篇,在北仑电视台播出新闻50余条,完成微信宣传59期,通过集中培训、轮岗交流、采风座谈等形式共开展城管队员轮训、内勤培训、网评员培训等各类培训10余次,有效提升了城管执法队伍的素质。局网评员队伍在全区实战演练中取得好成绩,“北仑城管·文明播客”宣讲团宣讲菜单初步形成。“小小擦鞋亭凸显管理大智慧”做法被《人民网》《浙江新闻》《宁波日报》宁波电视台等媒体大幅报道;“三天拓出一条车行道”被《浙江新闻》《浙江在线》《宁波日报》等媒体报道、点赞;“健身绿道A环”获得市级党报党媒的集中宣传报道;民生地图系列持续推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大大提升了北仑综合行政执法的职业形象。
2018年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的主要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宁波市“六争攻坚 三年攀高”行动,抓好重点牵头工作,提升城市人居品位,深化综合行政执法,切实抓好队伍建设,构建权责明晰、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
一、大力推进各项攻坚项目
(一)深入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宁波市“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的重要举措,我局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将综合环境整治作为当前大事要事,结合“两路两侧”“四边三化”专项行动,认真排查乱堆物料、暴露垃圾、绿地脏乱、车辆违停等问题,彻底整治,不留死角。
一是要形成领导干部下沉一线态势。继续开展局级领导“行走北仑”制度,对中心城区进行专项督查、调研督查、实地督查,强势推进专项行动。二是加强基层巡查力度。各街道环卫站和各执法中队切实加强巡逻力度。主动排查各条街道、主动寻找各类问题、主动设法解决问题。对巡查中发现的各类“城市顽疾”,不坐不等,用最及时的反应速度、最合理的解决方案、最根本的“治疗”手段,将其根治。各执法中队对发现的各类案件及时查找源头、及时立案查处。三是构建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屏障。下足功夫,在精细化上做文章、在品质化上做文章、在长效化上做文章。进一步厘清管理职责,确保边界不清、权责交叉等问题落到实处、取得长效。通过信息采集、视频监控等渠道,第一时间收集发现问题并上报反馈积极落实市容环境卫生门前责任区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街道环卫工人的巡查作用,及时发现问题,标本兼治解决问题,长效化管理问题。同时培养市民共管共建的文明意识,形成部门主抓、市民协作的市容环境治理新格局。
(二)有序推进“三改一拆”。不断巩固提升“无违建”创建成果,继续深化拆违专项攻坚行动,对排查出来的 “两路两侧”“四边三化” 问题点位做好整改提升;建立健全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北仑区新增违法建筑管控及责任追究办法》等机制,保持“发现就查,抢建就拆,即查即拆”的高压态势,强化督查、做好问责,确保责任到人、守牢控新红线;进一步深化认识,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继续保持违法建筑普查工作强势推进的高压态势,做到方向不偏、力度不减。
(三)稳步推进“五水共治”。大力推进劣V类水剿灭和“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继续推进区、街道两级排水许可审批机制的建立,加强部门横向联系,着力开展400家排水户的批后监管工作,完成2018年底前所有月供水500吨以上排水户全部办理排水许可证的目标; 确保各项排水工程及重点污水处理项目按期完成施工。特别是岩东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工程、柴桥净化水厂建设及周边配套管网建设,春晓滨海新城完人沙滩污水临时排放管铺设工作;积极推进区农污治理设施运维监管服务平台建设。对新建项目出水水质严格按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对早期建成的项目实施改造提升,确保我区农污设施按照省标准规范运行。
(四)着力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置。加大对建工地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对新开工许可的工地予以重点检查,继续及时上门函告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规定;组织我区建筑垃圾经营服务企业开展业务培训,进一步强化市、区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有关规定,严格按照省“八统一”新要求予以合法审批;深化渣土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大型建筑工地及重要路面智慧监控网络,对区域内重要路段、重要区域,特别是农村建筑垃圾倾倒重灾区、高发区进行排摸梳理,联合街道强化治理力度,对一些监管较为薄弱的区域设立视频监控系统,提高技防力量。
二、持续提升城市人居品位
(一)持续提升市政维护水平。加大工作力度,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打造形神兼备、秀外慧中的有品位的城市。持续推进“道路平坦”、高速入城口和核心区“亮化”工程及“桥头跳车”专项整治工作,全面贯彻“六争攻坚”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方案,开展主要路段的路面改造、人行道铺装、城市照明等改造工程,开展城区桥梁常规检测,全面排查掌握桥梁病害、沉降和技术状况,深化桥梁管养手段。
(二)持续提升城市绿化水平。以打造“花园式中心城区”为目标,突出重点、深化养护手段、促进养护的精细化。完成中心城区健身步道一期工程A环和B环的建设;推进街头绿地、五个口袋公园品质提升。2018年计划完成华山路(太河路--长江路)南侧、太河路(泰山路-岷山路)两个口袋公园的建设。继续推进地铁长江路站北的富邦广场东南角、松花江路与泰山路交叉口东北角及西北角、中河路(星中路--华山路)东侧三个口袋公园的建设。加强绿地监督管理,做到绿地检查考核常态化,并积极开展行业督查管理和形式多样的节约型园林建设,做好对街道(乡镇)园林行业的批导和监督管理。
(三)持续提升城乡环卫水平。全面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继续开展道路 “清爽行动”,巩固前期行动成果;做好省级街容示范路创建,对创建省级街容示范路的新碶街道华山路、戚家山街道环山路做好环卫保障工作指导工作;做好全区环卫行业的监管。主要包括全区环卫考核工作、垃圾控量相关工作和中转站管理等;继续推进公厕提质行动。完成市对区的考核目标即3座公厕新建,13座公厕的改建和沿街社会公厕的开放工作;推进居民生活垃圾精准分类、统筹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强示范引领,培育分类典型、充分推广就地处置和再生利用的新技术、延续扩展宣传方式的社会影响力等方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采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试点、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试点,“高校+”垃圾分类试点等方式积极探索垃圾分类新模式。2018年计划完成累计8.64万户推进任务,即新推3.91万户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类,完成1000余个投放点位及5座垃圾房改造 。
(四)持续推进智慧城管建设。下半年,智慧城管中心以实现智慧城管全覆盖为重要工作任务,继续对接新覆盖街道,推进分中心建设。完善网格建设,加快全覆盖各项前期工作,加紧落实相关资金,推动全覆盖工作顺利进行。加快春晓街道智慧城管建设,按照市中心要求进入试运行;紧抓省市区“四个平台”建设历史机遇,推动智慧城管平台与区12345政务热线平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台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问题的监管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加强重点路段、重点部位、重点时段的采集力度,突出媒体曝光、领导批示、群众举报等重点问题的应对能力。
(五)持续强化燃气安全环境。推进老小区管道燃气改造,2018年计划完成改造800户;做好日常和重点时段的行业安全检查,重点做好燃气管道隐患治理和打击非法燃气经营行为;全面实施燃气行业安全和服务监督考核办法,规范燃气场站、管网、用户三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推动燃气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三、不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一)进一步梳理执法事项。稳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逐项梳理划转事项,明确管理与执法分界,建立完善部门协作配合机制,保障综合行政执法有序开展。同时加强执法队伍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执法人员处理重点、难点问题和案件的能力。
(二)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满意度。注重以人为本,继续深化“民生地图”系列、“三级路长制”等措施,以创新强管理,以服务促执法。严格践行城市管理“721”工作法,让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继续深化“非接触性执法”,在执法过程中,实行人性化管理,做到宣传先行,疏导在前,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灵活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非强制行政手段,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满意度。
(三)探索勤务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勤务制度创新,优化勤务岗位配置,下沉工作重心,进一步充实街道、广场等一线外勤执法力量,探索区域网格化管理,推行定人定位定岗的管理模式。深化对基层中队的目标管理考核,建立局督导科不定期巡查和中队自查相结合的效能督察机制,对于发现的违规行为及时予以通报处理。
四、切实抓好队伍建设
一是强化党委主体责任落实。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党委工作规范,细化领导班子工作职责,全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干部廉政教育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自觉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的有关要求,从严加强干部日常管理,完善重要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持续改进作风,以上率下带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决铲除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土壤,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是深化队伍规范化建设。紧抓《加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和《队伍规范化建设制度手册》的落实,有规划地完善各中队和下属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规范的办公室、会议室、装备管理室、案件处理室、暂扣物品储藏室等工作设施,并通过精细化的管理规定,达到整齐划一、规范有序;制定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政工宣传制度、法制案审制度、装备及车辆管理制度等日常管理制度。加大对队伍建设工作的专项督察力度,从严查纠问题,特别是对审计、巡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中暴露的薄弱环节、问题倾向,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规范。
三是加强协管员队伍建设。严把人员招录关,建立新进人员数据库和开除人员黑名单,对于原单位开除的,有“问题”的人员,一律不予录用;严把日常管理关,落实制度管人原则,严管不作为、懒作为、浅作为问题;严把廉政防腐关,坚决惩治屡禁不止的微腐败、百姓憎恶的黑腐败、“监守自盗”的隐腐败。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的队员留下来,发挥自身价值,让心术不正的队员无机可乘,打造纪律严明、作风优良、执行高效、群众满意的铁军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