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206002957033N/2018-28169 | ||
组配分类 | 部门工作 | 发布机构 | 小港街道办事处 |
成文日期 | 2018-06-0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主题分类 | 政务综合类,政府工作 |
索引号 | 11330206002957033N/2018-28169 |
组配分类 | 部门工作 |
发布机构 | 小港街道办事处 |
成文日期 | 2018-06-0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主题分类 | 政务综合类,政府工作 |
2017年,在区委、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街道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十三五”发展规划为要求,秉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担当精神,紧紧围绕“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争先创优”的总基调,坚持把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全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着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努力改善民生社会福祉、不断优化区域生态环境,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完成社会生产总值 96.97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76.76亿元,同比增长18.32%;服务业增加值18.96亿元,同比增长15.6%。预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15亿元,农业增加值1.25亿元,集体经济可支配总收入8800万元,农村各项指标均比去年同期增长6%;落实股份制分红3856万元。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着力做好省市区重点工作
坚决打赢治水剿劣攻坚战。把实施“剿灭劣V类水”攻坚战作为今年“五水共治”的核心内容,坚持“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实施街道党政领导驻村蹲点、中层以上干部联系河道制度,切实做到“立即行、到场干、深入督、全力推”,层层压实责任,耕好“剿劣”责任田。通过细致摸排,梳理形成任务、项目、责任三张清单,实行挂图作战、挂牌督战、销号管理,制定“一河一策”“一塘一策”,精准发力,截断污水源头。发扬连续作战精神,街道每周六专题研究剿劣工作进度,通过工程治理和生态修复,顺利完成红联泥湾河、前进双板桥河等40条小微水体省市考核验收工作。同时,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街道、村小微水体三级河长体系,深化落实河长责任制,实施“一河一档”“一河一策”,全面覆盖区域内93条河道,促进河长制体系化。
加速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今年是开展“污水零直排”创建的第一年,年初编制了具体方案,主要实施城镇污水管网及沿河截污管网工程、已建管网检测修复改造工程和老小区截污纳管工程等3大工程,涉及具体工程项目1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9000万元。在今年启动实施的11个项目中,渡头董老年房安置地块、建设村等6个农村污水提升工程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渡头董片区、谢墅片区、兴岙片区、山下片区等4个工业片区(农村工业集聚区)截污纳管项目陆续进入现场施工阶段;前进、红联片区城镇污水改造工程也完成了初步设计。同时坚持“一口一策”原则,对543个入河排污口进行分类处置,其中13个工业废水排放口全部进行截污纳管,392个生活污水排放口进行纳管或终端处理,138个雨污混排口按照“应分尽分”的要求,实施雨污分流或临时性截污措施。预计全年完成总工程量的60%。
全面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自2015年11月以来,街道通过4次研究论证,并借力轻轨2号线二期和6号线延伸工程以及棚户区改造等利好因素,认真梳理出3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方案,顺利通过了市规划局审查备案。在3年内,围绕“治脏、治乱、治差”三大领域,全面实施以“一加强三整治”(即加强规划设计引领、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城镇秩序、整治乡容镇貌)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整治行动。通过“规划设计引领”“卫生街道创建”“道乱占治理”“车乱开治理”“线乱拉治理”等7个专项行动,对小港建成区内4.3平方公里的道路、街区等重点地段和点位进行综合改造,全面改善小港城区面貌,提高城市“颜值”,提升小港魅力和群众幸福指数。今年实施的整治项目共有7个,总投资达3000万元,目前都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同时,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街道打响了环境卫生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累计整治区域卫生死角800余处,清运垃圾达1000余车次以上,清理各类“僵尸车”85辆,完成区域管线统计和下地点位确定。
紧盯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落实。坚持问题导向,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认真、坚决、彻底地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做到整改一个、销号一个、验收一个,确保事事有回音。细化整改方案,对督察反馈及自查梳理的突出问题,建立每个整改事项“一名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具体实施方案”工作机制,按照“一案一策”的原则,逐条逐项制定细化整改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确保按时整改到位。
加快推动区域开发建设。加快推进片区开发建设,青墩片区小浃江商业综合体进入实质性招商阶段;海天文体中心建设项目已完成所有立项准备,进入立项报批环节,逐步进入施工阶段;黄山路、季景路、环山路等区块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在拆迁方面,截至11月份,累计完成拆迁93户,面积145229平方米,其中拆迁住宅23户,非住宅6户,危旧房改造项目64户;拆除临时建筑54户,面积7999平方米;顺利完成贝发公司地块签约。坚决贯彻区委区政府拆迁工作部署,全力保障攻坚项目实现清仓见底。截至目前,7个攻坚项目共完成拆迁住宅23户,非住宅2户,临时建筑54户,油管迁移、陈山西路及纬六路拓宽工程、王家洋闸上游河道项目顺利“清零”。棚改方面,今年初街道提前1个月完成2个跨年度危旧房改造项目(丁家山化肥厂和悦来巷5弄1号),街道切实配强工作力量,制定棚改工作流程,坚持依法征收、阳光操作,拧紧责任链条。截至目前,1个跨年度项目于7月中旬提前达到征收意愿90%以上,5幢危旧房在5天内成功完成棚改意愿征询工作,最后一批棚改项目凌云新村3幢房屋120户意愿征询通过率100%,提前完成任务。在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拆迁方面,目前已全部完成沿线调查摸底,红联段项目征收范围公告正式公布,征收房屋共计建筑面积约9。征地方面,今年应征土地50亩,已发生征地协议3个,实际完成征地54.68亩。
二、着力抓好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推进经济运行实现新跨越。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街道全力做好平台搭建、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各主要指标较去年均有改善,区域经济保持了平稳向好发展态势。预计2017年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同比增长22.64%;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76.76亿元,同比增长18.32%,实现利润总额28.98亿元,同比增长31.95%;实现固定资产投资89.16亿元,同比增长2.96%;完成正常性税收23.44亿元,引进三产税收3877.6万元,新增三产税收5242.8万元;完成限上商品销售额105.4亿,同比增长22.47%。
推动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借助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立足区位优势及装备产业链配套效应,大力扶持综合实力较强、产业优势明显的企业上市,今年力争新增上市企业4家(海尔施生物医药、华夏一品、宏协承汽车部件、盛道电气)。坚持“挖潜与创新”双轮驱动,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小港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重点推动落实敏实、蓝圣和海尔施生物医药项目。积极开展“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专项行动,为企业排忧解难。自7月份以来,已累计帮助35家企业解决困难问题。积极促进传统工业园转型提升,通过“腾笼换鸟”,努力促进维科北仑工业园区、老江南工贸区的产业转型,推动华夏一品实施“退二进三”。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跟踪整改问题小作坊9家、小锅炉淘汰企业2家。推广清洁生产,完成并网或新立项可再生能源项目4项、节能(节水)项目5项,2家工业企业创建节水型企业。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做大做优葡萄、草莓等特色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美丽经济”。
深化招商选资结出新成果。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招商引资年、企业服务年”活动要求,坚持招大引强选优,着力引进投资强度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具有“发动机效应”的大项目、好项目。建立健全重大重大项目引进、跟踪服务和限时落地制度,形成招商工作强大合力。以现代物流、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为招商重点,综合运用委托招商、中介招商、虚拟招商等方式,以企引企、以商联商,不断丰富区域经济业态。截至目前,共引进企业242家,其中一产企业6家,二产企业90家,三产企业146家,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4家。
聚焦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结合宁波市 “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目标,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高科技竞争力。鼓励海天集团申报国家级制造业行业创新中心,东方电缆、球冠电缆、贝发集团申报市级制造业行业创新中心。强化企业梯队和智能制造示范培育,双马机械申报市级智能化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项目。新增创新型初创企业21家,机器换人减员数600人。20家企业顺利完成2016年度技改项目补助申报工作,补助金额达396万元。加快人才引进、培育与集聚,强调高校及科研院所支持,实施“校地合作、校企联动”式技能型人才引进,为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次组织企业赴黑龙江开展校园招聘活动,推出工作岗位200余个,有效地缓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促成企业与高校建立产学合作。
三、着力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逐步优化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路网建设,小港街道轻轨2号线保通工程(渡口路-江南公路)、红联下姜家(里塘路)改造工程、兴邵公路维修工程、江滨路延伸工程等多个项目顺利竣工;江南公路(隧道路-兴浦路)改造工程进行概预算审核,计划年底完成招投标工作;加快推进黄山路西延工程项目规划落实,陈山西路(已建段—纬六路)及纬六路拓宽工程完成招投标,即将开工。借力“城市双修”试点,着力推进小浃江都市田园休闲区,目前正在方案设计中。加快推进城镇危旧房屋、老小区整治,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分类处置四类房屋,强化社区三级网格化监管,完成悦来巷5弄1幢、江南东路583号、丁家山前漕原化肥厂宿舍楼等9幢房屋的实质性解危工作。实施前进教师楼等老小区改造工程,建筑面积约1.,进入现场施工阶段。
全面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紧抓内河整治,深化“清三河”防反弹,实施河湖库塘清淤行动,开展清淤河道9条,池塘24个,完成清淤 11.5万方。实施水系沟通项目4个,涉及前进双板桥河、孔墅胡家塔进水河、山下下家河、新模沿路沟渠,开展小微水体生态修复9个。继续加大“四边三化”“两路两侧”整治力度,孔墅渣土场边坡治理工程完成初步设计,坟头乐边坡整治工程完成竣工验收。加快已建管网检测修复改造工程进度,对城区公里污水管道和公里雨污水管道进行检测、疏通和清淤,目前完成前期工作。继续实施老小区截污纳管工程,涉及城区居民房38幢1147户,目前完成初步设计。“河长制”进一步深化,加大河道保洁力度,实行动态保洁,跨镇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到Ⅳ类水质,小浃江四期、五期整治工程分别完成总工程量的90%和70%。全面落实扬尘、机动车尾气、有机废气等污染整治要求,空气质量符合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例大于75%。
激发特色农业发展活力。充分发挥街道农业产业、山水资源和地理区位等优势,按照《梦里水乡江南湿地滨江都市田园休闲区》整体规划,积极推进产业链延伸、提升和整合,推动农业多功能开发,努力打造集新农村建设展示基地、农业休闲观光基地、农耕文明保护基地、现代农业科教基地、精品果蔬生产基地和生态涵养基地于一体的都市农业综合体休闲区。新棉都市农业精品园建设总体完成,火龙果、水蜜桃、羊奶果、蓝莓等特色农产品已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继续扶持葡萄、草莓等街道的主打品牌水果的发展,葡萄种植面积达到4000余亩,草莓种植面积达200余亩,以“丁家山葡萄”为品牌的区域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继续推进小港潜龙水生植物园和杜鹃研发中心建设,截至目前,潜龙水生植物园已完成绿化水草种植;杜鹃研发中心开始杜鹃培育。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1000万元对石龙线沿线12个村共8000亩进行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已进入施工阶段。
快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梦里水乡”江南湿地建设为契机,突出“一村一品、一户一韵”规划理念,加速推进美丽乡村示范街道创建工作。重点打造兴岙村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目前开展施工图评审及预算编制。合兴村直下河自然庄北侧绿化公园、方前村在兴岙区域公园相继开工建设;姚张村村铭牌及道路硬化、绿化项目处于施工阶段;渡头董村继续实施市级改旧村项目建设,配合除污工程周边建设绿化公园项目开展施工图纸设计;梦里下邵--“活着的乡村”项目完成工程概算。合兴村、方前村、姚张村、渡头董村创建美丽乡村合格村,新模村进村道路拓宽工程、江家山村休闲步道项目、下倪桥农村市场改造工程、新棉村文化礼堂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农村田园综合体目前进入规划设计阶段。
四、着力提高民生事业保障力度
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完善社会救助机制,落实扶贫帮困各项政策,加强对农村困难户和伤残人士的救助,开展低保动态管理,推进低保边缘家庭排查和收入认定,开展困境儿童、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救助、因病因灾家庭的救助工作。截至目前,累计为困难群众发放春节慰问金112万元,发放各类救助金超400万元。全面开展优抚安置工作,确保优抚金、优待金、安置金及时足额发放,截至目前,累计发放优抚金及退伍军人生活补贴196.9万元,发放退伍士兵自主就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69.6万元,义务兵家属优待金164万元。同时,充分整合各类资源优势,引导社会力量开展优抚,通过浃江知行社建立“八一吧”老兵互助团网络平台,为退伍老兵提供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医疗服务、心理关怀、改善家居、公益服务等多方面服务。加大就业扶持力度,截至目前,累计办理灵活就业补助3316人,发放补助款1265余万元,企业招用大龄人员用工补助1138人,补助金额129余万元,发放自主创业小额贷款345万元。认真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健全完善社保网络体系,累计办理城乡居民医保12174人,个人缴费493万元。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享受人员资格认证4789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待遇享受人员资格认证3992人。加大慈善救助力度,救助794人次,救助金额73.34万元。
切实加大公共服务供给。认真贯彻落实“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分两批梳理出56项“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依托区域公共服务中心,打造“重心下移、职能下放、服务下延、工作下沉”“四下”新模式,探索“最多跑一次”改革新路径,全面提升为民服务新水平。今年以来,开展政府公共服务项目37396项次,接待群众达32000人次,群众满意率在98%以上。稳步实施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改革,深入推进教育内涵发展,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长山幼儿园顺利开园,小浃江学校新建选址筹建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小港实验学校体艺楼扩建工程预计年底开工。社区教育有序开展,累计培训达8万余人次。倡导生育文明构建幸福家庭,提升人口计生公共服务能力,加大孕前优生检测和出生缺陷干预,计划生育符合率达97.6%,开展计生特殊家庭关爱帮扶,新建60多家重点企业计生协会。加大劳动监察调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主动监察用人单位3106家次,接待各类企业及劳动者来访1300余批次;受理并调解劳动人事争议案159件,结案率100%。2017年,街道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获评“全国乡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综合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发展企业、社区和乡村文化,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成功举办第七届“小港杯”全国男子业余排球邀请赛、“荣华杯”北仑区健身气功西部站点邀请赛、“天波杯”足球赛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文化赛事。着力培育龙舟文化,承办北仑区第三届“两岸一家亲,龙舟端午情”龙舟赛等活动,吸引两岸18支队伍参赛,加强两岸基层传统文化交流。开展文化走亲,“共圆一个梦 同走一条路”走进五乡。推进全民阅读,打造“浃江书苑”和“城市书房”。深入开展“文艺惠民”,通过海享大舞台和送戏下乡,今年以来共计组织各类文艺演出60多场,送戏下乡56场,开展各类大型文艺晚会10余场。继续推进“乡贤驻堂”,构建起政府主导下的多渠道、多形式建设、管理农村文化礼堂的机制,开展文化礼堂走亲巡演、迎春礼、启蒙礼、开笔礼等各类活动,弘扬本地传统文化,真正让文化礼堂成为村居民心目中的“地标、家园”。
积极推动城市管建融合步伐。着眼于城区品质品位提升,借力智慧城管驱动,强化精细管理,推动城市管建融合步伐。小港智慧城管正式启用云平台,管理范围从2.7平方公里扩大至9.3平方公里,工作网格由3个增加至5个。截至目前,智慧城管平台共上报有效案件12723件,应处置完成11969件,已处置11969件,处置率100%;累计受理群众来电1231件,及时解决率达100%。以小城镇综合整治、“三改一拆”、剿劣等行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城区背街小巷、江南公路、小浃江路、渡口路、经七路等重点区域和重点路段的专项整治,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着力提升城市品位。截至目前,累计一般程序立案96起,抄告违停车辆335辆,清理僵尸车24辆,取缔无证经营3830余起,查处跨门占道经营4176余处,整治夜宵摊、马路市场157次。严厉打击各类行政违法行为,加大对渣土违法的打击力度,通过在重点路段增设监控设备、设立24小时监控固定卡点和流动巡查卡点,形成渣土立体管控网。今年以来,共检查车辆1441辆次,扣押涉案车辆59辆,立案查处 28起。
五、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街道党工委把传达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高潮。党工委中心学习组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班子成员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谈感想、谈工作,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准确领会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学习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学深学透,把党的十九大精神浸润在骨子里、奔流在血液中、熔铸在灵魂内,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写在小港大地上,谱写新时代小港发展新篇章。继续围绕“两学一做、浃江先行”品牌打造,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两学一做”的重要内容,强调“学在前列、做在实处,聚焦跻身第一方阵”,构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在活动谋划上求实,在“规定动作”上求细,在“自选动作”上求深,确保扎实、全面、深入地抓好学习教育各项工作的落实落地。
扎实有效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区域化党建理念,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特色、争创一流”的思路,持续探索基层党建工作,以“画好格子线、树好标杆线、建好精品线、描好虚实线、拉好警戒线”为准绳,在厚植党建基础上,五线勾股统筹发力,着力建成小港基层党建工作的“红色堡垒”。创新党员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城市社区中,建成“社区党委(总支)—小区(社会组织)党支部—楼宇党小组”的三级体系;在农村社区中,以“社区党委—村党支部—党小组(村民小组)”为主干网,干部包片,党员联户,将党建触角延伸至各个角落。推广“红项链”工程。抓住社会组织这个关键,在整个街道推广金葵花党建模式,通过党组织这条红线,把社会组织串起来,同时又通过党建统领,将社会组织打磨成红宝石,串成红宝石项链,如红联社区的5大类55个社会组织串成的“红项链”模式,确保社会组织始终在党组织的引导下健康成长,达到社区里80%以上党员都参与到社会组织当中,并作为骨干力量发挥作用;各类社会组织当中的骨干力量80%以上发展为党员的根本目标。在“党建带群建促社建”的推动下,红联社区在2017年被评为“四个100”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在下邵区域7个村试点“凉亭党建”,优选“红色亭长”,发动“三老”宣讲队伍,在区域18个凉亭联动开展“讲党课、话党性、倡志愿”服务,集中听民声、解民困,在推进农村治水、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中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继续执行基层党建“十项清单”,建立健全党建专项考核机制,以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清风督察、设立村社重点考核奖等方式,对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实绩不明显、群众不满意、考核不合格的村社干部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健全升降通道。
从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敢担当、有作为”的基层干部队伍,从抓先进激励和软弱帮扶两头着手,旗帜鲜明地树立起奖励先进的导向。优配强村社班子,完善选拔任用机制,选拔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优秀人才进入村班子,尤其是选优配强村书记。在今年村支部换届中,街道按照先党组织换届,再村委会、村监会和股份经济合作社换届(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同步推进)的顺序,顺利完成37个村党支部、4个社区党组织、34个村委会和6个社区居委会的换届工作。选拔任用好中层干部,按照“定人、定岗、定职”的“三定”要求,实现人员、岗位、职务精准匹配,落实科室长负责制,全部科室实现“一正两副”配备,理顺管理体制。今年以来,通过组织推荐提名、竞职、民主测评、考察公示等一系列程序,提拔任用中层干部4人,推荐区管后备干部7人,部管后备干部1人。坚持选派干部到支大支重、三改一拆、矛盾纠纷调处、新农村建设等急难险重的岗位进行锻炼,加大干部多岗位锻炼力度,建立干部管理“能上能下”的常态化新机制。做好后备梯队建设,在社工中精心培育后备干部。突出军转干部培养使用,根据军转干部的工作经历、岗位特点、职业预期和发展潜力等,紧紧抓住基层工作要求,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