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桥:把爱好“搬”进了学校
发布时间:2018-05-25 06:08:22 来源:柴桥街道 阅读次数:

  柴桥实验小学的德育主任刘浩叶老师不仅自己喜爱养鱼,还把这项爱好“搬”进了学校,成立金鱼繁育社团,还开设了金鱼繁育课程。

  刘浩叶自小就喜欢养鱼,童年时他经常拿着竹编的簸箕去小溪里抓鱼来养。但往往过一夜,鱼儿们就都翻了肚子……

  长大后,刘浩叶的家也从山村搬到了镇上,接触到了金鱼。当时他就被这“水中精灵”迷住了。那丰富的色彩,绚丽的身姿,奇特的外形,无一不深深地吸引着他。由于条件有限,刘浩叶只能省吃俭用,偶尔买一两条,养在钵中,看着小鱼抢食、吐泡,别有一番趣味。

  2007年,机缘巧合之下,刘浩叶通过网络认识了一种全新的金鱼——日本兰寿。兰寿完全不同于经常接触到的本土金鱼,健壮而又线条分明的体型、艳丽的色彩和稳健的游姿,让他十分震撼。当时他“头脑一热”,高价买进了一批鱼种,开始了自己的金鱼繁育之路。家中原本就不大的院子里,放上了养鱼的水槽。

  真正做起金鱼的繁育之后,刘浩叶发现要养好金鱼确实很不容易。从金鱼产卵开始,在鱼卵孵化后,每天要喂食买来孵化的丰年虾,要管理好水质,还要多次挑苗,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养鱼的技术水平有限,一不小心,鱼儿们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要养好鱼,需要一股持之以恒的精神。刘浩叶的家人觉得养鱼太累了,曾劝他放弃。可是他觉得养金鱼是累并快乐着,看着鱼苗在水里群游,他觉得是一种享受;看着“小家伙们”逐渐长成漂亮的大鱼,他感到十分满足。

  三四年之后,刘浩叶应邀把金鱼们“请进”了学校的红领巾农科院,还招募了一批有兴趣的学生,成立了金鱼繁育社团。刘浩叶手把手地教同学们如何挑鱼,如何进行人工繁殖,如何换水,如何欣赏。同学们也轮流细心照料,用爱心和恒心,把金鱼养得很好。

  “当时有不少品种,如鹅头红、龙睛蝶尾、鹤顶红、鎏金等,当然最多的还是日本兰寿。”刘老师说,繁育出来的小鱼也经常“游”进科学实验室,供学生们科学观察,还会“游”进各班教室和各个办公室的鱼缸,给师生带去快乐,也给学校增添一份生机。老师们工作累了,到池边欣赏一下金鱼活泼的身姿,放松心情。

  “现在鱼的种类不多,农科院的玻璃房马上要进行改建,会养鱼的学生也毕业了。下学期,等新的场地落成了,我会开设更加专业的金鱼繁育课程,将这个实践活动持续下去。”刘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