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品质提升至关重要,事关“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核心区的综合竞争力,事关北仑区域的核心形象,事关北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近年来,北仑中心城区的品质有了很大提升,城区规模实现了拓展,区域功能实现了优化。
我区中心城区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山、海、林、岛、河齐备,为提升城市品质提供了有利条件。今后,我区将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地形地势和自然资源,紧紧围绕“五个城市”建设,以“两山、三环、四带”为品质提升总框架,以“四路”为城市发展骨架,构建绿脉、营造水脉、塑造文脉、集聚人脉,着力提升中心城区品质、功能和形象。
生态修复 回归自然
把北仑山区域打造为花园城市样板
北仑区、北仑港均因北仑山而得名。北仑山地理位置优越、视野开阔、风景优美,是四河入海的汇入点,是中心城区开放空间的根脉和城市发展的灵魂,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景观和纪念意义。
近日,《北仑山区域规划及景观设计》通过审核,并力争尽快实施。位于我区北部临港区域的北仑山区域,是120公里海岸线上唯一一处即将开发的大型公共绿地,将承担极其重要的使命。据了解,该规划及景观设计聚焦北仑山作为城归大海的突破口,塑造我市乃至杭州湾大湾区的第一海港门户,由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担纲设计。
北仑山区域不仅将成为宁波港口城市的新地标和市民客厅,而且也是北仑城区城市更新的战略支点,成为城市格局中的生态基础设施。设计团队提出了重回自然的概念,希望通过生态修复与分期实施打造一片可以弹性生长的滨海森林。生态修复将围绕土壤、水、植被、动物四个专题展开。通过修复,重新恢复森林生态系统、河道生态系统和草甸生态系统,为城市动物和候鸟提供栖息场所。
通过全方位的生态修复后,规划设计将在近期重点建设林下休闲区、生态保育区和滨海休闲区。整个园区内以步行为主,并设置空中栈桥系统,使游客可以在不同的空间和高度游览公园。林下休闲区是整个场地游客最为集中、最为热闹的区域。在森林式的生态基底下,各式各样的活动将在这里展开,包括种类丰富的体育运动、森林体验等。体育运动方面,除了常见的球类运动外,还有极限运动、儿童运动、太极户外瑜伽等场地及有氧跑道、水上运动中心等。森林体验方面,包括湿地体验、露营、丛林探险、科普教育等。
待一二期开发成功后,场地环境、人气达到预期效果时,可以进行三期的商业办公与高端酒店开发,最终把北仑山片区,打造成北仑区的花园城市样板,重回自然,构建一片弹性生长的滨海森林。“把核心城区的滨海区域转变为公共空间,把丰富有趣的滨海空间重新还给市民。北仑山区域作为北仑区第一块即将实施的临港公共绿地地块,对我区临港区域未来的发展和转型具有深远的意义。”区规划分局有关负责人说。
拉高标杆 彰显特色
优化中心城区品质提升格局
近年来,我区着力提升城市品质,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城市功能不够强,城区规模、配套设施与经济地位不匹配。二是城市品质不够高,产业与城市空间界限不清,影响环境形象。三是城市资源利用不够好,地方特色不突出,与先进地区还有一定差距。
为此,今后我区将拉高标杆、彰显特色,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品质提升格局。按照商务城市、健康城市、森林城市、花园城市、时尚城市建设的思路,全面落实,稳步推进。
同时,进一步优化完善中心城区品质提升的“两山、三环、四带”的功能结构和“四路”的发展骨架。“两山”指北仑山与凤凰山。北仑山是入海口地标,而凤凰山如同镶嵌于中心城区的一颗翡翠,和小山公园共同组成中心城区唯一的城市山体公园。该区域呈现人工与自然交融的品质环境,今后将打开公共空间,共享城市生活。“三环”指港城生活环、品质通勤环、公园游憩环。三个环圈层分布,承载中心城区日常通勤、休闲游憩、康体养生、户外运动等城市慢行空间。港城生活环指泰山路、太河路、恒山路与岩河所围合的核心圈层,全长7.5公里,串联主要商业、办公、文体和公共交通设施,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求。品质通勤环以钱塘江路、明州路、华山路、庐山路和沙湾河为载体,全长15公里,沿线覆盖主要居住组团和办公地点,疏解区内交通压力。公园游憩环侧重郊野的山海风光体验,是户外拓展,徒步骑行爱好者的理想选择。
“四带”指岩河、中河、太河、沙湾河绿化带。四条河宛如四条蓝色飘带,连山通海、穿城而过,形成中心城区的独特发展格局。岩河东侧是宽阔的绿带,可建设成一条生态涵养绿道。中河沿线分布有诸多城市公园、体育训练基地、图书馆、宁职院等公共设施,可建设成一条文化休闲长廊。太河从北仑山海岸直抵城湾水库和九峰山山脚,可建设成一条山海风光走廊。沙湾河流经凤凰山公园、小山公园、海港主题乐园,可建设成一条游憩观光走廊。
“四路”指太河路、新大路、泰山路、明州路。太河路是联动中心城区、中央生态区、滨海新城的城市空间轴线。泰山路应按照“港城形象中轴、都市迎宾大道”的总体功能定位,形成串联中心城区和滨江新城的跨区域都市走廊。明州路紧邻港区,以生产、生活服务配套为主要功能,成为中心城区北部港城融合、区港联动的城市生活性主要道路。新大路见证了中心城区发展变迁,以服务市民日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主要业态,成为联动新碶、大碶的高品质商业街区。
我区还要重新梳理中心城区品质提升的空间脉络,构建特色绿脉和生态水脉。在构建绿脉中,实现中心城区绿地的网络化和系统化。在泰山路、太河路等重要的城市门户干道布置连绵的特色树种和充足的沿路绿化,打造区域知名的景观大道,优化步行体验。在高速公路和国省道等通道两侧种植整齐连续的高大乔木带,着重提升行车体验。重点建设北仑山海上森林体育公园、凤凰山休闲森林公园、塑造多样性、高质量的公共休闲场所。
我区还将营造水脉,打造成独具中心城区特色的清水绿岸。以中河、太河、岩河、沙湾河沿河绿带为生态架构,为市民提供充足的公共开放空间。同时塑造文脉,展现国际港、品质城、生态区城市特质。通过集聚人脉,扩大和提升北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全局谋划 因地制宜
多措并举提升中心城区品质
今后,将强化中心城区在北仑区域中的城市地位。通过增强服务功能,提升城市能级。以“一带一路”跨境贸易论坛为抓手,打造国际贸易港,构建“一带一路”展示交流平台。依托现有商业办公综合体,引进品牌、优化服务,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做好商务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提高四条道路的环境品质。同时,与芯港小镇与环保小镇联动发展,切实提升北仑中心城区的人气和吸引力。我区还将通过持续自主创新,提升城市魅力;通过完善公共配套,聚焦民生事业。
我区将突出“两山”在中心城区品质提升中的龙头地位,同时展现“三环”在中心城区品质提升中的纽带作用。一是按先易后难、从中心到外围的步骤,加快实施沿中河—黄山路—太河—泰山路和中心公园的慢行步道,满足市民日常出行、健身、游憩的生活需要,同时缓解中心城区核心区的交通问题。二是逐步落实,从局部到整体,充分利用泰山路、太河路等及重要河道绿地,与局部慢行步道相衔接,逐步按照规划“三环”扩大实施范围,从而改善整个中心城区交通状况。
同时凸显“四带”在中心城区品质提升中的核心功能,发挥“四路”在中心城区品质提升中的联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