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060029550703/2018-28213
组配分类 部门工作 发布机构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成文日期 2018-11-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文体综合类
索引号 113302060029550703/2018-28213
组配分类 部门工作
发布机构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成文日期 2018-11-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文体综合类
北仑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思路

2018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北仑文化体育工作以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契机,始终坚持文化体育为人民的工作导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新常态,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作风,推进了文化体育事业实现新的发展和新的突破。

一、抓规划,顶层设计方向明确

完成《北仑区海洋文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为海洋文化强区建设提供规划引领。出台《北仑区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开展北仑区“十三五”文体事业发展中期评估。

二、抓项目,设施建设升档提速

总投资1.7亿的北仑文体广场项目启动前期填渣工程。完成《港通天下——中国港口历史陈列》改陈工程,全面展现港口发展对一带一路的支撑作用。总投资2500万元的白峰盛威体育馆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3.6亿元的海天文体中心开工建设。完成北仑体艺中心屋顶膜维护、北仑体育训练基地二期足球场改造、综合训练馆改造维修、北仑影剧院改造维修。研究推进北仑美术馆(邵克萍艺术馆)建设项目。

三、抓亮点,体育赛事影响深远

充分发挥“国家宁波北仑体育训练基地”作用,承接中国女排集训3次,中国男排集训1次。圆满完成2018世界排球联赛全球首秀,赢得广泛关注;举办“开放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沿海开放城市排球邀请赛,并致力将“开放杯”打造成为新的排球品牌赛事,排球运动在北仑持续升温。引进世界房车锦标赛、F4中国锦标赛、摩托车超级锦标赛等赛车比赛,打造宁波国际赛道节,带动了宁波汽摩运动的开展,宁波国际赛道成为北仑新的体育名片。组织做好2018年全国拔河新星系列赛(宁波站)、“小港杯”第八届全国男子业余排球邀请赛、第六届“春晖杯”国际体育舞蹈大赛等大型赛事,有效提升了北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抓品牌,区域特色更加彰显

(一)港口文化品牌内涵日渐丰富。举办第二届“水下考古·宁波论坛”;出版《首届“港通天下”国际港口文化论坛文集》,完成中国港口研究丛书首册《天下开港——宁波港人文地理史述考》的出版和座谈会。世界第一台集装箱岸桥装卸设备征集落地,成为北仑港口特色地标景观。

(二)漆画艺术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首届中国(宁波·北仑)青年漆画大展在“艺术宁波TOP10评选”活动中荣获2017年度艺术事件奖。完成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北仑创作中心项目建设。与省美协合作,面向全省先后举办两期为期一个月的浙江省漆画创作研修班。协办第三届中国漆画学术提名展。8件漆画作品入选“勇立潮头”——浙江省第七届青年美术作品展,超过全省漆画入选数量的一半。

(三)“钢琴之乡”品牌逐步打响。成功举办2018“丝路琴声”宁波国际钢琴艺术节,充分展示了文化北仑的魅力,社会反响强烈。

五、抓服务,场馆开放明显提质

(一)北仑文化馆免费培训服务网络更加完善。依托文化加油站和文化艺术培训中心,打造多元化、全覆盖的“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培训网络,探索建立了以文化加油站为基本框架的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和服务网点建设,编辑出版了《宁波市北仑区文化馆总分馆服务菜单TOP100》,推出包括中国结、钩针编织、插花等点单课程340次,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二)北仑图书馆“全民阅读”引领作用发挥越加明显。北仑图书馆顺利通过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再获“一级图书馆”殊荣;全年接待各类读者80万余人次;开通微信扫码借书功能,借还图书133万册次;提供读者个性化点书和悦买悦享服务700册次;组织开展4.23世界读书日、北仑区第八届未成年人读书节、九峰讲坛等读书活动180场次,参与读者达6万余人次,“书香城市”建设明显。北仑“流通图书站”获市文化示范项目,大碶街道富春社区成功入选全国家庭亲子阅读活动体验基地。

(三)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场馆服务持续升级。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年到馆观众约58万人次,荣获2018香港国际授权展中国内地馆优秀参展商、宁波市文明单位、最受市民喜爱的十大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展览《我从远古来——史前宁波人的生活》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第十二届浙江省陈列展览精品奖;“万物启蒙”中国文化通识夏令营荣获全省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最佳教学设计奖和全国优秀案例奖。新征集清姚燮梅花诗意图册、清同治诰命碑等藏品,接收现代翁真如书画《考拉》、清代绿营铁矛等捐赠品,完成《馆藏精品图录》编辑工作。

(四)建成北仑开发开放纪念馆和“热土传奇”专题陈列,完善梅山盐场纪念馆陈列,融合具有北仑特色的“初心”教育参观线。完成北仑影剧院改造维修,场馆服务进一步提升。

六、抓民生,文化普惠全民共享

(一)群文活动推陈出新。举办“当我们正年轻”2018新年音乐PARTY、2018“为人民歌唱”新春交响合唱音乐会等有影响力的新春惠民活动;举办2018北仑区企业员工排舞培训、“青春绽放·活力年代”的快闪活动、“放歌新时代”北仑区第三届职工合唱比赛等企业文化月系列活动;举办“风从海上来”——北仑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歌会暨宁波市县市区文化馆文艺大联动、北仑文艺惠民音乐分享会;承办浙江省群星正书大展、组织开展2018“一人一艺杯”宁波市首届舞王大赛北仑海选,丰富基层群众生活,其中民间舞《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成功晋级宁波市十强。

(二)“送文化”全民普惠。举办《漫谈中华文化涵养和古典文艺情韵》等九峰讲坛19场,举办《金钩玉带入梦来——中国古代带钩展》等临展10期,举办《合浦港考古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等港博讲坛12场,举办“星空海洋,扬帆起航”等“我与港博同成长”青少年教育体验活动55期。举办送书下乡3.9万册,送戏下乡270场,送电影下乡900场。

(三)文化交流协作共建。组织赴吉林图们、汪清等地“文化走亲”,促进异地多元文化的共融共享。

七、抓创强,“健康北仑”稳步推进

(一)“大群体”工作格局更加完善。围绕“四提升四覆盖”创建工作,出台《北仑区“四提升四覆盖”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合力推进全民健身工作。

(二)持续打造北仑区全民健身大联赛赛事品牌。将联赛项目扩展到13个,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外包赛事承办权,极大调动了社会的参与热情。并依托联赛平台,举办“情系延边州,携手扶贫日”2018北仑全民健身大联赛暨第四届职工运动会登山比赛,开展公益活动。

(三)推进实施三年万人体育技能公益培训。组织开展篮球、健身气功等16个项目培训,累计培训3300余人次。稳步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工作,完成测试2300余人次。

(四)积极承办省市赛事活动。承办做好浙江省第七届乒乓球等级积分联赛(北仑站)、2018甬台青少年木球交流赛暨宁波市青少年木球锦标赛、2018“德丰利达杯”中国门球冠军赛宁波分区选拔赛、2018年“恒迪奥迪”杯浙江省羽毛球业余联赛(北仑站)、浙江省羽毛球业余联赛(北仑站)、2018赛季城市围棋联赛柴桥和戚家山专场等区级及以上体育赛事近90场,累计参与人次超过10万。

八、抓创作,文艺精品不断呈现

举办区第二十三届群众文艺调演(小品、小戏、曲艺),引导基层开展文艺创作,其中原创小品《听见美丽》被选派参加宁波市第六届戏剧小品、小戏、曲艺会演获得创作表演双金奖。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各类评选,春联作品《千峰万水联》受邀参加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戊戌新章——国博春联展》;合唱《在灿烂阳光下》获浙江省开发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合唱大赛金奖;漆艺彩绘《戚继光抗倭八联屏》获第三届浙江工艺美术双年展铜奖;歌手张骏耀获2018“新松计划”浙江省青年歌手大赛选拔赛优秀奖;小组唱《Lighting》获2018浙江省首届青少年声乐大赛二等奖;《文化志愿者建设》《社会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分别获得《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宣传画征集活动一等奖、二等奖;《桐庐印象》获2017浙江省“绿水青山 潇洒桐庐”剪纸大赛二等奖,《合村绣鞋,步履生风》《潇洒桐庐,唯美莲城》获三等奖;梅山舞狮《古韵遗风》荣获第七届浙江民间文艺映山红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评选活动银奖;舞蹈《老伴》获宁波市第四届青年舞蹈演员大赛群文组一等奖。

九、抓保护,文物修缮全力推进

有序推进镇海口海防遗址(江南部分)抢险加固保护一期工程,完成镇远、靖远、平远三处炮台考古调查勘探及第一阶段考古发掘,获得的重大成果填补了建区三十余年来对海防遗址埋藏部分的认知;完成《镇远、靖远、宏远、平远炮台应急抢险加固工程设计方案》修改完善及2019年计划书(初稿)编制。指导完成戚家山蛟山阁、小港金银渡桥修缮项目,开展霞浦陈华周家祠堂修缮工程。启动《梅山盐场盐田旧址保护利用方案》编制,完成《霞浦张人亚故居修缮工程设计方案》报批。联合启动《柴桥钟观光故居利用方案》编制,申报霞浦新浦老屋入选宁波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联合开展博物馆和文物建筑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继续实施“四级”文物巡查及会同执法大队开展文物安全专项检查制度,及时处理解决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完成瑞庐“两划”方案上报及“四有”档案编制。审核梅山盐场旧址《盐田保护遗址挡土墙方案》。开展小浃江“碶闸桥渡”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调研,协调迁移保护三普登录点小港福兴桥。加强全区土地出让、土地储备入库前文物影响调查。

十、抓传承,非遗活动内外联动

举办北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巡回展、北仑区“非遗特色月”系列活动,开展非遗一日游市民体验活动。“我们的2018”元宵游园会、第十届“春之约”朗诵会等我们的节日活动受到市民的关注与好评。水浒名拳受邀参加韩国第57届耽罗文化节,组队参加“阿拉非遗汇”“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浙江大运河文化遗产主题展演等非遗交流活动。跳蚤会等被列入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跑马灯等被列入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新增市级传承基地1个。梅山列入首批宁波市非遗特色小镇(实验)。葛洪文化挖掘成效显著,编辑出版《葛仙翁的传说》,成功举办2018宁波北仑葛洪与中医药文化研讨会。

十一、抓监管,文化市场井然有序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做好日常行政审批工作,接受电话及现场咨询近230人次,1-10月受理行政审批80余件。强化行业自律,举办法规培训班六期,全区700余家文化经营单位负责人参加集中培训,参训率达90%以上。加强日常执法检查,坚持全面整治与突出重点相结合,1-10月累计出动检查近1700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3400余家次。联合查获了3起 “问题地图”案件,共计查扣近3万张即将出口涉嫌违禁的出版物。实施“互联网+”综合执法模式,推进文化市场技术监管平台二期项目,进一步实现“人防+技防”。

十二、抓产业,服务企业提质增效

(一)文化体育产业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启动《北仑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北仑区关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细则》等文件制定,编制完成《北仑区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为文化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依据。整合区域资源,摸清家底,做实北仑区体育产业机构名录库,开展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创建。

(二)大力扶持博地影秀城发展。成功引进承办第31届电视剧“飞天奖”暨第25届电视文艺“星光奖”颁奖典礼,举办北仑区文化消费月活动,承办宁波市文化消费季暨北仑文化消费月启动仪式。

(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成功获评市级(培育)文化产业园区1家,宁波怡人玩具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入选“2018-2019年度宁波市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占据全市入选企业数量的三分之一。创源文化创评浙江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铭泰赛道入选2018年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文创产业增加值名列全市前茅。

(四)组织企业参加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宁波市体育产业博览会、第十三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第14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系列活动,扩大对外宣传营销,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推动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宁波恒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时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参加宁波市“文创板”开板仪式暨企业集中挂牌及项目路演会。

十三、抓训练,竞技体育蓬勃发展

建立“一校四点七基地”,形成了以点带面的体育培训格局,全年向上级体育部门输送竞技体育人才35名。体育竞技人才持续发力,北仑籍运动员泮佑琦获2018年全国田径锦标赛三级跳远第一名,胡沁莹获全国翻波板锦标赛女子Gaastra Fun级的冠军,胡军辉获得全国U21射击锦标赛男子10米气手枪团体冠军、混合团体冠军和个人亚军。参加省运会夺得金牌17.11枚,其中省运会第一个项目的首枚金牌由北仑籍运动员姜杉杉夺得。参加市级青少年比赛15项,获金牌38枚。

十四、抓管理,干部队伍风清气正

积极围绕“六争攻坚”“两整两提”等全区中心工作,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战斗力,发挥文化体育工作服务中心大局的作用。制定《党委工作规则》,提升局党委运行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出台《内部审计工作管理制度》《上级补助资金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规范性制度文件,为相关工作的规范开展提供了制度遵循;修订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等作风建设制度,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职责。开展对体彩站、文化行业协会、文体联合会进行内审,组织中心组理论学习,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履职,实现党风廉政工作常抓不懈。

2019年工作计划

2019年是确保“十三五”规划任务圆满完成的关键之年,北仑区文化体育工作将以增强文化软实力,增强人民获得感为总方向,围绕“六争攻坚”“两整两提”等全区中心工作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主旋律,不断丰富海洋文化强区内涵,实现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一、以文体阵地提升为举措,扩大覆盖半径

(一)打造中心城区健身集聚圈。加快北仑文体广场工程建设,力争6月底完成主体工程,尽早投入使用。

(二)协调推进北仑体艺中心场馆、北仑体育训练基地二期7号馆维护,完善场馆设施,为老百姓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健身场地,推进北仑城区品质体育生活化。

(三)筹备北仑美术馆(邵克萍艺术馆)项目建设,协调做好开工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二、以深化体育品牌为重点,提升北仑知名度

(一)依托“国家宁波北仑体育训练基地”,承接做好国家队集训服务保障。开展体育宾馆改造维修,提升集训保障服务质量。积极拓展承接俱乐部队等集训服务,在打响国家综合体育训练基地品牌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

(二)承办做好2019年世界排球联赛,同步积极引进高质量高规格的体育赛事,使赛事氛围更加浓厚。

三、以提升区域特色文化品质为抓手,打造北仑亮点

(一)推进漆艺示范品牌创建。办好第二届中国(宁波北仑)青年漆画大展,承办浙江省漆画创作研修班,漆画创作基地引进创作人才,加大文创产品开发,致力于漆艺地方文化精品培育,创建第四批市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

(二)加强地方文献建设。发挥地方文献特约研究员的智囊团作用,加大征集力度,拓宽征集渠道。利用有限的馆舍空间,通过布局再造,建设“小人书精品书房”,加强对北仑连环画名家贺友直、李天心等地方特色资源的整理。

(三)延展传统文化传承空间。以“文化与自然遗产日”“非遗特色月”品牌活动打造为重点,办好第三届宁波文化庙会等活动。以传统文化串联“阿拉的节日”、美食节、体验游、特色青少年研学品牌和社教活动等文化加旅游资源。开展传统文化校园行系列活动,增大“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中传统文化的比重,扩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启动非遗数据库建设,利用数字化的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扶持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民俗文化村创建,指导非遗小镇深化发展,搭建好非遗展示体验平台。

(四)围绕主题凝聚文化自信。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大节庆为重点,有系统地策划、创作,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策划艺术分享、诗歌朗诵、音乐互动相融合的艺术盛会,举办国庆主题展览,动态与静态文化相结合,区级、街道、村(社区)相呼应,以上下联动促进市民互动,以高品质的活动强化文化担当,凝聚文化自信。

(五)增大音乐艺术发展维度。挖掘钢琴文化产业优势、艺术大家影响优势、童声合唱与社团优势,以赛事为基础,活动为载体,持续打造钢琴音乐、群众合唱品牌。在逐步规范、提升的基础上,充分激发企业积极性,发挥资源优势,开展有深度、有广度的钢琴艺术、合唱艺术活动,提高音乐艺术的群众基础。

(六)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加大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利用,助力乡村建设传统风貌保护。指导开展柴桥、瑞岩禅寺藏经阁、虞家后新屋、陈逸飞故居、下邵老街一期等抢救性修缮,推进钟观光故居等科学利用,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精神凝聚作用。做好送戏、送电影和文化下乡,加强对乡村文艺团队的分类指导,推动开展有特色乡土味道的文化活动,办好乡村文艺展演(合唱、民乐、综艺)、文化展览(书画、摄影、征文),结合民俗文化村创建、非遗传承展示和研究创意开发,促进乡村技艺向文化产品转化,助力乡村文脉的延续。

(七)聚焦文物保护利用改革。采取有效措施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实施 “四级”巡查制度,完善文物“四有”档案,完成所有文保点文物保护标志碑安装和“两划”工作,推动“三普”登录点标志牌安装。推进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镇海口海防遗址抢救性修缮和第一阶段保护工程。启动梅山盐场旧址保护利用工程。加强藏品管理工作,科学调整库房布局,实施藏品保护囊匣定制项目,规范开展文物修复。建立馆藏数据库,完善智能管理。制定征集规划,多渠道开展藏品征集,形成馆藏体系。转化“一普”成果,出版《中国港口博物馆馆藏精品》图录。

四、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基础,完善服务供给

(一)激活资源,提高效能。对标国家和省区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法律、法规与规范化标准,结合我区实际,优化整合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保障、文化惠民项目、重大文化活动、社会参与等评价指标,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绩效动态评估系统,改革完善扶持奖励政策。

(二)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开展基层骨干、专业队伍、街道分管领导业务培训,凝心聚力抓创作、出精品,搭载体、强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扩大文化馆总分馆社会化参与面,培育特色文化加油站(文化空间)、服务示范文化团队(联盟)、公共文化服务创新项目等,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完善“1+7”博物馆体系,发挥总分馆建设运营机制优势。健全“1+10”图书馆总分馆体系,规范街道分馆建设和管理,促进图书流通站、“城市书房”和各类主题图书馆建设。完善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理事会建设,发挥理事会实效。

(三)突显个性,增强服务。利用好现有阵地开展视听艺术、文博普及,全民阅读,办好“一人一艺”全民艺术等公益培训、《白银芳华——中国十九、二十世纪外销银器展》《2019港口与影像》等优质临展,提质“阿拉的节日”“春之约”诗歌朗诵会、全民摄影季赛、“海享大舞台”、九峰讲坛、“悦读伴你成长”系列活动等,举办金莺歌手(青年+少儿)大赛、第二十四届群众文艺调演(音乐舞蹈)、未成年人读书节。推进“书香城市”建设,加大对未成年人、老年人、视障人士、外来建设者等特殊群体的服务力度,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人均共享。

五、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空间为依托,提升文化影响力

(一)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和联盟合作。搭建“海丝”文化交流平台,加强与优秀团队的合作,举办全国涉海类博物馆馆长论坛,策划开展长三角城市文化大联动,引进《尤利西斯之歌:波尔图斯,古罗马海港》展览,与阿联酋“拥抱中国”执行委员会进一步磋商,办好交流项目。拓展跨省、跨市交流,做好文化走亲、学习交流等活动。

(二)深化东西部对口帮扶与“山海协作”的文化交流。搭建帮扶与协作的交流框架,开展学习交流、定期会商、文化表演、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的协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努力促进双方文化事业的改革发展。依托更深层次的载体,策划组织好文化交流活动。

(三)深化扩大社会参与影响力。加强公共文化调研,做好文博学术研究。出版《第二届“水下考古宁波论坛论文集》和《港口与影像》《一个叫作“宁波”的海丝城市》等图录,充分利用区域与馆藏资源,做好文创开发与推广;推出“北仑印记”非遗宣传片,利用各文化类纪念日,组织开展活动,开展相关法制宣传。做好“互联网+公共文化”文章,提高服务质量,运营好官方公众号,继续实施文化活动网络直播,多渠道扩大文化影响力。

六、以体育创强为契机,推进体育惠民

(一)围绕“全国全民健身模范县(市)”创建工作,补短板,增优势,开展北仑区“十大社区体育公园评选”活动,推动多元化体育基础资源的完善。

(二)依托“北仑区全民健身大联赛”,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到体育赛事的策划和组织。开展区级健身品牌创建,支持和鼓励街道精品健身项目和传统体育项目开展,凸显“一街一品”特色。推动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创新体育健身新形式、新方法、新载体。

(三)深化三年万人体育技能公益培训计划,健全区、街道、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指导服务网络,切实发挥体育指导员职责,推动发展本地有影响力的群众体育项目。建立国民体质测试便捷化、常态化服务机制,推进“体医结合”进程,提高科学健身服务水平。

(四)围绕“四化六有”要求,推进体育社团规范化、实体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社团服务能力。积极引导鼓励有条件的体育社团承接政府职能,承办体育赛事活动、开展体育培训,促使创建社团自身品牌和特色,逐步形成“一协会一品牌,一协会一特色”的格局。

(五)加快北仑区少体校建制,协调推进区少体校整体搬迁到梅山学校工作。加大体育苗子选拔输送力度,推进竞训实效。组队参加宁波市第十八届运动会,确保参与人数、参与项目、参与成绩较往届提高。

七、以文化市场治理为根本,确保平安有序

(一)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文化市场行政审批提速增效。进一步实施“全城通办”“证照分离”“一证通办”等行政审批改革举措,全面实行“容缺受理”“全科受理”,进一步提升群众和企业办事效率,进一步助推“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热情,服务北仑经济社会发展。

(二)积极推进文化市场执法监管信用机制建设,实施文化市场“黑名单”制度、开展诚信经营单位创建评选,健全文化市场执法对象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对文化经营单位的远程监管,全面提升行政执法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三)深化“阳光执法”,着力形成公开公正、透明廉洁的工作机制。畅通与经营户之间的联系渠道,积极引导经营者守法规范经营。开展法律法规培训,进一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加强对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文化市场协管员的业务培训宣传,延伸执法监管的手臂。

八、以重点文产项目扶持为突破,形成发展态势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文创企业能级。扩大文化产业扶持资金,重点扶持影视、创意设计等文化企业升级。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多种形式,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发展能级。

(二)以影视、休闲体育为重点,打造具有北仑特色的文化体育产业,充分发挥现代影视基地的平台优势,集聚一批优质影视企业,培训发展一批影视拍摄、后期制作、宣传发行等领域的特色企业,打造较为完整的影视产业和现代影视基地。培育推进宁波国际赛道、梅山湾万人沙滩、森林游步道等项目,推进滑冰、冲浪、游艇、桨板、皮划艇等水上项目,发展壮大运动休闲体育产业。

(三)全力服务企业,加强园区建设,为企业构建宣传推广服务平台。鼓励文体企业走出去进行宣传推广,支持组织企业参加全国性的文博会、体博会等国际国内大型展会。积极推荐优秀体育企业申报省市体育产业发展资金项目,推荐优秀企业申报省市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着力加大对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力度,推动成长型企业向数字科技园、博地影秀城、华生设计巢、美博文创区等专业园区聚集。

九、以干部队伍建设为核心,提升工作效能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文体队伍素质。扎实落实中心组学习和干部学习机制,深入开展以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八战略、六争攻坚、两整两提为重点的理论学习,提升思想素质。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积极推动业务骨干参与学习,逐步健全文化体育业务培训常态机制,为文化体育事业持续稳步发展做好人才保障。

(三)加强内部管理,优化文体系统发展软环境。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等党风廉政建设规定,完善系统各项规章制度。发挥内审作用,加大内审力度。强化日常监督常态化,确保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履职发挥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