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06002955388X/2018-28199
组配分类 部门工作 发布机构 区农林局
成文日期 2018-10-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农业、水利,农业
索引号 11330206002955388X/2018-28199
组配分类 部门工作
发布机构 区农林局
成文日期 2018-10-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农业、水利,农业
北仑区农林局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思路

  一、2017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全景化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改革创新,完善政策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一)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全景化建设美丽乡村的若干意见》,明确以全域景区化的理念和标准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分类创建,突出示范引领,明确小港西片区、大碶九峰片区、柴桥梅保连沿线、春晓片区、郭巨紫薇岙片区、白峰上阳片区等为美丽乡村重点建设区块。全年启动培育市级合格村17个,示范村3个,风景线1条,示范街道1个,已基本完成市级合格村创建10个。其中,①小港街道兴岙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项目与下邵老街项目建设已进入编制预算阶段。②大碶街道结合城湾村美丽乡村一事一议项目建设,重点实施景观整治提升项目,已编制完成相关规划。③春晓街道以三山溪源精品线提升为主,通过沿山公路项目的实施,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与村庄梳理式改造。④郭巨街道重点打造穿山疏港郭巨出口紫薇岙区块,目前相关规划已基本定稿,部分前期项目已在实施。⑤白峰街重点打造龙马风情线(虾蜡龙潭-马盘),目前已完成规划与预算编制,即将进入招标施工阶段。
  (二)绿色都市农业加快建设。①重点围绕北仑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小港滨江都市田园休闲区、大碶嘉溪区块、柴桥河头瑞岩田园休闲区、三山溪源精品线块、白峰阳东区块等区域加快推进美丽田园建设,其中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已开展河道清淤、道路基建等整体环境提升工程,小港潜龙水生植物园、杜鹃研发中心、新棉都市农业精品园等产业基地已建设完成,三山溪源精品线已委托远见旅游规划设计院开展规划设计。孟君茶业有限公司和巾帼园艺发展有限公司分别获得了市最美茶园和最美花园称号。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完成了6家市级林业龙头企业监测工作,组织3家企业开展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申报工作,其中宁波丽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顺利获得认定。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已开展各类农业专业技能培训23期,培训人数达1150人次。③农业信息保险服务不断创新。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已建成村级信息服务站180个,选聘村级服务站信息员180名。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开展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对花木种植保险的可行性进行了调研,在花木主产区进行了花木保险试点。
  (三)农旅融合进程不断加快。①积极推进国家和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创建,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三产融合,目前已完成示范区创建资料申报工作。今年制定下发了《加快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规范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乡村休闲旅游项目扶持政策操作细则》等相关政策文件,成立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农合联,在干岙、昆亭、双狮等村率先开展农旅深度融合建设试点,已完成2个区域的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积极打造A级景区村庄,推进乡村旅游共建共享。今年柴桥河头村和春晓双狮村成功创建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②积极做好高端民宿品牌的引进和培育工作,首旅寒舍·宁波溢泉山庄项目顺利签约。今年我区已发展培育民宿35家,创建省级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户)3家,市级以上农家客栈(民宿)集聚村2个,还荣获了2017年宁波农家特色菜大赛团体一等奖。③农业特色品牌化发展步伐加快。通过组织参加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省农博会等境内外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培育提升“丁家山葡萄”、“虾㢀年糕”、“塔峙桂花”、“双狮土豆”等一批区域特色品牌,并适时举办了白峰年糕节、九峰梅花节、三山茶文化节、牡丹节、玫瑰节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北仑农业品牌的知名度。今年在各类评比中共获得5个金奖。
  (四)绿色生态环境持续改善。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全面启动,年初印发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方案》,分类确定农污改造项目。截至目前,共有35个项目实施了提升改造。加快农污项目运维移交工作,已移交城管局运行维护的村达80个。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制定了实施方案,加大了宣传指导,发放了指导牌500余块、宣传标语1千余条、宣传指导手册1万册,并将垃圾分类写入村规民约中,培养村民垃圾分类意识,基本完成20个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处理村创建工作。以厨余垃圾收集处理利用为突破口,在春晓街道三山村双狮社试点厨余垃圾快速机器成肥,该社217户近65%的生活垃圾实现就地资源化利用,累计成肥9.3吨。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发力。全面开展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和集中处置工作,已建立回收站51个,回收点130个,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10.7吨,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积极推进绿色畜牧业建设、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农业清洁化生产等行动,已推广绿色综合防治技术4.8万亩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0万亩次,实现肥药减量65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推进畜牧环境整治回头看,严防养殖污染,共发现8个生猪养殖返潮点,已督促整改到位。④山海一体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大力推进森林美化、彩化、珍贵化,完成森林抚育1000亩、林相改造800亩,提升平原绿化445亩,新植珍贵树种8.3万株,新建美丽森林村庄2个。加快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深入推进“一打三整治”工作、“三战”专项行动,加强海洋渔业资源保护,防止涉渔“三无”船舶返潮,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共开展各类执法检查202次,出动执法人员827人次,清理各类违禁网具3336顶,拆解“三无”渔船2艘,查处渔业违法案件19起、非法占有海域案件2起。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更加有力。①以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区”为目标,建立了区级农产品安全协调小组,大力开展了“两禁一超”、“百日攻坚”、“质量强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基地示范点建设,加快建立以食用农产品质量合格证、二维追溯码、“三品一标”等标识为载体的产地准出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衔接机制。截至目前,共抽检地产初级农产品7005批次,总合格率达99.9%。②加强对全区“三品一标”企业抽样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开展“三品一标”企业的复查换证5家,新申报3家。目前,全区“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24个,无公害产地17个,产地面积达791.5公顷。③农业生产规范化、信息化步伐加快。全面推行菜牛定点屠宰,积极推进家禽杀白上市工作,共屠宰菜牛4578头,无害化处理病死牛8头、不合格牛产品0.68吨,查处屠宰瘦肉精阳性菜牛案件8起。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完成了红美人柑橘、金观音、福建白茶等新品种的引进。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全区粮食生产机耕、机插、机收率均达到100%,食用菌栽培、名优茶加工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水、肥、气、光和温湿度等智能化控制技术在农业设施上得到推广应用。
  (六)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化。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推进。截至10月底,全区156个社已完成测绘,完成率达96.3%;完成承包地测绘面积5.81万亩,完成率达93.3%;完成审核公示社151个,完成率达93.2%;完成签字确认和合同完善社79个,完成率达48.8%;签订合同13847户,完成率达52.4%。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积极引导条件成熟的社稳妥实施股份经济合作社退出终止机制,目前,戚家山街道沙头村已基本完成股份经济合作社退出终止工作。规范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对全区70个社开展货币资金专项检查,重点针对白条入账、经济合同管理、银行存款账户等问题,防止回潮反弹。③“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不断深化。在去年搭架子基础上,今年重点理顺了区、街道两级农合联的运作机制,新成立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农合联,出台了《北仑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农业项目扶持办法》,进一步发挥农合联在金融支农、技术服务、农产品展示展销等方面的作用。积极筹备农合联展示窗口,目前,梅山进口商品展示区农合联名优农产品展示区已正式对外运营。结合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进一步理顺协会职能,目前已有1家行业协会完成注销,1家行业协会完成脱钩工作。
  (七)农业服务保障水平有效提升。①涉农安全生产工作稳步推进。重点针对农业安全隐患、农业机械、沼气安全生产、畜禽养殖、出租房等情况进行了安全生产现场检查,发现和整治一般隐患20条,下达责令整改指令6份。②农业法治建设深入推进。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共梳理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52项,办理各项行政审批事项4876项,其中4758件即办件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要求,118件承诺件正在完善中。认真开展“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攻坚行动,细化“全景化美丽新农村建设”项目,打好美丽乡村、产业融合、污水治理“三大攻坚战”。③对口帮扶工作扎实开展,推进与贵州兴仁、吉林汪清、丽水云和、宁海等对口帮扶工作,着重抓好与对口帮扶单位的对接沟通,创新帮扶方式,在帮扶项目选择上更注重精准,帮扶资金向当地低收入农户倾斜,已落实各项帮扶资金654万。④切实改进机关党建工作,完善机关党建组织体系,推进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化廉政风险防控,重大节日前发送廉洁提醒短信。强化机关作风建设,促使全体干部职工提高认识,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扎实有效地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今年,我区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全景化美丽乡村建设和绿色都市农业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农业发展受到的环境制约、土地制约、人才制约日益严峻,尤其是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进入攻坚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难度不断加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不确定因素增多,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农业发展面临的“紧箍咒”问题尚未真正破解;二是城乡居民对农产品品质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农业的标准化、品牌化仍难以适应这一转变,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发展还不够快,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三是三产融合度还不够深,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规模还比较小,发展条件还有待优化,富民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四是新农村建设中重规划制订、轻规划实施,重政府主导、轻农民参与,重设施建设、轻文化服务管理提升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农村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三、2018年工作思路
  2018年,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省市全会和区委八届二次全会部署,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以全域景区化的理念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高度融合,谱写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绿色发展新篇章,为北仑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奠定坚实基础。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优化全域乡村规划,彰显村庄特色亮点,挖掘地方文化内涵,以全域景区化的理念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出一批示范村、示范街道和风景线,全面提升农村品质。计划创建1个示范街道、1条风景线、2个示范村和16个合格村。抓好重点区块美丽乡村建设,小港街道紧扣宁波休闲后花园的功能定位,结合梦里水乡继续推进下邵、合兴、姚张三个村的综合提升,打造好小港西片区美丽乡村精品区块;大碶街道进一步改造提升太河路沿线九峰山片区新农村建设水平,重点在绿地景观、水环境、墙体立面改造及环境洁化美化上下功夫,提升人居环境,拓展主城区发展空间;柴桥街道以梅保连精品线建设为抓手,继续做好芦江河水系沿线上游美丽乡村建设;春晓街道进一步提升三山溪源精品线,干岙村结合万人沙滩,整村打造高端精品民宿,慈岙村、海口社和海陆社结合赛车场,加快推进村庄梳理式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郭巨街道接轨梅山海洋生态科技城、郭巨古镇与景区建设,以梳理集聚村庄功能、打造整洁田园、整体环境综合提升为重点,统筹推进紫薇岙片区的美丽乡村打造;白峰街道结合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梅山湾两岸开发建设,贯通虾㢀游步道、双石人山、阳东日头山、福泉山等休闲游步道,通过沿线道路保洁扩面、沿线林带美化彩化、沿线村庄特色提升和民宿打造等方式,打造上阳片区美丽乡村。
  (二)着力建设都市休闲农业。科学规划功能布局,重点围绕北仑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小港滨江都市田园休闲区、大碶嘉溪区块、春晓三山双狮和昆亭干岙区块、柴桥河头瑞岩田园休闲区、阳东田园综合体等区域,通过把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和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打造新型田园综合体,以点带面,促进农旅产业深度融合。计划建设培育1个现代农业庄园和1个“多彩农业、美丽田园”示范基地。突出创业创新创造“三创”融合,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力争培育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2家。鼓励支持大学生等新生力量投身现代农业创业创新,培育一批具备现代科技知识、先进生产经营能力的农创客、农二代、新农人。深入实施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工程,加大对茶叶、食用菌、小水果等特色产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拓宽农产品产销渠道,组织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各类重大农业展会,大力推进“我是农民”、“俞家年糕”等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三)着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充分发挥农业农村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研究制定一批以农业休闲观光体验为主题的农旅结合精品线路,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全面推进A级景区村庄创建工作,计划创建1-2个3A级景区村庄,力争到2020年全区每个涉农街道至少创建1个3A级景区村庄。积极打造九峰梅花节、小港葡萄节、塔峙桂花节、春晓土豆节、白峰年糕节等区域特色农事节庆品牌,适时组织赏花、品尝、农事等活动,开发出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商品,在九峰山、万人沙滩等重点旅游景区设立本地特色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窗口,进一步提高全区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度。积极开展乡村休闲旅游规范化管理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奖励政策,着力推动乡村旅游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加快农家乐、民宿等产业转型升级,开展民宿等级评定工作,计划培育精品民宿10家、标准民宿30家。
  (四)着力优化生态宜居环境。围绕“污水零直排区”创建要求,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改造行动,因村制宜进行提升改造,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村庄覆盖率和农户受益率,进一步做好农村与城镇污水管网的对接,健全严格完善的治水长效机制。计划实施16个农污改造提升项目。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导向,进一步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分、村收、有效处理的运行模式,计划建设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处理村15个。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大力实施肥药减量工程,切实抓好畜牧养殖污染治理长效机制建设和畜牧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深入推进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和集中处置工作,实现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达到80%以上,回收的农药废弃包装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大力推进森林美化彩化珍贵化,计划完成林相优化500亩,森林抚育2000亩,建设美丽森林村庄2个。
  (五)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区为重要抓手,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化建设,建立健全监管考核制度,全力推进追溯体系建设和合格证管理工作,坚决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攻坚战。深入开展“质量强农八大行动”等各项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地产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不合格农产品追溯率达到100%。立足产业优势,启动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在农业品种、品质、品牌上做文章,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特别围绕花卉苗木和小水果产业进行深度开发,打造一批特色农业衍生品,挖掘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计划申报认定1-2个“三品一标”农产品。
  (六)着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扫尾工作,全面完成确权颁证任务。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稳定、长期、连片流转。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区、街道、村三级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和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继续探索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有序退出机制,实现城乡深度融合。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完善农合联工作制度,促进农合联规范化运行,探索组建葡萄、茶叶特色产业农合联,整合优化产业资源,全面提升为农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