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不言老 愿做晚霞映花红——记小港街道假日学校“五老”班主任
发布时间:2018-10-08 11:33:44 来源:小港街道、北仑新区时刊 阅读次数:

在小港街道的假日学校有这么几位忘却年龄、无私奉献的“人体永动机”,暑期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满怀热情,日日守护孩子们,坚持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坚持在讲台上宣讲不息。他们身体健康,心态积极,生活丰富多彩;他们注重学习,见多识广,在追求学问的路上永不停步;他们热心公益,积极发挥余热,投身假日学校青少年教育,他们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展现出一幅幅最美夕阳红的画面,他们就是各假日学校的“五老”班主任。

假日学校的“后勤部长”

假日学校的“五老”班主任都尽职尽责,注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7月初至8月中旬,班主任们每天早晨6点半至7点间到学校,给教室通风、为学生们烧水开空调,做好开课前的准备工作;对来校学生都逐一签到登记,核对人数,并确定未到校的孩子是否请假;下课时,他们总是在旁边默默关注着孩子们,提醒他们不要追逃玩闹;放学时发放接送卡,并及时与接送家长沟通孩子的在校情况,个别家长因工作或其他原因无法来接,班主任就主动送学生回家。

孩子们调皮捣蛋的天性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磕磕碰碰,天气炎热也可能导致师生中暑,为了保障师生安全,各假日学校都配备了医药箱,还邀请了乡村医生或懂医学常识的志愿者守护孩子们。

枫林社区假日学校邀请了退休医生邹国海做假日学校的义务保健医生。邹医生准备了一个医药箱,里面有防暑药品、跌打损伤药,纱布创可贴等物品,以备不时之需。今年假日学校安排了学生们前往宁波博物馆参观,邹医生随行一同前往。车上有3个孩子晕车呕吐了,邹医生不顾脏乱,把孩子们的衣服擦干净,并为孩子们涂上清凉油、按捏虎口、拍背,缓解晕车孩子的不适感。

红联社区假日学校班主任虞伟君曾经当过四年多乡村医生,为了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自备针灸、按摩、刮痧器等外敷用品,还准备了巧克力及糖果等食物,防止学生不好好吃早餐出现低血糖症,在学生出现急性鼻出血、中暑、肠胃病症状时,快速针灸治疗,由于学生们对扎针灸感到害怕,他把针灸先扎自己身上,学生们见状也愿意扎针,针灸疗效很快,及时消除了学生的病痛。

假日学校的“授课老师”

“五老”班主任多才多艺,将所学所知传授给假日学校的孩子们,“打铁先得自身硬”,这是假日学校所有授课老师的共识。

参加红联社区假日学校的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及“小候鸟”,对宁波这座城市了解不多,虞伟君担任主讲老师时,特别安排了一周“融入宁波 我爱我家”的主题课程,其中有一堂是“我们的母亲河小浃江”,为了把课上好,虞老师就利用休息时间骑电瓶车多次至小浃江及周边采风、拍照,并搜集小浃江的资料、原始照片。他将这些资料制作成PPT课件,让去过小浃江的孩子有了共鸣,没去过小浃江的孩子也有了一定了解,提升孩子们对小港的认识,形成环保意识。为了鼓励学生们认真听讲,虞老师上课期间进行互动提问,让学生举手发言回答,正确的给予奖励。每年他都会自费购买书写练字用品等用于奖励学生。

谢墅社区新权假日学校“五老”班主任陈根耀每周一、三、五上书法课,周四上语文课,此外还上了“红船精神”课程,到其他社区授课4课时,一个暑期共授课46课时。假日学校大多数学生都是“小候鸟”,每次上课前,陈根耀都要练习普通话发音,授课内容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在上课期间发现新的问题时,他都会记录下来,回家后查阅资料,不断完善,几易其稿,改进教案。他常说不能误人子弟,尽量避免出错,争取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同学们面前。

渡头董社区假日学校“五老”班主任周意君已连续3年担任社区点班主任,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宁波话成为了“小候鸟”口中的“双语”,使“小候鸟”能自然地融入到假日学校的班级中,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第二故乡”的温暖。同时,她利用自身的才艺特长,教孩子们唱红歌、读绘本,并进行作业辅导、法治宣讲等,历时40余课时,丰富了孩子们的暑假生活。

学生成长的“领路人”

“五老”班主任对有困难的学生,始终怀着一颗真诚的心,一片真挚的情,一腔炽热的爱,精心呵护他们成长。

陈根耀在假日学校中帮扶残疾的少数民族小姑娘,每天上课路过她家门口,都会把她带到假日学校,下课若家人没来接她,也会把她送回家,假日学校在2楼,年近古稀的陈老师把孩子背上教室又背下课堂。他鼓舞同学们和她做好朋友,多多帮助她,关心她。课下,他鼓励少数民族小姑娘要自强自立,敞开心扉,多参与班级活动。

周意君对孩子们的关爱总是那么无私,如亲人一般温暖着班上的每一位学生,特别是班上的一位特殊学生。他的父亲是吸毒人员,在戒毒回到家中后,再次因事被捕,家庭开支全靠他母亲负担,压力很大,孩子在缺少家庭关爱的情况下,比较内向、沉默。周老师每次在分午后点心时总会“偏心”多分点给这个孩子。为了让他变得开朗而自信,周老师鼓励他多和其他同学交流,参与到班级的公益服务中,了解到他有绘画的特长,鼓励他报名社区国画班,坚持自己的爱好,爱心企业也为他提供了整套国画工具。

忘却家庭的“关工人”

虞伟君的儿子一家住在宁波市区,孙子放暑假了想来爷爷家住,本该天伦欢聚的时刻,也是现在的老人最期盼的。但他跟儿子说,假日学校要到十点,买菜烧饭来不及照顾孙子,还是不要来了。儿子也表示理解,偶尔晚上带着孩子来看看他。假日学校一结束,虞伟君就迫不及待地把孙子接回来住,减轻儿子一家的“负担”。原来,家里又添了二胎宝宝,正是最忙碌的时候,可这事他从未在假日学校期间提起。

周意君在32天的假日学校期间,可谓是全天无休。自己生病了也不舍得离开岗位,坚持带病来学校照看孩子们。只有为老伴配药,才会请短短几个小时的“假”,大夏天,在医院和假日学校之间来回跑,热得满头大汗。她总是笑着说,和孩子们在一起就觉得自己充满活力。

老骥伏枥不言老,愿做晚霞映花红。一件件,一桩桩,既朴实又真诚,展现的是一群“老关工”无怨无悔为孩子们的成长而忙碌的高尚美德,浓缩的是一群“老关工”的大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