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060029551266/2014-27937
组配分类 统计公报 发布机构 区统计局
成文日期 2014-08-2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政务综合类
索引号 113302060029551266/2014-27937
组配分类 统计公报
发布机构 区统计局
成文日期 2014-08-2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政务综合类
2013年北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困难与挑战,努力促转型、稳增长、提质量、惠民生,全区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发展质量效益向好,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北仑区综合

经济平稳增长,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初步统计,2013年北仑区(包括宁波保税区和大榭开发区,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24.6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29亿元,下降12.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73.23亿元,增长5.8%,其中工业增加值537.50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3.10亿元,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9︰62.0︰37.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2013年北仑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047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38828美元)。

北仑区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7.20亿元,比上年增长9.5%。64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89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99.90亿元,比上年增长2.8%;利税总额295.11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利润总额176.04亿元,比上年增长39.7%。北仑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4.30亿元,增长12.2%;105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建筑业产值143.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32.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出口148.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进口184.4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8%;合同利用外资15.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0%,实际利用外资11.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1%。

北仑本级经济与社会发展

一、财政、就业、物价

财政收入增势稳定,民生支出显著增加。2013年北仑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0.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在地方税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要税种共计入库61.38亿元,增长17.1%,占本级财政收入的34.1%。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领域倾斜。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3.77亿元,增长21.6%,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保护、住房保障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支出达到27.96亿元,增长23.1%,高出公共预算支出增长幅度1.5个百分点。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实现转移就业2016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1732个,实现6210名失业人员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34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2%的较低水平。举办大型招聘洽谈会214场,提供就业岗位25.67万个,达成就业意向7.87万人。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2%,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2%,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呈“七升一降”格局:食品类上涨2.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0%,烟酒类上涨0.8%,居住类上涨3.5%,衣着类上涨2.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9%,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6%。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和购进价格指数分别为96.7%和96.3%,工业品价格呈现“顺差”。

二、农业、农村

农业生产有所下降。2013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6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18.6%。其中,农业8.93亿元,下降9.0%;林业0.19亿元,增长2.3%;牧业1.36亿元,下降52.0%;渔业0.72亿元,下降31.0%;农林牧渔服务业0.45亿元,增长1.9%。2013年新增市级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累计达到31家;全区规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113家。现有市示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13家。

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突出“三村一线”重点,九峰山新农村建设继续深化,紫石片区建设加快推进,三山片区建设全面启动,小港西片区规划继续深化,秀美山川沿线整治全面展开,成功创建市级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先进街道1个,市级全面小康村2个、特色村2个、中心村2个、幸福美丽新家园精品线1条。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化服务管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实现区域全覆盖。大同新村一期完成安置,东岗碶新村交付使用,2个项目列入市级农房改造项目,截止2013年,累计安置农房4496户,拆迁农户3289户。以治水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进一步改善,2013年底,已完成或正在实施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达94个,占应治理村的63.9%。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2013年,北仑本级53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39.19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实现轻工业产值397.17亿元,增长6.0%;重工业1542.02亿元,增长5.6%,轻重工业比例为1:3.88。实现销售产值1914.45亿元,比上年增长5.1%。实现新产品产值345.81亿元,比上年增长9.7%。

重点行业、企业支撑良好。2013年,北仑本级六大临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4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产值总量占本级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9.2%。重点行业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总产值增长2.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2.7%,汽车制造业增长10.5%,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1.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1%,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10.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4%。北仑本级198家亿元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83.54亿元,比上年增长6.5%,占本级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2.0%,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效益大幅提升。2013年,北仑本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43.13亿元,比上年增长6.9%;利税总额170.43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利润总额124.97亿元,比上年增长39.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同比大幅减少。12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141家,亏损企业全年累计亏损额8.93亿元,比上年减少52.1%。

建筑业稳步发展。2013年,北仑本级具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82家,从业人员5.6万人。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5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9 %;完成建筑业产值128.8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实现利润总额5.3亿元,比上年增长24.5%。

四、国内贸易、旅游

国内贸易保持较快增长。2013年,北仑本级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2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7.0%。限额以上主要商品零售中,汽车类增长65.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9%;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7.0%;中西药品类增长69.0%。

旅游业蓬勃发展。2013年开始试营业的宁波贝斯特大酒店,占地20亩,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总投资2.8 亿元,配有豪华包房、宴会大厅、中小型会议室、红酒屋、雪茄吧等,共有餐位1500个。

2013年底,北仑本级共有12家星级饭店,3家花级酒店,4家星级餐馆,15家旅行社,2个国家4A级景区,3个工业旅游点,区级以上乡村旅游点和农家乐22家,省级旅游特色村5个,省级旅游强镇2个,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2013年,浙江东港国际旅行社被评为宁波名牌服务产品;北仑春晓苑大酒店被评为宁波市优秀星级饭店;宁波海港东方酒店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花级酒店;海伦钢琴被评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白峰总台山被评为市级徒步运动专项休闲旅游基地;九峰山旅游区顺利通过省旅游局组织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复核;现代农业园区被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16.7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68%,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20.2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24%。实现国内外旅游总收入37.10亿元,比上年增长14.05%,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3768.4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48%。

五、对外经济、招商引资

对外贸易保持活跃。2013年,北仑本级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93.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出口96.88亿美元,增长13.2%;进口96.62亿美元,增长7.9%。从出口贸易方式看,实现一般贸易出口63.07亿美元,增长12.5%,占出口总额的65.1%;加工贸易出口30.41亿美元,增长10.4%,占出口总额的31.4%。从主要出口商品来看,机电产品出口39.17亿美元,增长6.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33亿美元,增长16.9%;纺织服装产品出口23.12亿美元,增长12.9%;文教体育用品出口3.56亿美元,增长6.2%(出口商品分类按2013年新口径)。

对外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北仑本级新设境外投资项目20个,核准中方投资额11116.0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0.4%,中方实际投资额4947.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4%,完成境外工程承包营业额1046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5%。

引进外资较快增长。2013年,北仑本级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62家,总投资额23.39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3.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5%,实际利用外资9.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4%。新批投资总额千万美元以上项目27家。

国内招商引资成绩显著。2013年,北仑本级完成大市外实际引进内资110亿元,完成市对区考核指标85亿元的129%,其中工商注册项目完成30.6亿元,重点建设项目完成79.4亿元。成功组织企业参加南京“宁波周”投资合作推介会,签约项目3个,总投资约40亿元。

浙商回归引进继续领跑全市。积极搭建浙商回归创业创新平台,2013年省外浙商回归引进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02亿元,完成市对区考核指标50亿元的204%。

六、交通、通讯

交通事业稳步发展。2013年,新(改)建公路里程46.05公里,年末公路总里程达到707.37公里。全年完成道路客运量7132.98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6.16亿人次公里,其中:公交完成客运量7047.05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5.25亿人次公里。完成货运量6927.94万吨,货物周转量295.80亿吨公里,其中:道路货运量4103万吨,货物周转量25.18亿吨公里;水路货运量2824.94万吨,货物周转量270.62亿吨公里。2013年底,北仑本级营业性汽车拥有量14971辆,其中社会载客汽车350辆,载货汽车14621辆。全年新增4条公交线路,公交线路达到59条,公交线路长度1462公里,公交营运车辆643辆,其中,2013年新购置的LNG公交车100辆;共投放区域出租车100辆,有效缓解了区域的“打的难”问题;共新建公共自行车网点69个,共投放公共自行车1750辆,解决了部分老百姓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通讯业务平稳增长。2013年末,全区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3.21万户,比上年下降1.7%;普及率达60.1部/百人,比上年减少1.5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134.93万户,比上年增长6.2%;年末各类互联网用户23.01万户,比上年增长6.0%。

七、固定资产投资、开发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2013年,北仑本级固定资产投资43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第一产业投资0.57亿元,增长127.8%;第二产业投资201.44亿元,增长36.2%,其中工业投资201.11亿元,增长36.6%;第三产业投资234.05亿元,下降4.7%。

房地产投资有所下降。北仑本级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113.14亿元,下降2.2%;房地产施工面积820.03万平方米,下降4.4%,其中新开工面积104.07万平方米,下降61.2%。全区商品房销售额77.41亿元,增长15.6%;商品房销售面积97.43万平方米,增长28.5%。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2013年,北仑本级基础设施投资117.69亿元,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27.94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42.19亿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27.52亿元,教育设施投资7.02亿元,文化艺术业投资6.96亿元。三年打通“断头路”行动圆满收官,黄山路西延(江南公路-小浃江路)工程、小浃江路(泰山路-北平路)工程路、中河路南延工程已全面建成通车。岩东再生水厂三期工程已通水。穿咸线、柴桥公园路南延、白云山路及学子路等市政道路相继建成,进一步提升大碶片区、柴桥片区的道路通行能力;白峰二次水改的基本完成大大改善了白峰、郭巨片区农村自来水水质;北仑宁职院图书馆按时建成并移交使用单位。太河公寓幼儿园、下邵幼儿园、小港东岗碶幼儿园等一批幼教项目的建成,进一步完善了我区幼儿教育基础设施;柴桥医院住院楼的建成和白峰卫生院建设的快速推进使我区基础医疗设施不断强化。中国科学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北仑区中心粮库基本建成。

2013年,新增市政道路长度13.4公里,绿化面积45万平方米,新增桥梁15座,新增隧道1座,新增城镇污水管道34.0公里,农村生活污水管道128.5公里,新增公建类项目房屋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2013年底,北仑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9平方米,绿地率为35.8 %,绿化覆盖率为38.9 %。

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全年117个项目列入区重点工程计划。台塑顺丁橡胶、亚浆生活用纸、游艇休闲等前期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建设项目中宁波穿山疏港高速、滨海新城国际合作学校、南亚公司双酚A(BPA)等项目按期建成。浙江LNG接收站二期、穿山疏港梅山保税港区连接线、明港中学新疆班扩建等项目开工建设。海越新材料一期、梅山水道、港口博物馆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梅山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37亿元,比上年增长36.7%;实现财政总收入30.48亿元,比上年增长48.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01亿元,比上年增长43.0%。

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功能产业培育成效明显。特色贸易平台建设快速推进,全年完成交易额702亿元,同比增长40%。汽车整车进口口岸通过验收,全年完成整车出口超过1万辆;进口天然橡胶平台培育取得突破;食品冷链、进口活体植物、通用航空等平台培育积极推进。类金融产业发展态势迅猛,全年新引进类金融企业351家,注册资本780.9亿元,信达、软银、汇添富等金融巨头相继落户。先进制造业继续稳步推进,吉利汽车二期SUV、变速器、拓普、敏实零部件等项目正加快建设,华耀纺织、海天电动叉车等39家企业投产。休闲旅游产业培育取得进展,生态游艇港一期启动建设;东方蓝色海湾项目落户;世界摩托艇锦标赛成功举办,水上乐园、中国方程式赛车、湿地公园等项目正加快谋划。滨海新城建设快速推进。3#-5#国际集装箱泊位全面建成,多用途码头陆域部分开工建设;30条新建续建市政路网建设全面推进,港区连接线等重要通道前期工作顺利推进;世茂、龙湖、美的等高端住宅及综合商业配套,千和、物流大厦等商贸楼宇建设全面推进;滨海国际学校、梅山学校已建成投用;滨海新城医院、港口博物馆等配套设施将于2014年建成投用。区域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梅山检验检疫局正式挂牌成立,梅山海关年底正式开关运作,海事、边检正式挂牌工作正加快推进,口岸协调委员会作用有效发挥;新增西非、美东等3条航线;扎实推进“国际卫生港”创建工作;大力开展“绿色港口”建设,港区环保和节能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八、金融、保险

中长期贷款较快增长。2013年末,北仑本级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12.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5%,余额比年初增加94.04亿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519.79亿元,增长11.1%,比年初增加51.92亿元,储蓄存款余额357.33亿元,增长7.8%,比年初增加25.5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782.42亿元,增长13.4%,余额比年初增加92.3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05.83亿元,增长10.4%,比年初增加38.08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63.43亿元,增长19.5%,比年初增加59.41亿元。

保险市场发展平稳。2013年,北仑本级13家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9.20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20亿元,增长11.4%,人身险保费收入2.99亿元,下降10.9%。全年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4.42亿元,增长32.0%。

九、教育 、科技、人才

教育事业全面推进。2013年,北仑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认定,区教育局获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北仑教科网被评为全国第二届县级教育门户优秀网站。全年启动学生餐饮安全工程;实行“辖区中心园”管理模式;宁波滨海教育集团、梅山学校顺利开学,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有效提升滨海新城品位,集聚新城人文气息。全区现有小学19所,初中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外来工子女学校2所,普通高中4所,职业高中1所,区教育“三中心”1 所,成人学校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各级各类幼儿园90所,在校中小学生49967人,在园幼儿 21405人。高考质量继续保持高位态势。2013年高考,文理科第一批上线学生共357名,全区高考重点率 27.00%,文科重点上线率18.89%,理科重点上线率30.97%,各项指标继续保持全市先进水平,其中文理科重点上线率均列全大市第二,文理科本科上线率均列全大市第一。

科技实力不断增强。2013年,我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考核先进单位、首批浙江省创新型试点城市(县、区)、浙江省知识产权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开发区科创园成功获批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2013年底,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8家、全国创新型企业3家;拥有国家级企业工程中心1家、省级37家、市级84家;智能装备研发园成功开园;中科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项目已基本竣工并投入试运行。2013年,北仑本级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1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9%;授权专利2880件,比上年增长10.6%。2012年度北仑本级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43%。2013年底,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2家、省市级专利示范企业36家。“机器换人”工作成效显著,2013年共集聚智能装备研发生产企业 近50 家,实施“机器换人”改造项目42个,项目人均产出提升30%。2013年底,创建驰名商标1个,拥有有效省著名商标23个,有效市知名商标47个;拥有省区域名牌1个,省名牌产品32个(其中保税2个、大榭2个),市名牌产品40个(其中保税6个、大榭1个)。

人才特区建设加快推进。2013年,不断完善人才系列政策,“人才特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共引进培养各类人才2.9万人。入选省级以上“”6人,入选市“”计划5人,落户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项目11项,引进32名,实施外国专家项目16项;新建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工作站3家、研究生工作站6家;培育市级以上企业创新团队4家,博士后工作站达到8家。举办各类综合和大型人才招聘会204场次,有63741余人达成就业意向。新建大学生实习基地34家。对接大中专院校、本科高校67所,有24家人力资源公司入驻产业园区。

十、文化、体育、卫生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群舞《青青竹儿》、宁波走书《兵站故事》两个作品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双双荣获我国群众文化艺术最高奖——群星奖,此次获奖也成为建区以来获得的政府社会文化最高奖项。圆满承办第六届中国宁波农民电影节开幕式,提升了我区的文化品位。通过首批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验收工作,我区“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机制”成功获得命名。海晨(业余)艺术团荣获省“十佳群众文艺示范团队”称号。全年放映电影1200多场,送戏500余场 ,惠民演出文化活动340余场,举办各类培训、辅导活动300多次,新建图书流通站7家,举办九峰讲坛10期、仑博讲坛4期。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顺利完成第一阶段工作,新核定6处区级文物保护点。北仑小港李氏家族纪念馆、张人亚事迹陈列室开馆。非遗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郭巨元宵踩街大型民俗文化成功申报省传统节日保护基地,郭巨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柴桥老味道”传统小吃体验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全区已有各类业余文艺团队800余家,业余文艺骨干2500余名,文艺志愿者27520多名。

体育事业特色彰显。圆满完成全国全民健身城市(区)试点总结工作。成功荣获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2009—2012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成功承办2013年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北仑站)、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总决赛和宁波海天俱乐部主场赛事。首次举办2013世界X—CAT摩托艇锦标赛,并获得广泛好评。深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新建健身路径40条、改造68条,新建水泥篮球场15片、灯光球场44片。训练基地二期羽毛球馆对外开放。成立北仑区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心,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建成省级国民体质检测中心并开展国民体质的检测工作。群众性赛事蓬勃开展,圆满承办2013全国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第六届全国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开展各式体育活动1000余次。

文化产业实现新发展。循序渐进开展服务工作,促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中青创文化广场项目的建设已投入6.5亿元,贝发集团建成“中国文具供应链运行服务平台”,海伦钢琴股份有限公司新厂区落成投产。体育彩票销售近1.5亿元,完成率居全市第一。

卫生服务水平有所提升。2013年,我区被卫生部命名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社区中医药先进工作单位”,被省卫生厅命名为“浙江省妇女联合会关于表彰2012年度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先进集体、省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省级高血压社区服务综合防治示范区”;同时,区卫生局获得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集体”、宁波市卫生系统救灾防病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公立医疗机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深化,北仑本级全年共使用零差价药品3.14亿元,药品差价同比改革前减少约1.22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能力不断提高,门诊和住院有效费用补偿标准分别达到38%和72%,全年共实施门诊、住院补助 86.24万人次,共补助金额 10067.13万元,惠及全区12.94万参合群众,农民健康体检政策不断深化,全年累计免费体检 5.27万人。

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有所提高。2013年底,北仑区(包括宁波保税区和大榭开发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8家,其中区级综合性医院5家,直属机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68家,村卫生室124家,民营医疗机构75家。年末实有床位数1890张,卫生技术人员数357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431人,注册护士1398人。2013年,北仑本级引进和晋升高级职称医疗专家53名,年底共有高级职称卫技人员261名。

十一、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平安建设

循环经济取得新突破。23个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顺利实施,重点推进其中的关键补链项目和公共服务类基础设施项目。积极推进宝钢节能北仑区用户侧集中连片光伏发电项目、亚洲浆纸年处理40万吨造纸污泥焚烧炉技改项目、岩东排水公司再生水除盐二期项目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编制完成全区集中供热规划和天然气利用规划,为优化区域用能结构,实现能源梯级高效利用打下坚实基础。19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并通过验收,宁波北仑岩东排水公司获得浙江省绿色企业称号。

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开发区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技术核查和现场验收,成为全省通过验收的首家开发区。北仑电厂1#、3#机组SCR脱硝改造工程建成投运,全区燃煤机组中配备脱硝设施的机组占比达60%以上,5个国家减排责任书项目顺利完成;涉及水、大气和土壤环境的九大重污染行业整治工作进展顺利,印染、化工、金属表面酸洗和废塑料加工等行业圆满完成整治任务;全面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政策,《排污许可证》核发和刷卡排污系统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符合交易政策的新批项目所缴纳的初始排污权有偿使用费达1700余万元;启动限制黄标车(无标车)通行和黄标车淘汰工作。依托环保夜巡队,在我区范围内的敏感异味点和重点企业进行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的定点式巡查,及时排查环境隐患问题;全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105家,处罚款401万元,排污费实际到帐4132.81万元。

按国家新标准(AQI),2013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1.5%,高于全市平均值。较上年,我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年均浓度分别下降23.8%、16.6%、8.8%以上。

平安建设继续深化。2013年,全部刑事案件发案数比上年下降10.7%;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火灾统计口径调整,未包括)次数比上年下降9.1%。创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321示范工程”省级示范单位3个、市级示范单位5个;省级示范街1条、市级示范街2条。通过食品安全示范村(社区)9个,示范学校(幼儿园)3家。2013年底,9个街道(乡镇)全部完成区级食品安全示范街道(乡镇)创建,成功创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街道(乡镇)7个;9个街道(乡镇)全部完成区级药品安全示范街道(乡镇)创建,成功创建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区;共创建平安乡镇(街道)8个,平安社区49个,平安村158个;共有90个行政村(社区)建设完成农村治安“户户联防”工程。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低增长。2013年末,北仑区(包括宁波保税区和大榭开发区)(户籍人口)总户数154327户,总人口385983人。男女性别比例97.64:100。

2013年末,北仑本级(户籍人口)总户数144127户,总人口358402人。男女性别比例97.93:100。其中非农人口193540人。2013年迁入4323人,迁出1869人;人口出生2913人,人口出生率8.16‰;人口死亡2096人,人口死亡率5.87‰,人口自然增长率2.29‰。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29元,比上年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2605元,增长12.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1.88:1缩小为1.85:1。

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13年底,累计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际缴费人数49.5万人,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人数29.9万人,参加职工工伤保险人数26.90万人,参加职工生育保险人数26.5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7.7万人。土保转基本保险人数13218人,其中领取养老金待遇13198人。

最低生活保障全面覆盖。1429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 100 %。全年享受医疗救助34415人次。二低(低保、低收入)家庭大学(专)生及区外高中生教育救助122人。拥有各类福利机构16家,床位数2172张,在院人数 1348人。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

2、北仑区统计口径为北仑区本级(原称北仑新区)、宁波保税区和大榭开发区。除特别说明外,本公报除北仑区综合部分是北仑区口径,其余数据均为北仑本级口径;

3、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幅按可比价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指:

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

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

住宿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