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233020641955984XH/2013-27324
组配分类 部门工作 发布机构 区传媒中心
成文日期 2013-07-2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广播、电影、电视
索引号 1233020641955984XH/2013-27324
组配分类 部门工作
发布机构 区传媒中心
成文日期 2013-07-2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广播、电影、电视
北仑区广播电视中心2013年上半年工作小结及下步工作要点

一、上半年工作小结

2013年是北仑广播电视事业加快转型发展的攻坚之年。上半年,广电中心以“广播更好听、电视更好看、服务更优质、管理更有效、实力更强大”为目标,以“提升广电宣传品质之年”、“打造广电品牌形象之年”、“拓展广电文化产业之年”为载体,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市场意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为完成全年工作目标打下了扎实基础。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重大主题报道声势浩大。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三思三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主题报道。“三改一拆”报道行动早、部署快、力度大,启动当天就在两台新闻栏目开辟了“曝光栏”、“百姓反响”和“工作推进”三个专栏,并配发相关评论,播出稿件124篇,为“三改一拆”的推进营造了强大的舆论宣传攻势。配合 “中国梦我行动”主题活动,推出“临港工业区的生态梦”系列报道,分7篇从多个方面展现了北仑优化区域发展载体和人居环境的先进做法和主要成就。开展“北仑好人”主题宣传,全面启动“我来当主播”大型系列报道,通过平民主播视角,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播出稿件36篇;在广播节目中融入“雷锋的精神、文明的力量”等公益宣传,弘扬文明新风。“两会”报道出新出彩。发挥广播电视直播优势,电视新闻打通时政和民生新闻播出时段,全程直播“两会专题报道”,电台开设“主播看两会”专栏,让观众听众实时感受“两会”进程和盛况。开设“两会快讯”、“嘉宾访谈”、“两会进行时”版块,以更活泼的样式、充实的内容、百姓的视角进行全方位报道。

2、加强策划、贴近群众,舆论引导作用充分发挥。“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不断出新。“新春走基层”报道推出“温暖回家路”版块,派出两路记者,全程拍摄两个家庭回到农村老家与家人团聚的过程;推出“走基层再出发”系列,设置“在岗位上”、“我们的生活”两个主题,播出稿件29篇,其中五一期间的劳模报道全部以“走基层·在岗位上”的形式播发,为人物报道增加了生动鲜活的元素。启动全年性的“特别策划·百姓心声”海采活动,先后播出“祈福雅安”、“我心中的劳模”、“我们的六一”等9个议题,上百位听众观众在广播电视上吐露心声。举办“美丽北仑”风光片摄制大赛,6月底前已播出北仑各地的风光短片16条。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新年第一场大雪后的北仑成为全省雪灾重灾区,记者深入企业、农村、山区报道,开设“抗击冰雪灾害”新闻专栏,连续播出全区干部群众排查抢险工作的最新消息,传达区委区政府的最新要求。4·20雅安地震后,迅速组织多路记者对公司捐赠、在仑雅安人、志愿公益活动等进行采访报道。在h7n9禽流感、村民楼墙体裂缝、百名员工食物中毒、城区大面积停电等事件期间,两台在新闻节目中第一时间发出主流媒体的声音,有效引导了社会舆论。

3、自我加压、奋力进取,外宣创优工作强势不减。主动策划选题,突出亮点特色工作,通过外宣平台,进一步扩大北仑的影响力。上级台用稿继续保持全省、全市先进行列。截止6月底,电视宁波台用稿285条,列全市第一;浙江卫视用稿140条,列全省第四,为历年来同期最好成绩,其中3、4月份连续两个月单月排名全省第一;央视用稿30条,其中新闻联播4条。广播宁波电台用稿620条,其中录音报道453条,列全市第一;浙江之声用稿250条,列全省第六;上送中央台列全省第六;中央台用稿26条。在上送稿件数量得到保证的同时,稿件质量也从以前的组稿、一般消息、简讯,向单条、重点稿、头条转变。其中,“三改一拆在行动”新闻报道在宁波电视台播出10条、浙江卫视5条、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和央视新闻频道各1条。“临港工业区的生态梦”系列报道在宁波新闻同步播出,在全市引起较好反响。4·20雅安地震后北仑赈灾等7条稿件在央视、浙江卫视播出。加强作品创优的组织和指导,截止6月底,已有73件作品获得市级以上奖项(其中省级奖9 件、省一等奖1件,技术质量奖、科技创新奖17个),获奖数量再创历史新高。

4、创新形态、打造品牌,节目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在已实现新闻直播的基础上,加强现场连线报道、新闻评论,首次实现新闻视频现场直播。《民生2689》开设“直通12345”版块,与“区长电话”联动。“我来当主播”、“特别策划·百姓心声”、“走基层再出发”等新形态让新闻的可看性进一步增强。加快节目转型创新。全新推出新闻评论栏目《今晚有话说》,以主持人独立评论的形式,剖析热点话题,传递新闻信息。再度重磅打造大型综艺节目《周末我来了》,目前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综艺节目《我要上电视》运作近一年来,成功打造了一批北仑本地的“草根明星”,收视热度不减。北仑电台“快乐之声”全力以赴抓节目质量,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经微调改版,进一步突出“伴随性”、“可听性”。《阳光热线》新增设“热线追踪”版块,与电视栏目《民生2689》联合跟踪采访、深入报道。策划举办多种活动。联合浙江之声开展“万朵鲜花送雷锋”大型公益活动,在电台开设“寻找身边的雷锋”版块,邀请听众参与互动。开展“新春圆梦”、“新春送祝福”等活动,记者与普通劳动者和市民共度新春。组织“315记者帮你忙”媒体公益行动,在现场设立宣传展板、报料台,接受各类消费投诉20多起,当场解决5起。走出演播室,举办“温暖在路上”大型公益活动、“‘阳光热线’走进北仑”大型直播、“我们的节日-清明节”、少儿模特才艺大赛等户外活动,听众观众参与热烈。组织、承办各类社会活动,400平米演播室使用平均每周一次以上。加快新媒体传播平台建设,全新改版“北仑广电在线”网站,扩充内容和功能,打造以视音频为特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络新媒体。

5、高清转换、搭建平台,“广电惠民三项工程”稳步推进。数字电视高清整体转换工作有序开展,在已完成全区城市居民小区整转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全区农村用户开展高清转换。加快网络平台建设。逐步减少模拟信号传输,增加高清数字电视节目。目前北仑数字电视传送高清节目21套,其中3D节目1套,数字电视节目147套,模拟频道37套。全区广电新的主干光缆工程年初顺利完工;“三务公开”平台搭建完成;家银通平台已实现固定电话费和手机充值等功能,水、电、燃气等公用事业缴费正在进行技术对接;高清点播平台和应急广播平台已经搭建完成并通过市级评审验收,应急广播平台实现升级,为开展多功能增值业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6、加快转型、拓宽渠道,产业经营健康发展。全力拓展数字电视新业务。发挥数字电视优势,努力推进互动点播、付费节目、宽带接入等业务。截止6月底,互动点播、宽带上网用户数已近4万户,新开通数字电视用户5100多户、互动点播2800多户。充分利用广电网络资源,大力拓展社区安防监控、村务公开、智慧社区等信息化工程业务。净化荧屏声屏,提升广告品质,全面整治虚假违法医疗和药品广告,规范电视购物;优化客户结构,优化广告价格体系,改进广告编排;创新营销模式,积极探索以节目、活动带动创收的新模式,实现广告经营的健康发展。拓展影视制作市场,在影视片拍摄制作、大型活动策划推广等业务领域,以专业的形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7、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内部管理扎实有效。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已实现全员合同管理、定岗定编、竞争上岗、双向选岗、收入分配等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结合广电实际,制订《绩效考核实施方案》《直属三公司经营管理考核办法》,各部门出台相关细化方案,以业绩为导向,加大考核力度,拉开收入差距。优化管理效能。按照“事企分开、企业化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各直属公司的运作机制,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财务核算、资产盘存、内部审计等管理制度。加强任务执行情况的督办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完善财务、人事、业务管理等系列制度,进一步加强财务审计、资产管理,规范设备、材料、基建工程的采购招投标。强化节目监管、质量考核,加强视听评议员队伍,聘请市场研究公司进行广播电视收听收视率抽查评估。

8、转变观念、提高意识,优质服务亮化品牌。在全系统深入开展服务品牌创建活动。以“真情365”为主品牌,建立了包括广播电视频道栏目品牌、2689新闻热线、2686客服热线、“金牌服务队”等在内的多层次品牌体系,打造“满意广电”。提升数字电视客户体验。规范服务行为,推行微笑服务,安装维护、窗口服务、客服热线做到有章可依、标准规范。创新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进社区、农村、企业,上门服务,实地解决用户遇到的问题。优化服务环境,营业厅内美观整齐,开辟VIP客户室,设专人讲解、引导、推销广电业务。简化机顶盒异地维修程序,调整以旧换新价格,给用户带来方便和实惠。为全区养老服务机构实施电视数字化工程,保障老年人的基本文化权益。截止6月底,数字电视客服热线26862686成功接听率达97%、新开用户和多功能用户回访率达100%、故障用户的电话回访率达71%。

9、健全制度、狠抓落实,安全播出保障有力。全面细化落实广电总局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从安全播出、设施保护、工程建设、内部管理等方面扎实做好安全播出管理。做好“元旦”、“春节”、“两会”等广播电视重要保障期的安全播出工作,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严格执行重播重审、直播延时、导播、监听等制度。上半年,广播电视实现安全播出、安全生产无事故。

10、加强党建、改进作风,队伍建设展现新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提高干部职工推动科学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党组织建设,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设立纪检监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党风廉政教育,出台系列制度,完善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加强干部作风和机关效能建设,严格执行“八项制度”、“六个严禁”,深入开展“三思三创”、“六型党组织”、三项学习教育、“走、转、改”等主题实践活动和爱岗敬业教育活动。大兴学习之风,今年上半年,先后开展了“走转改”、电视新闻直播、作品创优、职工技能竞赛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和竞赛活动。完善工、团、妇的学习活动机制,开设了6期“青年讲堂”,举办首届“趣味运动会”,组团参加市新闻系统运会会,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活力,凝聚人心。

二、下半年工作要点

1、创新重大主题报道。主动策划方案,讲究宣传艺术,力求出新出彩。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中国梦 我行动”主题宣传,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生态北仑建设、美好家园建设提升行动等工作,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立足岗位、凝聚力量。认真做好经济发展形势政策宣传报道,深入开展“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北仑”主题新闻宣传,精心做好保障改善民生工作的宣传报道。

2、做大做强新闻。扩版新闻栏目,提高新闻首发率,加大当天新闻的信息量;加大民生类报道力度,增加服务资讯等版块;加强新闻性评论,《今晚有话说》由每周三档增加到每周五档。进一步发挥《北仑新闻》直播优势,实现新闻事件现场直播和新闻事件现场连线播报的经常化。继续开展聚焦“真善美”、公益帮扶等媒体行动,引领社会风尚,增强广电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和美誉度。注重宣传导向管理,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有效引导社会舆论。

3、精办品牌栏目节目。做新做活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广播电视更好看、更好听。推出全新综艺节目《周末我来了》,继续办好《我要上电视》,努力探索新的节目形态,积极策划组织相关活动,聚焦人气,办出特色。提升广播节目质量,完善栏目设置,强化内涵,进一步提高收听率。积极开展公众参与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公益、综艺、评选、展会等大型活动,加强与受众的互动联系,强化品牌形象策划和推广,利用各种形式,对频道、栏目、主持人进行整体包装、宣传,提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精品创作,精心组织策划,创作生产一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优秀作品。

4、加快事业平台建设。稳妥推进停模送高清工作,完成数字电视高清整体转换工程。全面完成广电环网建设和主干网扩容,提升广电双向网络质量。完善互动点播、应急广播平台,搭建家银通用电视平台。完善标高清兼容的播出平台,确保安全播出、高效运转。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办公自动化、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为广电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实施“全媒体战略”,加强互联网传播平台建设,加强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进一步拓展广电媒体的传播渠道,提高影响力。

5、拓展广电文化产业。发挥数字电视优势,做好营销策划、市场推广,加快推进互动点播、付费节目、宽带接入等增值业务。积极参与“智慧北仑”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大力拓展社区安防、水利设施监控、村务公开、远程教育等工程。创新营销模式,优化客户结构,争取品牌客户,提升广告品质。发挥专业优势,大力承接宣传片、形象片、专题片制作业务。拓宽创收渠道,形成多元经营格局。

6、提升管理水平。以改革为动力,以绩效考核为龙头,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以能力、绩效为导向,激发全员工作热情。优化管理效能。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体系完善、运作高效的管理机制。按照“事企分开、企业化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各直属公司的运作机制,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制度建设,加强任务执行情况的督办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7、亮化品牌服务形象。以打造“满意广电”为目标,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亮化服务品牌。发挥主流媒体功能,服务大局,关注百姓,服务民生。狠抓窗口服务、安装维修、客服热线等环节的服务质量,改善客户体验。深入开展文明单位、“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等创建活动。

8、确保安全播出。坚守安全播出生命线,认真贯彻落实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安全播出监管体系,落实责任人,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设备设施、传输网络的日常维护,加强安全保卫、安全生产工作,切实落实门禁门卫、隐患排查等制度和措施。确保全年安全无事故。

9、加强组织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深入开展“三思三创”、三项学习教育、“走、转、改”等主题活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用人机制。开展各类业务培训,着力提升广电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本领。大力弘扬“团结、敬业、激情、奋进”的精神,打造特色鲜明的广电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