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233020641955984XH/2013-27251
组配分类 部门工作 发布机构 区传媒中心
成文日期 2013-01-2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广播、电影、电视
索引号 1233020641955984XH/2013-27251
组配分类 部门工作
发布机构 区传媒中心
成文日期 2013-01-2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广播、电影、电视
北仑区广播电视中心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在区委、区政府和区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广电中心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幸福美好新家园”的总体要求,以加快科学发展为主线,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着力抓导向、惠民生、保安全、强管理、谋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加快“十二五”新一轮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舆论引导正确有力

坚持新闻立台,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传播优势,不断创新新闻宣传内容和形式,舆论引导能力有新提高。

重大主题报道出新出彩。精心组织党的十八大宣传报道,在“造势、导向、鼓劲”上下功夫,为迎接十八大、学习十八大、宣传十八大、贯彻十八大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全方位报道北仑干部群众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动态和举措,反映全区干部群众认真领会大会的精神实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精神风貌和自觉行动。以“科学发展、十年北仑”为主题,推出《北仑沿海行》《数字看北仑》《我的北仑十年》三大组合近50篇长篇主题报道,从不同视角宣传报道我区十年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科学发展的成功实践和丰硕成果。出色完成区第七次党代会、区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区政协八届一次会议报道任务。开设《民生直通车》《两会同期声》《阿拉说两会》《主播看两会》等专栏,电台直播车开进“两会”,现场报道开幕盛况,以民生视角,让会议报道 “入眼、入耳、入心”。经济报道亮点频现。推出《进军全国第一方阵》《北仑经济半年报》《我在梅山这五年》《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系列报道,全面展示我区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认真做好“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庆祝建党91周年、生态区创建、第三届中国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等系列报道,及时报道重大决策部署和活动开展情况。台风期间,派出10路记者、主持人到一线进行“蹲点”式报道,电视首次以直播方式推出“众志成城抗击‘海葵’”特别报道,广播发挥快速、便捷的传播优势,开通9小时大型直播。

舆论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妥善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做好新闻应急报道,牢牢把握话语主动权。在世茂房产事件、五岭墩拆违、杨家岭事件等报道中,把握时机和节奏,有效引导舆论,力助群体性和热点事件的解决。加强舆论监督,帮忙不添乱。派出六路记者深入全区各地,对50多个脏、乱、差地段进行采访拍摄,制作成专题片《北仑蒙羞》,为推动我区“美好家园”建设、深入开展集中整治营造声势。《民生2689》栏目注重反映群众诉求,开播至今已接到观众电话15000多个,很多问题由于记者的介入得到圆满解决,充分发挥了广电媒体化解群众矛盾、疏导社会情绪的作用。重视内参的编发工作,做好区委区政府的耳目,多篇内参得到了区领导的批示。

精品创作捷报频传。精心组织策划,创作生产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优秀作品。53件新闻作品获得市级以上奖项(不含技术奖)。其中获省级奖12件(一等奖2件),获奖数量和等级都创历史新高,在全省各县市区中名列前茅;在中广协组织的全国县级台好作品评比中,获一等奖1件,二等奖3件,体现了较强的创优实力。广播剧《琴潭溪》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浙江电台六个频率轮番播出,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市“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二届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广播剧专家奖连续剧银奖。自创的微剧《来自20年后电话》获得首届中国微广播剧大赛全国唯一的网络人气奖。大型系列专题片《走进北仑》的拍摄工作基本完成。

外宣工作持续领先。在最近两年来连续保持全省前列、全市领先的基础上,自我加压、奋力进取,上级台用稿继续领跑全大市,在上送稿件数量得到保证的同时,稿件质量上也开始“转型升级”,从以前的组稿、一般消息、简讯,向单条、重点稿、头条转变,重点宣传了我区在推动“五大转型”过程中的特色亮点工作,进一步扩大了北仑的影响力。

二、打造品牌,扩大影响,栏目节目优化提升

继续实施广播电视品牌化战略,不断优化栏目节目设置,提高节目质量,办台水平有新提升。

品牌栏目优化提升。《北仑新闻》在全省县区级台中率先试行高清直播,《民生2689》实现日播,新闻节目的容量和时效均有提高。1-12月,《北仑新闻》播出327档,《民生2689》286档,共用稿5520条,平均每档16.88条,其中当天新闻占86.7%。《仑广新闻》共播发新闻稿6372条,每档平均用稿19.49条,音响报道在5条以上,可听性进一步提高。电视栏目《阿拉北仑》突出本土特色,今年5月对节目再次微调改版,增加了社会热点新闻的评论,每档节目由原来的一个主题增加到三个。全新推出综艺类节目《我要上电视》,把着眼点放在普通人身上,观众参与热烈,反映良好。北仑电台FM100.8全新改版为“快乐之声”,推出了《快乐上班路》《快乐拍档》《快乐下班路》等系列品牌节目,对频率进行全方位包装,自办节目由原来的9小时扩大到11小时,城市广播特色进一步凸显。据今年“赛立信”宁波地区广播收听率调查结果,在北仑落地的20多个广播频率中,北仑电台名列第一,在全市区级台中名列第二。政民互动节目《阳光热线》播出30期,反映问题100%办结,今年又由电台直播改为电台直播与电视录播相结合的播出方式。成功创办《北仑广电》平面杂志,成为自我展示、对外宣传的亮丽名片。“北仑广电在线”网站点击量突破千万,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活动策划贴近群众。广播电台与市台联合举办“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着力打造幸福美好家园”大型户外直播,现场电话、短信踊跃,取得较好社会效应。精心组织“新春送祝福”特别节目,和留守北仑的农民工、坚守在平凡一线的劳动者、军营里的边防战士、因病致贫的弱势人群等基层群众一起过年,为市民送上了300多份精美的节日大礼包,在增添节日喜庆氛围的同时,彰显媒体的人文关怀和影响力。联合开展“温暖2012—圆你新春梦想”媒体公益行动,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实际问题。成功策划举办“送剧下乡”“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童乐嘉年华”、少儿才艺大赛、金莺歌手大赛、“我要上电视”海选、记者节“观众嘉年华”“快乐之声”听友见面会等活动,引起热烈反响。

节目调改丰富声屏。在提升自办节目质量的同时,优化节目编排,增设节目丰富内容。北仑台新闻综合和生活娱乐频道新增《纪实大视野》《新闻深呼吸》《全球环境资讯》等节目。充分考虑收视习惯和收视规律,合理安排播出时间。积极探索频道制运营模式,开设商务休闲频道。安排假日档节目,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电视内容。节假日、十八大期间,安排播出一系列优秀影视、广播节目剧目展播,营造隆重、热烈、喜庆的氛围。加大影视剧等节目的引进力度,严把审片关,坚守精神文化导向性。今年以来,购买、引进了电视剧(动画片)3000多集,电影160余部,纪录片200多集,既满足了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有效地促进了收视率的提升。

三、科技引领,广电惠民,事业发展稳步推进

坚持科技撑台,着力构建广电惠民服务体系,广播电视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

“广电惠民三项工程”进展顺利。双向网络成功接入省骨干网络并通过市级评审验收,为开展多功能增值业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稳步推进数字电视高清整体转换工作,采用政府补贴形式向全区用户优惠供应高清互动机顶盒,逐步减少模拟信号传输,增加高清数字电视节目。截至12月底,城市居民小区全部完成高清整转,覆盖用户10万多户;互动点播用户1.4万多户;宽带上网用户2.6万多户。应急广播平台、高清点播平台搭建完成,家银通平台正在进行技术方案的完善。

设备设施更新有计划展开。投资近1000万元实施新闻采编播系统高清化改造工程,重点对新闻演播室进行高清化、直播化改造,在全市县级台中率先实现新闻直播。投资900多万元的春晓广电站工程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启动大碶广电站改扩建工程。完成小港广电站扩建、营业厅装修,完成茅洋山发射台机房改扩建工程。完成数字电视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广告公司办公场所的装修。

安全播出保障有力。全面细化落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从安全播出、设施保护、工程建设、内部管理等方面扎实做好安全播出管理。切实做好国庆中秋两节、党的十八大等广播电视重要保障期的安全播出工作,修订完善《广播电视重要保障期安全播出应急预案》,以“防插播、防破坏、防干扰”为重点做好例行检查和重点巡查。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严格执行重播重审、直播延时、导播、监听等制度。广播电视实现全年安全播出无事故。

四、理顺机制,加强管理,改革创新持续深入

坚持管理兴台,把改革创新作为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广电体制机制,促进广电事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顺利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事企分开、企业化管理”的原则,扎实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台网分离、事企分开。数字电视、广电广告、文化传播三个直属公司自成立以来,积极转变思路,强化市场观念,大胆探索、创新经营管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新体制带来的积极效应明显体现。

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内部人事、劳动、分配机制建设。理顺人事关系,实行全员合同管理。进一步完善定岗定编、竞争上岗、双向选岗、绩效考核、收入分配等制度。以业绩、能力为导向,加大考核力度。出台《非在编员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薪酬管理制度,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原则,收入分配向一线业务倾斜,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健全制度夯实管理基础。以健全制度为重点,以强化执行为抓手,以规范、高效运行为目标,完善了财务、人事、业务管理等系列制度。以廉政风险防控和预防商业贿赂整改专项工作为重点,汇总整理了31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要点,针对财务管理操作、材料器材设备采购、工程项目发包、废旧器材处理等环节,以及广告经营、工程安装、新闻宣传等业务管理,提出了110多条整改措施,堵漏补缺,规范流程,完善制度,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严把广告投放关,杜绝虚假违法广告。启动视听评议,强化节目监管。组建了视听评议员队伍,每季度进行一次自办节目考评,邀请专家、受众代表进行打分考核,聘请市场研究公司进行广播电视收听收视率抽查评估。

五、强化作风,提升素质,队伍建设展现新貌

坚持人才强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一支作风优良、团结奋进、工作扎实的广电队伍。

深化“三思三创”主题教育。早动员、早部署,以“争创新业绩、迎接十八大”为主题,突出标杆导向、发展导向、业绩导向、创新导向、服务导向。开展“三个如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提振精神,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长期开展“我为北仑广电发展献一策”建议征集活动,广大干部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思考、踊跃参与,收到“金点子”500多条。开展以“干部进村入企解难题促发展”活动,听民意,促发展。

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作为锻炼队伍、提高素质、改进作风的重要载体,继续深入开展“广电记者走基层”活动。春节期间,推出“新春走基层” 系列活动,多路记者深入一线,从不同侧面感受山区海岛、边防战士、务工人员的生活,送祝福、送温暖、送欢乐。派出采访报道组远赴江西上饶,跨越浙赣两省,真实地记录外来务工人员的春运回家路。开展下基层结对子活动,开辟“走基层、看变化、促发展”专栏,以现场报道、记者体验、新闻评论等形式,创作了一批鲜活、生动的优秀新闻作品。汇编刊发《“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心得体会专辑》,收录新闻采编播人员撰写的体会文章46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树立了新闻队伍的良好形象,深受群众好评。

真情服务打造“满意广电”。全面开展以“真情365”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从新闻宣传、节目质量、窗口服务、安装维修等方面着手,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确保责任到位、落实到位。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在两台一报、各大网站发布公告,通过热线电话、公告、信函、网络等多种渠道,征集意见及建议1200多条。设立“优秀报料奖”“互动听众奖”,鼓励群众参与。狠抓客户服务质量,制订《客户服务“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规范服务行为,推行微笑服务。打破行业惯例,克服人手少的困难,各营业窗口实现双休日正常营业。优化服务环境,安装LED显示屏及叫号排队系统。进社区、农村现场设摊,为用户上门安装调试。定期评选“优秀座席员”“服务之星”“星级技工”,激励员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客服中心电话成功接听率保持在90%以上,新开用户、多功能用户、投诉用户、故障用户的电话回访率在75%以上。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比上年提升1.68个百分点。

强化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创建“学习型组织”,开展“全员学习年”活动,构建制度化、规范化、立体化教育培训体系。中心领导亲自抓培训,批示、推荐学习文章,在全系统形成了学习业务、钻研业务的良好氛围。制定系统的业务培训计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组织采编播人员赴先进台学习取经。今年已先后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走转改”、电视新闻直播、作品创优等培训,举办台内优秀记者作品研讨会、业务论文竞赛等活动,组织采编骨干参加全省县市电台新闻业务培训、电视专题、摄像培训班等业务学习,750多人次参与。以“青年周末讲堂”为载体,促进团员青年综合素质提升。

加强组织建设固本强基。完成党支部、团总支、工会组织的换届选举,党群组织在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发挥。深入开展“三思三创”“六型”党组织创建、“结对共建”、进村入企大走访等活动,提高全体员工推动科学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和预防商业贿赂整改专项行动,不断完善符合广播电视行业特点的反腐倡廉机制。打造特色鲜明的广电文化,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改善员工福利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