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06002955142U/2012-27246
组配分类 部门工作 发布机构 区人社局
成文日期 2012-12-3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政府工作,劳动人事综合类
索引号 11330206002955142U/2012-27246
组配分类 部门工作
发布机构 区人社局
成文日期 2012-12-3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主题分类 政府工作,劳动人事综合类
北仑区人社局2012年主要工作及明年工作思路汇报

2012年,是北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这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社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人才特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充分就业区创建顺利通过评审,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无欠薪北仑”工作深入推进,较为出色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下面,就我局一年来的重点工作和明年工作主要思路向市局领导汇报。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人才考核完成情况

到10月底,全区各类人才总数达到12.6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5万人,高技能人才8100人,高级职称1750人,副高1600人,博士博士后和硕士1300人,国务院特殊津贴8人。培训高技能人才617人,引进各类人才9002人,接收大中专毕业生5269人。新建大学生见习实习基地10家,全区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达到30家,安排大学生见习实习1200余名。

2.就业指标完成情况  到10月底,实现城镇新就业人数10314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4.6%;帮助4318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完成目标任务的96.0%,其中就业困难人员1176名,完成目标任务175.1%。新增创业实体5472家,完成目标任务的136.8%;完成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8392人,转移就业1419人;职业技能培训5395人次,职业技能鉴定7165人,完成率达143.3%。共有42名创业人员获得小额贷款扶持,合计贷款金额516万元,完成考核目标的86%(预计年底可完成600万元,100%完成考核任务)。期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135名,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6月,市创建充分就业县(市)区评价工作小组对我区的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考评,创建考评验收通过。

3.社会保障工作情况

到10月底,我区社会保险扩面形势良好:全区职工养老保险累计参保56.27万人,实际缴费人数为28.8万人,新增参保7073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72.0%;职工医保参保人数32.05万人,新增参保2979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20.68%,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6.83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6.7%。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1.17万人,新增1525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7.2%;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5.84万人,新增1339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6.46%;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3.95万人,新增1776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01.83%。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实际参保10.03万人,享受待遇5.34万人,重点对象参保率为94.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6.08万人,新增265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65.7%,享受待遇5.67万人,重点对象参保率达95.6%。

4.劳动保障执法工作  

到10月底,劳动监察大队处理结案629件,结案率为100%,为2210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工资739.6万元;处理5人以上群体性案件40件,同比略有增长。劳动仲裁院受理争议1458件,立案1421件,处理结案1276件,结案率为89.8%;受理标的6453万元,处理标的2879万元,涉及劳动者3140人。“无欠薪北仑”品牌深入打造,劳动关系保持整体和谐稳定。

5.公考公招工作情况

今年,组织开展了全省公务员统一招录及全市竞争性选拔工作,通过报名、笔试、面试、体检和考察,全区各级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录用人员38名;组织了2012年北仑区(开发区)、梅山保税港区事业编制工作人员招聘笔试、面试工作,共招录人员217名;完成军转安置40人,安置数量列全市各县区之首。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积极打造“人才特区”。

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打造政策最优、环境最佳的“人才特区”,我局加大工作力度,在人才政策制定、人才引进培养、人才选拔推荐以及人才载体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

1. 精心制定“1+9”人才政策。根据区委、区政府“人才强区”战略实施意见,我局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着手拟定一系列人才政策。前期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和信息采集工作,先后赴绍兴、上海、苏州等地调研人才政策、学习取经,结合我区实际,因地制宜起草了我区第一批“1+9”人才政策,反复修正后形成初稿后,送交区委、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7月,召开了全区人才工作大会,人才政策正式出台。这次政策主要有:人才引进方面,有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高校毕业生、高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及企业柔性引才等五个政策;人才培养方面,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旨在鼓励培养创业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鼓励劳动者提升职业技能素质;人才保障方面,制订了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和改善人才环境两个政策。随即,我局牵头拟定并出台了这些人才政策的实施细则,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区人才大会精神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着力打造“一区一品”特色工作。今年,我局结合北仑区人才工作实际,提出了北仑人才工作自己的“一区一品”特色工作—“外专智汇港”。我们已经申报2012年外国专家引进涉及15家企业的19个项目,申报19家企业30名,其中18家企业26名通过审批,预计资助金额840万。全区已有海外高层次人才286人,其中在开发区科创园落户工作的有168人。重点打造了“海伦”“海尔施”等四种模式,为全区其他企业引进树立典型。与人社部专家服务中心、新加坡国际人才公司、世纪易德3家机构建立外专引进战略合作关系。9月组织了企业赴美参加宁波美国周活动,在特尔顿研究院挂牌成立海外人才合作硅谷基地。专门针对海外引智工作的专项政策已经出台施行,海外人才合作组织和引智基地建设正积极有序开展。同时,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专案化服务。9月份首批34个人才项目进行了初评,涉及5个国千,3个省千以及150个以上海外留学人员,根据每个项目情况,制定了专案化服务方案,为下一步项目综合评审资金预算提供依据。

3.积极发挥人才平台(载体)作用。一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的作用,每月举办一场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除认真办好“一周六市”常规性的综合性大型招聘会外,还不定期增开各类专场招聘会。二是积极搭建高校合作平台,与成都理工大学、广西大学等60余所高校建立人才合作关系,先后组织了100余家企业赴广元、兰州、东莞等地招聘,引进各类管理、技能人才1500余名。三是建立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选取30家企业建立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提供5000名大学生实习见习岗位。四是深入开人才站所建设,研究生工作站有新突破,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立了“海外研究生实训基地”,首批来自浙江大学的17名研究生已经到北仑挂职锻炼。目前我区已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院士工作站5家、研究生工作站7家、研究生见习基地21家、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30家。

4. 全力打造北仑人力资源产业园。作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重要举措,我们积极筹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北仑人力资源大厦),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国内外高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大厦位于长白山路509号,共十二层,建筑面积15000平方,建成后软硬件条件全市领先,力争成为全市人力资源示范园区建设的典范。为吸引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入驻园区,我区制定出台了宁波首个人力资源产业扶持政策,包括对新入驻企业进行奖励政策,提供免费的办公用房,税收优惠,对贡献突出、注重品牌建设的企业提供专项奖励等,优化园区建设的政策环境。通过前期的宣传、招商,目前包括南北猎头公司、宁波威琅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等12家知名人力资源公司已经入驻产业园区。9月利用高洽会平台,向全国各地的300家人力资源机构推介北仑产业园区的特色,人社部副部长王晓初等专程视察北仑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赏。

5.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今年,我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北仑区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体系,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大学生来北仑就业和创业。对于“211”高校毕业生及研究生留在北仑企业工作满5年后提供一次性住房补助,其中本科学历补助5万元、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补助8万元,同时企业进行一定额度的配套补助。到目前,新接收大中专毕业生5269人,其中硕士105人,本科2656人,大专及其他2507人。北仑生源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推相荐困难毕业生就业5人,就业率100%。新增加了10家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共建成大学生实习基地30家,已经有1200余名大学生在基地实习。每个月举办一场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其中7-9月每周安排一场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加强北仑区大学生创业园和北仑区大学生培训基地的建设,继续保持北仑大学生创业园作为宁波市首批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到目前新增大学生创业人数228 人,带动就业人数315人,出现了纳川自动化吴高鸿年销售700万等创业新星。

(二)以创建创业城市为抓手,千方百计扩就业。

今年,我们完善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成立了北仑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北仑区首批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在局网上开通“创业服务”专题,建立北仑区创业服务QQ群,健全了创业服务平台,各街道(镇乡)均建立了创业服务窗口。积极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对相关创业人员举办的实体,在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贷款和贴息、创业补贴和奖励等方面给予支持。开展各项创业服务活动,做好相关管理服务工作,今年1-10月份,新增个体工商3610户,私营企业1862家,创业带动就业5600余人,共有43名创业人员获得小额贷款扶持,合计贷款金额516万元,完成全年目标的86 %。积极发挥北仑大学生创业园、开发区科技创业园区的“孵化”功能,引导、鼓励大学生、海外归国人员等创业创新。目前,仅北仑大学生创业园区内,就有各类创业实体50余家。与团区委、北仑新闻网共同开辟了 “青年讲坛”栏目,今年已经举办四期主题为“创业成就精彩人生”的访谈节目,为有创业愿望的青年提供在线咨询、答疑,节目颇受欢迎。

(三)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

今年,我局不断加强社会保障政策宣传力度,加大执法稽查和经办服务工作力度,社会保障工作呈现量质双升的局面。

1.妥善贯彻好省三个文件政策。妥善落实好省厅221号、222号和223号三个文件精神,是今年我区社会保障工作的一大亮点工作,受到市人社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全区共受理补缴基本养老保险7783人,办理退休4051人;审核认定城乡居保调整对象2221人;确认316人符合精减退职人员认定条件,其中企业精减退职208人,机关事业108人。这些人员享受待遇都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如调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最高达到1018元/月,平均提高213.67元/月,每年财政需增加支出近500万元。

2.扎实落实好户籍人口参保工作。会同街道(乡镇)做好了三项工作:一是各街道(乡镇)在提供的数据基础上,按照行政村分解,对在外地参保的人员情况进行摸底排查;二是对相对偏远的地区,开展上门送政策的宣传咨询服务;三是重点针对辖区内57-60周岁未参加任何养老保险人员,做好扩面工作,尤其针对经济困难人员,做好政府参谋工作,通过慈善、民政等多种手段,帮助其解决参保的问题。目前,我区户籍参保人数为26.9万余人,参保率提高到了91.7%。

3.全力推进好社保卡发放工作。我局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市人社局信息通报发专刊介绍了我区多措并举全力推进社保卡发放工作。夯实基础建设展,必须要具备软硬件的设施、人员等基础今年区财政拨出专款58.4万元用于社保卡发放工作,并落实了300平方米办公用房以及人员、设施等。组织了区内200余家大中型企业进行社会保障卡培训。严格落实《北仑区社会保障卡发行实施方案》,明确了社保卡发行工作每一步骤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完成时间及责任部门,并以“倒计时”的办法督促各项任务及时完成。深入到区内部分重点企业,上门开展指导和服务,已为申洲公司、敏实集团等企业上门演示了申报系统,受到了企业的欢迎,确保了社保卡有序扎实推进。目前,我区已发放12万多张社保卡,并累计回收《社会保障卡个人信息确认及申领表》20万份。

(四)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造“无欠薪城区”。

今年,受国内国际经济的影响,我区劳资纠纷案件呈现增长趋势。我局着力构建区域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积极打造“无欠薪北仑”。

1.加大劳动法规宣传力度。开展了对中小微企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宣传和培训,重点对象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提高他们依法经营、依法维权的意识。开展上街政策咨询3次,现场咨询6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开展法规培训20余次,参与企业780家次。

2.加大劳动法规执法力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无欠薪北仑”创建工作,与各街道(乡镇)、部门签订了《2012年度北仑区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工作目标责任书》。作为职能部门,我局不断加大执法力度,扎实开展劳动监察专项活动,检查用人单位893家,年检用人单位7210家,督促补签劳动合同2832份;开通了“96309” 劳动维权举报投诉专线电话,方便劳动者举报投诉。严格按照“10157” (即工资案件总量每年减少10%,日常工资案件调查周期由60个工作日缩短至15天,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工资案件调查周期缩短至7天)具体要求,对涉及工资和群发突发等重要案件实行分类处理、快立快办和优先办理原则,确保劳资纠纷案件有质量、有层次、有重点的妥善处理。

3.加大劳动争议调处力度。加强对各街道(乡镇)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指导,街道(乡镇)调解队伍共调处劳资纠纷案件1385件,联合调解中心调解937件。在新碶街道建立了仲裁分庭,分庭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56起,缓解了劳动争议案件的快速增长处理压力。队伍建设方面,分三批组织75名专职、兼职监察人员参加省厅组织的监察业务培训班,两次组织各街道(乡镇)、社区调解员、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等进行业务培训,提升队伍素质。

(五)积极稳妥做好军转安置工作。

今年,我区共接收安置转业干部40人,其中正团4人,副团7人(参加考试副团5人),营以下及技术干部29人,安置数量依旧居宁波各县市区之首。参加双考的军转干部共34名,男性32名,女性2名。今年共安置行政岗位20个,其中6个为组织部指令性安置,事业岗位20个,其中副团1个,行政安置比例达50%,相比于去年的45.24%,提高了将近5个百分点。其中团职的行政岗位安置比例达90.90%,事业岗位的安置比例达34.48%,都较去年有所提高。今年垂直单位行政安置指标1名。

根据市里的会议精神,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我区第一时间研究制定了2012年北仑区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的实施细则。根据实施细则,我区对6名正团级军转干部及任职满六年以上的副团级军转干部采取直接安置的办法,具体安置单位由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对任职未满6年副团及以下军转干部(含技术干部)共34人,继续采取考试考核竞争上岗(以下简称“双考”)的安置办法。笔试时有1人因病缺考,故对该同志进行指令性军转安置,其余33人经过笔试、考核、择岗后确定岗位。

三、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1.人才总量不足,影响经济发展后劲。几年来,我区人才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整体来说,我区人才总量与我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总量不足,高层次、紧缺人才需求量大。

2.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大中专毕业生、失业人员以及被征地人员等就业竞争力差等自身素质造成就业压力仍然很大。灵活就业或阶段性就业等不稳定就业人员逐年增大。充分就业工作仍然存在基础薄弱、街道(乡镇)不平衡等问题。  

3.劳资纠纷呈高发势态,劳动关系协调难。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的生产经营遭受各方压力,劳资纠纷颁发,企业业主逃匿现象成为引发群体纠纷的导火线。欠薪逃逸案件处理难度增大,部分案件申请人民法院财产保全或强制执行,执行时间较长,与劳动者的期许有差距。同时,网络曝光或者网络施压成为越来越受到劳动者的维权的方式,也给劳动关系协调带来一定难度。

四、2013年主要工作思路

2013年,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 “三思三创”主题活动,树立更高的目标,站在更高的位置,力求在“人才引进培养、充分就业巩固、社会保障扩面、劳动关系协调”等重点工作上有新突破。  1.抓好人才政策的贯彻落实。今年,全区人才大会胜利召开,系列大力度、大手笔人才政策出台实施,我区人才工作迎来一个崭新的绝好的机遇。贯彻落实好大会精神和人才政策,积极营造环境气氛,做实做好基础服务,积极开发人才载体平台,将是2013年我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有人力资源产业园的招商和建设,人才保障用房的采购与奖励,各类人才活动的筹划组织,引导健全企业柔性引才机制,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等工作要争取更上一个台阶。  2.继续确保就业局势稳定。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的指导培训,提升基层服务就业再就业的能力。多渠道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提高就业质量,重点安排大中专学生自主就业、自主创业。积极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加大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困难群体就业援助等政策。为城乡劳动者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积极推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充分利用北仑临港的优势,打造有北仑特色的就业创业工作品牌。

3.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从今年的经济形势来看,明年社保扩面和户籍人口参保扩面工作面临巨大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2013年,一方面要继续抓好宣传服务工作,营造好良好的社会保障参保舆论氛围,提高企业、群众参保意识,一方面抓好现场稽核和书面稽核工作,重点针对商业、服务业、第三产业等类型企业进行专项社保稽查和监察,提高企业参保率。积极促进本地户籍人员扩面,指导督促街道(乡镇)做好做实各项基础性工作,做好各部门协调工作,帮助生活困难人员解决参保问题。重点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突出重点做好45-59周岁人群的参保缴费工作。做好新征地人员参保工作,做到“即征即保”,进一步做好土保转低标准保险工作。

4、全力维护好区域劳动关系和谐稳定。2013年,我们要健全调解组织,发挥基层、企业内部调解组织作用,立足基层解决争议,尽可能把劳动争议化解在初始阶段、解决在基层,最大限度地降低当事人双方的对抗性,维护社会稳定。要在新碶街道建立劳动仲裁分庭的基础上,在企业集中的大碶、小港、霞浦、戚家山等街道设立劳动仲裁分庭,最大限度快速处理各类劳资纠纷。继续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力度,深化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全面有序地开展劳动合同全覆盖工作,特别是提高中小微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合力,重点防范和处置好群体性突发劳动案件,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专项工作,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切实维护社会稳定。